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良溪古村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调研分析

2021-11-12 08:14赵汝高欧阳曦邓霖移钟润森陈日鹏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古村调研景区

赵汝高 欧阳曦 邓霖移 钟润森 陈日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目前,国家对乡村振兴尤为重视,研究者对乡村的关注度也是空前高涨。本调研主要以江门市良溪古村文化景观中的导视系统现状作为调研主要对象,针对古村现状中存在的导视系统不完善且文化缺失等问题进行现场考察取证,调研方向能够紧扣乡村振兴步伐,对助力乡村振兴有实践意义上的指导。而景观导视系统作为文旅古村而言,正是当地地域文化展现的一种缩影形式,从功能上能起到对景区的规划和展示的指向作用,给游客传递精准的导向信息;从造型上能更加原真性地展现古村文化特色和生态特征,直接系统地将古村文化精神传递给游客,激发游客的认同感,助力地方乡村文化振兴以及新的形象提升。

1.研究背景

旅游型古村落中旅游景区的导视系统,它可以说一个景区的门面担当。作为一个能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的指示标,它所提供信息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游客对园区的整体形象的认识。正是因为如此,一套好的导向系统对提高游园观光的便捷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弥补一下景区的景观空白。本文调研的目的地是为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并重的江门市蓬江区良溪古村景观导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考察,为后期的创新研究设计提供调研理论基础以及现场的图集资料文件等。

2.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手机问卷形式调查的方法。其中,调查问卷采取手机扫码填写问卷的随机抽样的方式,邀请前往去良溪古村旅游的游客作为受测对象。正式问卷于2021年5月1日至6月1日进行,在良溪古村出口处随机抽取受测者填写问卷,在使用手机问卷调查中的80份问卷中,其中共收回80份有效问卷。

3.调研结果

江门良溪古村地处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塘厦镇以北2千米,距江门市中心12千米,与鹤山的雅窑接壤。良溪行政村下辖良溪、北坎、富宁、大亨四个自然村。古村面积一共为7.56平方千米,相对较小。良溪古村背山而筑,面水而居,构成弓状。山水与古民居环境的组合,体现了旧时风水理论。良溪古村的后山,有一条被荆棘和灌木丛遮掩并用黄土堆砌而成的护村墙。护村墙形如一条蜿蜒起伏的龙,几乎环抱着整个良溪古村,东起五部堂、西止村北新村(韫石堂巷口的井边),起止都连接护村河,与护村河合成包围势,护卫着良溪古村(图1、图2)。观光路线比较随意、主观。在景区整体的景观规划上,导视系统的设计比较匮乏,现有的导视系统设计功能性及系统性较差,大抵停留在导视系统导示牌的视觉设计层面。

图1 良溪古村风貌

图2 良溪古村入口牌坊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整体性、不成系统

导视系统作为景区信息概况与人连接的纽带。在大多数的时候它的表现形式为标志的单独硬件形态,作为现代化场地、城市交通、公共设施、社区公园等公共空间中,导视系统是整体品牌形象、建筑景观、信息功能、交通节点,甚至是媒体界面中的系统化设计,而不再是单一设计的导示牌。系统化设计能够很好地加深人们对该地区的印象,更为有效果地为人们出行起到指引作用。系统性同时也是导视系统设计最基本的属性。良溪古村导视系统类型分散,材质不统一,且部分景点缺乏指向标,导视系统缺乏整体统一性。(图3、图4、图5)

图3 到路边指示牌

图4 建筑前简介牌

图5 转角指示标

3.2 导视信息指引性弱

在现有导视系统的基础上,信息不够完善——只有大致的位置。本人实地感受,发现良溪古村的导视系统的设计是不够完善的,且不成系统。导视系统里面的路线信息不够详细,容易走着走着就迷路,而且导视系统的提示数量也不够。在良溪古村入口处,左右各有一处导视标注,只设置了平面示意图,并没有标注其他具体详细的位置,对于如何前往的详细地点也是模棱两可的,而且在调研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游客询问路线。所以,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选用一种小地图的形式,在路口相较复杂的交叉点上设置一些标识和示范牌,给予人一种比较直白、直接的视觉感受。帮助旅游者了解自己在哪个景点和想要去哪个景点。如果我们能够改善景区的导视系统的设计,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他们能够找到正确的路线与地点,也会提升游客对于该景区形象的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3.3 缺乏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彰显不够

导视系统也是作为视觉系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经过我们实地考察,发现在良溪古村现有的导视系统上,无论是设计风格上还是色彩的应用上都没有符合统一性。从良溪古村的导视牌的形态上看,形态各异,毫无规律,缺乏整体性。部分景区如果不仔细地去寻找,很难发现导视标展示位置;以及导视标上所显示方向并未能清晰的指引游客走向(图6、图7、图8)。对于导视系统来说,需要考虑导视牌的形状与周边的环境的关系,与周边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但又要吸睛,促使它始终处于人们目光的凝聚点,成为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关注点。这样可以让导视系统更加符合良溪古村的当地文化的特色,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导视系统的设计和它的用处,为导视系统提供更加丰厚的蕴涵。

图6 入口导视展示1

图7 入口导视展示2

图8 建筑简介展示

3.4 缺乏管理与维护

规范的景区导视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旅游者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观光旅游,还可以为旅游景区的整体添砖加瓦,锦上添花。相反,失修且颓废杂乱的导视系统不仅会影响人们有效出行,还有可能因此让人们对该景区的整体环境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利用导视系统中的提示牌、警告栏就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有效限制游客的行动,并加强对其的制止和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带动游客在有形无形中维护良溪古村的部分景区公共设施,避免出现破旧、无人清理所造成的脏乱情况。仅是靠志愿者和职工的清理和维护是不够的,需要游客一起来共同维护、维持公共卫生。对于导视系统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导视系统除了前期的数据和信息传递之外,重要的莫过于后期保护。而同维修有直接关系的便是导视装置的原材料,绿色、低碳,经久耐用,能承受住风吹雨淋耐腐蚀,不易被损坏是它的基本条件。

4.调查结论

本次调研首先通过实地考察、网络等方式收集,对调研的目的地——江门市蓬江区良溪古村的每个方面(区位条件、游览感受、政府政策)有初步认识。

4.1 江门市蓬江区良溪古村,客源主要来自本地的或者是周边的短途旅游的游客。游客的类型构成也相对比较单一,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来自周边市区短途旅游的游客,主要是自驾游,休闲为主,自主性强,时间多为休息日,时长也较短。

4.2 大部分的游客在出发前都会简单查询目的地的相关信息(路线、攻略等),稍做参考就直接到达目的地。主要依赖的指引对象还是建立在古村景区的导视系统上。在未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会借助网络查看景区介绍、游览路线等信息。由于古村内部小巷,古宅较为繁复,游客在进入到村中后会存在迷路的情况;此时一般需要求助于当地村民的指引或者是选择原路返回。

4.3 网络使用方式主要使用手机APP或是手机地图等。

4.4 在游客游玩过程中,交通类等信息是必须在其中发挥如何到达景区以及在景区里如何到达某个景点、和正在游玩的时候如何找到公共设施等作用的。(比如公共卫生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必须要有详细的路线指引和标志性的路标等)。

4.5 本次实地调研考察,景区的导视系统缺失整体性,导视系统存在的指引性问题,还需要加强改进。

5.建议

针对未来导视系统的再设计,提出建议如下:

5.1 对旅游型古村落中旅游园区的导视系统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补充导视系统的功能,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提高园区的服务水平,彰显人性化。优秀的园区导视系统,不仅是方便游客的观光行为,更能保证园区的环境秩序和安全,并且能为游客营造愉快有趣和富有人情味的观光环境。这样可以让游客对当地景区的整体环境有更加明确的认知。

5.2 挖掘良溪古村本土文化内涵。基于文化传承、地域实用、环境共生三个原则,通过地理色彩学、建筑符号学、归纳简化学等方法,对古村不同景观中的图形、色彩、材质,进行取证、分析、提炼、归纳,从而拓展实用、文化、艺术多层面的融合设计。

5.3 近几年来,跨国旅行越来越多,带动着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导视系统的指示牌需要标准化。比如,中英、中日、中韩双语标注,也是使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但是,还有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盲人”这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和正常人无异,也需要尊重。在某些时候,也可以加上一些有关“听觉”和“触觉”的传播方式,例如语音解说和盲文,以便于服务一些使用不方便的特殊人群。它的本质及其作用在于加强信息的交流,提高分辨率及信息传播的效率,引导旅行者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猜你喜欢
古村调研景区
《古村小巷》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摘牌』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摘牌”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某景区留念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