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1-11-12 08:56张佳婷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张佳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中学

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需要师生互动来实现的,这也是新课标的教学所要求,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性不强,课堂教学氛围低沉,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因此,构建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教学效率。

一、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下实现和谐高效课堂构建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打造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展现自我,发挥个性。如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是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有兴趣融入到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性。例如,在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正确运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比例尺测量活动中,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独立完成比例尺测量任务,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数量的运用比例尺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将传统的纸质地图与现代的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指导初中生如何的了解地图、识别地图以及运用地图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创设教学情境推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游戏化情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去探究地理知识,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教师注重“以生为本”理念,将学生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学习。由于初中生对许多地理方位感比较差,在学习的地理方位的时候会产生反感心理,教师需要采用不同情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加强对地理方位的理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初中地理“认识大洲”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情景的教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播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板块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大洲板块的组成。在构建情景教学的过程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表达自己对课程的想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将课堂留给学生去发挥,进一步展现出学生的主人公精神。

三、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点导致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习水平低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科学观念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培养初中生地理地图思维能力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促进课堂互动,将课堂留给学生去发挥才能够进一步展现出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达到活跃学生的地理思维的目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地理“气候类型与特征”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已学的气候类型进行比较,找到异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之,地理教学模式的完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的,地理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去落实地理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由学习的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小组学习中去展现自己与挑战自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与此同时,小组学习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挥自身的优点与特长,敢于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在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心理、能力、知识水平等基础对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所需地球仪知识,在小组交流讨论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思考与探究问题,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参与课堂学习。

五、结语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趋势,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及小学合作学习等方面实现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更加的高效化。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