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

2021-11-13 11:55苏小丽吴学辉
散文百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敏感度跨文化少数民族

苏小丽 吴学辉

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

在文化百花齐放的当今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的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跨文化敏感度,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跨文化敏感度通常被用来描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给个体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敏感程度,但事实上,对于具有多元一体性质的多民族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当不同民族的人进行交往时便出现了跨文化敏感度问题。近些年我国积极推动民族教育和族际交往交流,来内地高校学习和深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关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状况,有利于树立学生多元一体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各民族学生的族际友谊。

一、问题提出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能力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情感层面,是“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自跨文化敏感度概念提出以来,国外取得了如跨文化敏感度的发展过程和跨文化敏感的测量方法等多方面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多围绕移民、留学生和少数民族等群体开展。这都为后起的我国学术界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我国学者能结合我国学生的特殊性进行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已有研究多集中于以下两个领域:一是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主要是有关我国大学生对与中华民族文化存在差异的异域文化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研究。如彭世勇、郭晓英和赵翔分别对跨国公司员工、高校外语教师和大学生群体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考察。二是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主要是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对与本民族文化存在差异的异质文化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研究。如杨珊(2016)对内地一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他们总体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低,跨文化敏感度五个维度中,跨文化参与度水平较高,跨文化愉悦感较低。

以上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的方法、思路和部分观点,对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既有研究关注的往往是少数民族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后面临着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各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敏感度。须知跨文化交际及敏感度不只是局限在对不同国家异域文化差异形成的敏感度,也包括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民族对彼此文化差异形成的敏感度。因此,在统一的多民族的我国内部,加强族际跨文化敏感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鉴于此,本课题将借鉴跨文化敏感度相关理论,选择在赣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调查对象,着重调查他们从民族地区来到内地M高校的跨文化敏感度状况,探究相关针对性策略,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及其各个维度的水平,亦算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奉献绵薄之力。

二、研究结果分析

借鉴和运用Chen与Starosta开发的跨文化敏感度测试量表(ISS),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在赣M高校208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和各因素水平。该量表涵盖了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信心五个维度的内容。跨文化敏感共计24项问题,每项问题1-5分,满分为120分。

另外,通过访谈法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对部分被调查者在入学前的情况、当下跨文化敏感度情况及其原因、提升跨文化敏感度采取的相关策略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及其各维度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总体平均分为96.20分,各维度平均分也都在3.50分以上,总体看来,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来内地高校就读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主流文化能较好地理解和尊重(差异认同感方面),并能较为积极地参加跨文化交际(交际参与度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对对方传递的信息给予较好的回应(交际专注度方面),能体验到交际过程中的愉悦感(交际愉悦感方面)。通过访谈得知,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接受和融入主流文化具有较高的重视意识。他们不是只以本民族文化为中心,而能注重多元文化意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这个多元一体文化世界。但相比而言,交际信心维度水平较低,部分受访者表示,虽然对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主流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对汉民族为主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得并不多也不深,同时普通话说得也不流利,这都影响到交际信心的建立,当然也会影响到差异认同感。

同时在访谈中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交际过程中胆量较小,降低了交际参与的程度,也有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察言观色,不擅长理解言外之意,经常容易得罪交际对方,也就是说,部分学生的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感并不乐观。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通过合理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其跨文化敏感度显得十分必要。

三、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提升跨文化敏感度的策略建议。

学校层面。学校应积极推动各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及其敏感度水平。一是要倡导多元一体文化理念,培养文化差异意识的敏感度。这是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基本理念和高度。我国各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叉渗透、兼容并蓄,对来到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有计划地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使他们以美美与共的态度接纳和分享存在差异的多民族优秀文化。二是要重视跨文化课程教学,挖掘语言类课程中的文化内涵。这是提升跨文化差异认同感和敏感性的基础。学校是否开设了跨文化类相关课程,重视情况如何,是影响跨文化敏感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教学力度,加强对跨文化知识的探讨,形成跨文化知识教学的浓厚氛围。对于汉语和英语等语言类课程,不能知识教授词汇、语法和句子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而应深挖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背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三是要举办多样化的跨文化活动。这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敏感度水平的实践路径。如涉及到近五十个民族的M高校,积极创设跨文化交流平台,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为主体的各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跨民族学生联谊会,打造多元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了良好的跨文化氛围,使跨文化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互支撑和促进。

学生层面。学生应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和创设的条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形塑多元一体文化理念。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从小身处民族地区并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对习俗等民族文化有较强的依恋情节,来到内地高校后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因此,学会认同和欣赏有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多元文化,形成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显得十分必要。二是加强跨文化交际接触,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可选择性地参与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校内和校外的、院级的和校级的等不同层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的频率。但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定都会很顺畅或很如意,这不能形成过重的挫败感,而应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并且坚信,只有增强跨文化交际频率,表达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意愿,才能在不断的跨文化交际互动对比中更加清楚地认识我族文化与他族文化的差异,增强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认同感。三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跨文化交际信心。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逐步掌握一些交际技巧,学会尊重交际对方和欣赏对方文化,学会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言外之意,注重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表达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意愿与态度,体会交际的愉悦感。

猜你喜欢
敏感度跨文化少数民族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