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鞘瘿蚊自然耐寒性与过冷却点测定

2021-11-12 02:05陈汝敏薛月光马安宝武海卫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黑松寒潮松针

陈汝敏,薛月光,张 艳,刘 慇,马安宝,王 静*,武海卫*

(1.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山东青岛266555; 2.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555;3.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 Uchida & Inouye 是赤松Pinus densiflora、黑松P.thunbergii[1-2]、油松P.tabulaeformis 和琉球松P.luchuensis[3]等松科植物重要致瘿害虫。该虫原产于日本,20 世纪20年代末传入韩国,50—60年代在韩国造成严重危害[4]。我国于2016年在山东黄岛首次发现该虫的危害[5],受害松树的松针当年冬季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松林生态效益的发挥,对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松针鞘瘿蚊在我国及日本、韩国都是1年1 代,以幼虫在林地表层土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初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期60 d 左右。羽化出的成虫将卵产在针叶束中间,卵孵化后转移至针叶基部的叶鞘内危害,致使针叶基部膨大成虫瘿。受害松树针叶在每年的7月下旬停止生长[6]。10月中旬起,虫瘿内的老熟幼虫开始脱瘿而出,落入地面表土越冬[7]。

温度是影响昆虫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也是决定昆虫种群分布区域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昆虫种群繁衍产生不利影响,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是评价昆虫耐寒性的重要指标,其高低标志着昆虫抗寒性的强弱。松针鞘瘿蚊在我国的主要寄主植物有黑松、赤松和油松[8],这些寄主植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本文拟通过自然条件下松针鞘瘿蚊耐寒性调查和过冷却点测定,明确该虫的抗寒能力,以期为预测该虫的越冬虫口和北方潜在分布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我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35°58'14″N,120°11′28″E),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 ℃,平均降雨量696.6 mm,无霜期平均为200 d。试验地内优势乔木树种为黑松(平均树高6.5 m,平均胸径12 cm,株行距3×4 m),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有葎草Humulus scandens、鬼针草Bidens pilose、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过冷却点的测定

供试虫源:供试松针鞘瘿蚊幼虫采自试验地内受侵染的黑松。2020年10月下旬,林间剪取受松针鞘瘿蚊侵染的黑松当年生枝条,将枝条上明显变短的松针取下,剥掉叶鞘,用解剖刀轻轻剖开松针基部膨大部分,再用细毛笔将幼虫轻轻刷出备用。

测定方法:先将松针鞘瘿蚊幼虫置于1.5 mL 离心管中,把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SUN-V 型,北京鹏程电子科技中心生产)的热敏电阻感温探头与离心管内的虫体充分接触,然后塞入棉花固定(动作要轻,不要对虫体产生伤害),最后将带虫的离心管放入超低温冰箱中(DW-HW50 型,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每分钟1℃的速率从室温开始降温,最低温设置为-40 ℃。通过配套软件记录数据,并绘制虫体温度变化曲线,确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每次测定10 头,共测定30 头。

1.2.2 自然耐寒性测定

供试虫源:在试验地内取林下枯枝落叶层下表层土约1 m2(深度约15 cm),带回室内,在白炽灯下先人工挑拣土中的越冬幼虫: (1)用细毛笔轻轻转入塑料养虫盒内(h=5 cm,φ=10 cm),每盒装5 头,然后用林地表层土(不含松针鞘瘿蚊幼虫)将养虫盒填满; (2)先将高度为15 cm、开口直径为5 cm 的塑料养虫盒用林地表层土(不含松针鞘瘿蚊幼虫)装满,再用细毛笔将松针鞘瘿蚊幼虫轻轻转入土层上方,每盒转移5 头。

测定方法:2020年12月28日,结合气象预报情况,在全国大范围寒潮到来之前,在试验地内选取一块2 m×2 m 的空地,用铁锨挖出1 m×1.5 m×0.30 m(长度×宽度×深度)的土槽。(1)将带虫的塑料养虫盒内(h=5 cm,φ=10 cm)埋入土槽内,在距离地面高度每5 cm 埋1 层,1 层5 盒。待寒潮过后(2021年1月5日,下同),将养虫盒带回实验室,逐盒检查幼虫存活情况(将分拣出的幼虫置于培养皿内(φ=5 cm),在幼虫体壁滴一滴水,用毛笔轻触幼虫体表,有反应的为活虫,没反应的为死虫); (2)将高度为15 cm、开口直径为5 cm 的塑料养虫盒摆放在土槽内,上部裸露,四周覆土,共摆放10 个。待寒潮过后,将养虫盒带回实验室,逐盒检查幼虫的分布位置和存活情况; (3)待寒潮过后,在试验地内随机挖取0.1 m×0.1 m×0.15 m(长度×宽度×深度)的表层土带回实验室,逐盒检查幼虫存活情况,方法同(1)。试验期间,逐日记载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天气、风力风向等气象因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

对30 头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试验共得到有效数据10 对,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种群的过冷却点为-22.06℃,最高值为-17.40℃,最低为-25.60℃; 结冰点为-18.99℃,最高值为-14.90℃,最低为-20.98℃(见表1)。

表1 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

2.2 寒潮天气对松针鞘瘿蚊存活的影响

试验自2020年12月28日起,至2021年1月5日止,期间主要天气特征表现为降温降雪天气,最低气温下降10℃,最低气温连续3 天在-10℃以下,属典型寒潮天气(见表2)。

表2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2.1 不同土层深度的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情况

试验设置的上层(0—5 cm)、中层(6—10 cm)、下层 (11—15 cm)3 个不同土层深度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72±30.33%、76±26.08%、76±16.73%(见表3)。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层之间的幼虫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F2,12=0.043,P=0.958)。

表3 不同土层深度的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率/%

2.2.2 虫体暴露条件下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情况

在完全暴露的条件下,经过-10℃的低温寒潮后,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率为52.86±23.01%,存活的幼虫多表现出土中隐藏的习性,据表土层的平均距离为1.62±1.51 cm,最深5.8 cm(见表4)。

表4 寒潮后虫体暴露条件下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和分布深度

2.2.3 自然条件下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情况

对已经脱瘿落入表层土越冬的松针鞘瘿蚊幼虫,在寒潮后,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存活率为98.89±2.71%(见表5)。

表5 寒潮后在自然条件下越冬的松针鞘瘿蚊幼虫的存活率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昆虫的过冷却点通常有很大差异[9-12],即使同一种昆虫也常因龄期、虫态、取食寄主、饲养环境等也不尽相同[13-16]。Li 等[17]于1998年测定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韩国大田种群的过冷却点为-20.93±1.57 ℃; 本文测定山东种群的过冷却点为-22.06±2.66℃。可见不同地理种群,因生境的不同,其过冷却点也有很大差异,也或许是松针鞘瘿蚊适应新的入侵的的生理响应。

自然脱瘿落土和有覆盖物的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抵御-10℃的低温寒潮能力较强,其幼虫存活率都可以达到70%以上,前者更高达98.89%,而在完全暴露的条件下,接近半数的幼虫不能存活,其幼虫存活率仅为52.86%。可见,在松针鞘瘿蚊脱瘿越冬期,清理地被物,创造裸露的生存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该虫的越冬种群数量。

猜你喜欢
黑松寒潮松针
餐桌上的“黑钻石”
超级秀场 寒潮来袭
1961—2016年东北地区冬季寒潮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松针扫把
盼 归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故事棒棒堂小猪秀秀的觅食之旅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2016年寒潮来袭,湿冻模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