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无边界交互课堂探索研究

2021-11-12 08:56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边界学习者人工智能

温 颜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提前进入到网络教学时代的背景下,响应国家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既有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格局实施全新的剖析与分解,这是一次大学英语教学的前所未有的“穿越森林之旅”,目标是对无边界交互课程中所运用的CALL 模式进行准确角色的定位研究,旨在消融传统知识课堂教师所打造的教学结界,打破固定思维下的文本经验、情感生活之间的内在整体联系,使主客交融、纵横联系、整体性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首选,学习生活也发生彻底地改变,不受知识、边界、操练等局限和压抑,也使全新的学习理念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可得以有效融会贯通。针对于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而言,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延展性。

一、无边界课堂

关于“无边界学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提出了知无涯的理论;进入到近代,是从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可以看到关于“无边界学习”的端倪,因为一些条件无法达到能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又想冲破相关的入学条件限制的学习者,于是通过近代的远程教育等这种不在校园里的传统途径,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的一种方式;发展到现代,关于“无边界学习”出现了更为准确的“无边界交互课堂”理念,前身是由这杰克·韦尔奇(美国通用电气首席CEO)首创的无边界管理理念,而“无边界交互课堂”理念是在管理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认知观再加上过程导向、多元智能这二方面,对于开放的学习环境及交互的学习过程,可以对其矛盾、融含、再建形成递増的逻辑思维。这对于教和学大课程背景之下的新概念和新模式有了全新的促进及发展。具体而言,无边界课堂在之前的学科、班级和内容既定和边界分明的基础上,借以现代相关管理理论,并辅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来打造一个畅通于课堂、校园、理论和技能、时间之间的平台,对于构建未来的综合互动及前瞻的新式高校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新式的学习模式开创了主动而创新的方式。

换而言之,无边界课堂要通过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对课程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广域化组织,在现有的知识中心和教材中心中,去实现大学学习课程内涵的无边界;对现有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突破原来的课堂以讲述为中心的定势,实现学生学习新方式的无边界:对大学课堂中师生关系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同时“突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定势,实现大学英语交互课堂的无边界定义。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的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李雪,2019)。而韦尔奇的无边界管理理念对于“无边界学习(Boundary less Learning)”是有着巨大的贡献。如果说韦尔奇的无边界是用于管理方面那么“无边界学习”理念就是在此基础上注入互联网这一方面的技术,结合网络信息无边界交流流动特性及自学者的无自我限度的进取精神,打破传统的自主学习环境(学校图书馆、自习室等),使自学者的学习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地改变,不再受时间、空间、传统教学方式等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网格化、个性化学习:但这种无边界学习是与韦尔奇的无边界管理概念是有所区别的,那么就需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分:首先是适用范围的不同,前者是与学校相关的学习活动而后者是组织企业的管理活动,它既适用于学校中课堂上的团队和小组的集体合作学习也适用于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其次这种无边界学习进行的场所是在开放空间的互联网中进行的,本身就带有探索求知的性质;再次声明无边界学习模式与那种普通的浏览方式是不同的,前者是带着主题或方向或目标,而后者则是漫无目的的浏览。且与那种无止境,无休止的求索也道不相同;最后对于无边界学习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定义。

二、CALL 教学模式

美国大学在人工智能教学方面是世界最早的,进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1963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就开始在自己的学院教学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对人工智能教学有所研究的。个别大学开始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了初步研究。在2003 年3 月,“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在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其中“质量工程”四项工作中的第二项内容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此工程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CALL 教学模式就是响应这次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在CALL 教学模式之前虽然早期比较流行的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和CALI(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Instruction) 中文都译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但与CAI、CALI 概念有所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不能混淆。CAI 和CALI 模式的授课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主张教师仅仅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李红梅,2019)。前二者还是把人工智能仅仅当成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 CALL 模式则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人工智能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相比较而言,CALL 教学模式更有可能把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学生转变为语言学习的积极行动者,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更具有优势。

三、CALL 模式下师生机角色定位

作为新形势下的未来教育发展趋势,CALL 教学模式对于现代大学英语教育有着创新而又前瞻的作用。一方面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不可否认是最有效,最高效且最新颖的教学模式,但这种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无边界交互课堂相结合之后的相关研究甚少,另一方面这种无边界交互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课堂模式,对于未来的教育趋势也是起到了引导作用,现如今关于老师、学生与人工智能这些角色如何在新模式下的定位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如何实现在无边界交互大学英语课堂中的CALL 模式师生机角色定位,这需要通过切入视角,操作元素和操作领域及操作载体中来实现未来的实践外语教学模式。

(1)切入视角,分别从广域性的课程资源视角、柔化边界的教学组织视角、指向与人的存在境界视角这三方面入手。在课程资源方面不仅仅从大学英语本校教材出发,而是要跨学科跨专业;在教学组织方面不局限于课堂视角,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由书本延伸至实践;指向与人的存在境界从教师、学生扩展至小组、团队、与校外企业等合作。

(2)操作元素,包含硬件、软件、和人件这三大元素。教师、学生与人工智能的分工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教学操作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相互转化需符合教学目标与目的。

(3)操作领域,通过多媒介参与、分级教学(网格化)及多维度辅助(课前、课中、课后)。

(4)操作载体,采用“多媒体课件”、“慕课”、“微信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辅以“雨课堂”、“随行课堂”、“外研随身学”、“超星学习通”等人工智能网络教学工具为载体进行实践教学。

四、结论

无边界课堂教育模式是针对于教育主受体也就是学生剥离了原教材、教室、角色的边界,使我们教育者与学习者在这种无边界的情况下进行来自于知识分享的畅通无阻,这样原来由教育者向学习者的单向沟通连接升级为这种双向车道即没有中心的分享互联网知识体系;是对于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了去边界化,通过现在流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使用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MOOC 等新型形式,使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重组实现完全去边界化,由此带来高效率地、针对性地、有个性化地格式化互动学习模式;是对于教育者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实践进行边界模糊化,让传统的教学之后再实践的模式被完全颠覆,跳出一成不变的教-学-实践,使之教学与学生实践进行重组,真正实现了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产教融合一体化。

猜你喜欢
边界学习者人工智能
拓展阅读的边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数读人工智能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下一幕,人工智能!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