王守仁“心学”本体论与康德“先验自由”的比较研究

2021-11-12 08:56刘子清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体王守仁心学

刘子清

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

一、“先验自由”与“心体”的比较分析

康德自由观包含三个层次,而“先验自由”则是其中第一个层次,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王守仁是理学发展到末端的关键性和代表性人物,理学由此而走向瓦解,这表面现象不由哲学家的个人意愿所决定,但背后都有着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准确的来讲这种必然性是超验的,是独立于人们而且是我们根本无法领悟和感知的。王守仁的“心学”积极改造了朱子“理学”的弊端,在他看来人不是消极的存在者,就像“心所发处即为天理”中,“心”是指包含善端的心。因此,王守仁认为,我们不需要力求去建立一个本体,我们只需要将遮蔽“本心”的东西去掉,将“本心”的良知良能彰显出来即可。朱子因为难以摆脱儒家伦理中的价值认知,他的“理”是一个欲先验而不能的理,因此王守仁直接预设了包含善端的心,从而不同于传统上的“克己复礼”。人不再需要通过“格物穷理”来认识此间存在的“理”,并去除自身不合于“理”的成分;只要发明“本心”,就能使行为做事自然地合乎“天理”。因为“本心”内在的具有“良知良能”,具有让人们成为圣人的内在驱动力,我们要做的只是去除掉遮蔽了“本心”的“污垢”,彰显出“心体”的光辉。

从这种意义上说,“心体”颇为类似于“先验自由”。康德预设的“先验自由”是“心体”包含着却没有清楚说明白的一层意思,“心学”发展到王守仁已经成为“本心”内在具有“良知良能”,通过自身的力量即能“成圣”,“良知”是从积极意义上对“天人合一”关系的体现,而这正是建立在“心体”的基础上。二人都预设了一个内含某种倾向性的东西,这种倾向性指引着人们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康德把它叫做“先验自由”,形式上较为独立;而王守仁虽未明确它的名称,却将其蕴含在他的思想体系之中,而且不完全相同于“先验自由”。

二、道心的超越性与矛盾性

在上文中我们论述了“心体”与“理”的不同,在此要提出的是“心”分为道心和人心;道心具备了超越感性经验而存在的可能性,对遮蔽物的抛弃是在“知行合一”中完成的,也就是说“知”与“行”是相互作用的,“知”对“行”起到指引作用,在“行”的过程中又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来充实并发展“行”,从而道心就不是静止意义上的,而具备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可能性;但道心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道心是依赖于人心的,是要通过人心来发现此“理”。而由于生命的有限性和认识的局限性,这就很难保障道心的独立性。准确来讲,人心对道心的彰显是要在一个过程中进行的,但最终能否彰显仍然存有疑问。不过它的超越性在于为我们对理学的认识注入了新的东西——“发展”。

王守仁“心学”的“自由”和康德的“自由”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在消极意义上起积极作用的自由。消极之处在于这种自由必须服从于一个既定好的框架规则,在这个框架规则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和展现其自身意志,但它不能脱离这个框架而必须服从于此。因为在先验预设时就已经将不和谐的因素剔除,先验预设才可以正常且永恒完美的运转下去,但实质上这种运转缺少推动其自身发展的机能。之所以它要封闭自身,是因为道心是建立在一种既定价值观的先验预设上,受到儒家传统价值导向,是具有善端的心;它没有打破自身的勇气,一直坚守在自己的价值世界中(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个价值世界里有许多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东西,因为我们当今的认知仍然受到它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摆脱,所以我们认为它有合理的存在),所以它的“自由”是一种被动存在的自由,它的积极作用仅仅在于自发的去维护这个结构的秩序。但由于道心必须通过人心来体现,而人心却是无法进行先验预设的,这就导致“心体”极力建构起的想要完美运作的体系总会出现不和谐因素。但这种不和谐因素由于受到道心的影响,就具备了一定的可预知性;总的来说这种不和谐因素是道心和人心的“博弈”产生的,它在原有的结构体系上进行了一些打破,使原有结构失去了平衡性,而被迫的有所发展。

三、“道德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贯穿这个过程的始终,笔者认为“道德律”最为贴切。它使作为存在的人能够自发的像机器中的铆钉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地维护“机器”运转;“自由意志”也只有“道德律”的作用下才使个体具备的一种强烈使命感。结合上一段对道心的分析,可以说“道德律”一直发挥着其内在作用,是整个框架结构的核心。

“道德律”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是通过个体的道德自觉意识来体现的。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基于社会存在基础上的共同的道德价值认知;出于对道德价值的认知,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一方面不断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体王守仁心学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身体的“空场”
张栻心性论演进探析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阳明学的本体—工夫悖论与其教训
王守仁的“胆小”
王守仁的“胆小”
成德之教:牟宗三批评朱熹的理据和目的
书生惹上锦衣卫
见心见行 知行合一 “中国蓝”新员工培训中的心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