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的力量

2021-11-13 08:15徐兆荣
中国记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绕口令生动选题

2021年新年伊始,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暴乱,特别是闯进国会的罕见暴乱抗议闹剧,引得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众多的媒体及各国政要纷纷发表热议评说,这其中,黎巴嫩外交官、常驻联合国代表穆罕默德·萨法在推特点评此事,好似绕口令,充满讽刺,被网友称为“神评论”“简直太高级了”。

穆罕默德·萨法的评论是这样的:“如果美国看到美国正在对美国做的事,美国肯定会入侵美国,并从美国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国。”

这篇除标点符号只有38个字的简短评论,由于内容精短、讽刺生动又充满哲理,立即引爆网上网下舆情。

一篇几十个字的绕口令似的推特评论,何以引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赞誉?我以为,其力量就在于:精短有力、揭露深刻、形象生动、哲理味浓。

精短的评论历来就因耐人玩味而招人喜欢。有专家说:“评论篇幅的长短和评论分量的轻重、影响的大小并不成正比。”而恰恰“篇幅的长短和读者的多少却常成反比,一般来说,长论读者少,短论读者多。”

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等比较“重”要的评论品种相比,短评论在评析范围、立论角度、结构以及篇幅等方面更加小而紧凑、精悍。它可以抓住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作者认为最值得突出的内容,加以强调和发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具体来看,精短小评论常常呈现这样一些特质:

(一)选题面广量大:短评论的选题可以面向社会生活所有方面,且常常可以大题小做,小题细作,使选题面更宽、更广、更大。

(二)论点新鲜引人:就一件鲜活事例展开及时的评点。选题的多样性,多新鲜的话题,这样就确保了短评的选题立论容易出新,可以有新角度,新观点和新思想。

(三)表达生动灵活:短评论的分析说理常常议论风生、生动引人,多种议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生气;结构方式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评析对象灵活变换开头、结尾与布局谋篇;文字运用生动活泼,既言之有理,又短而有趣,文字精粹,点到即止。可以直截了当地对事件或问题发表看法,是真正“一针见血”式的“匕首”和“投枪”。而且议论集中、点到即止。

(四)论证尖锐泼辣:短评论,小空间,需要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不容清谈漫议,三言两语结束战斗。加之常常是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使评议可以在极快的论述中点透实质,犀利深刻,入木三分。

(五)形式短小精悍:当然,形式的短小并不是短斤少两,而是简短有力,是简洁精粹,既要言之有物,又要简洁明快、言辞精警。

(六)风格丰富多彩:很多短评论都是作者个人署名发表的,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灵活多变;呈现出短评的丰富多彩,不同寻常,引人注目,喜闻乐见。

我国自古就有政论的传统,新闻评论也有短论的历史。但把评论写短,只是个形式问题,并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要写得短而有力、短而精彩、短而精悍。正是在这个意义和基础之上,也可以提出把评论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徐宝璜在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中提出:“社论之文字,又须简单明了。否则纵使以新闻为材料,且有透彻之批评,亦难发生巨大之影响。因求其影响之大,须先求其普及。然苟文字艰深,难于速读,则曰者自少。若长篇大纸,则每日仅以少许工夫看报之阅者,将多因无暇而置之不看矣。”

当然,我们写新闻评论应该是该短则短、该长则长;但要尽可能地简短一些、简洁一些;决不可以故意无谓地拉长。

就像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的:“我们还要求努力做到看问题比较全面,不管长文也好,短文也好,杂文包括在内,努力做到不是片面性的。有人说,几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做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吗?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竭力推荐穆罕默德·萨法的推特评论的目的,我想,我们都可以从中吸收有益的借鉴。

毛泽东所说的是有针对性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一些短评论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列宁的一些短评论——《社会民主主义的宝贝儿》240字,《资本家的第一千零一次谎话》400字左右,《天上的仙鹤,还是手中的山雀?》300字左右,包括毛泽东写的《致邵力子》300字左右,辛亥革命前夜黄侃一挥而就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234字,福建省原省委书记项南《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只有163个字!都可以说是精短力作。可供学习,可供借鉴。

美国的一篇评说一场球赛的评论,只有三个字:“嘘,嘘,嘘”,实际上就是一个字的三次重复,好像现在网络语言说的: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你看,多么生动、有趣、有力、有味。

回到我们推荐的这篇38个字的推特评论,精短,已然是其吸引人、鼓舞人、影响人、引导人的最大力量所在。而又能通过绕口令的近似游戏的文字呈现,让人在生动形象有趣的阅读之中,既忍俊不禁,又回味无穷,继而大呼过瘾。

如此一来,这篇推特评论在既揭露深刻、又哲理味浓的批判评议之间,畅快淋漓地使人们从中看到,美国内乱象的实质,其实已成两个美国在打仗,而不仅仅是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在争权夺利。有鉴于此,因为这篇推特评论似乎并没有标题,我们建议帮忙设计一个:或者可以叫做《两个美国?》,亦或可名之日《美式民主?》。

在这里,就如我们古人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论敌立即陷于自相矛盾之中,不可自拔,无以辩驳,只能认输。

【注释】

[1]于宁,李德民著.怎样写新闻评论[M].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256.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新华出版社,1983:198.

猜你喜欢
绕口令生动选题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绕口令绕绕绕
绕口令
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