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治形象在纪录片中的呈现与构建
——以纪录片《支点》《丰碑》为例

2021-11-13 11:19邓明生
新闻前哨 2021年8期
关键词:丰碑支点湖北

◎邓明生 杨 蕊

[关键字]湖北省域形象 政治形象 纪录片

所谓纪录片,即创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与自然所持有的认识和理解,以记录真实为前提基础,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对社会和自然中实际存在着的人、物及其可能表达出的思想文化内涵,努力进行较为客观、自然的记录和较为真切、艺术的再现的一种影片。就传播属性而言,纪录片的受众范围没有影视剧那样广泛,这是由它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所决定的。基于它的内容上的公信力、传播上的持久性,一些希望通过影像手段进行自身形象传播的国家,早已先知先觉地选择了纪录片这种媒介形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省域形象是展现某省整体形象的“窗口”,也是人们了解某省的“窗口”,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将省域形象传播出去,一方面可以提高本区域内人们对于区域政治形象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本区域内人们的自豪感,使其在与其他区域的竞争中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良好的形象设计也是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间接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的自然资源多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创作环境。本文以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丰碑》和大型电视政论片《支点》为研究文本,对纪录片中呈现的湖北地区的政治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一、纪录片中湖北地区政治形象的呈现话语分析

纪录片的创作需要地源丰富的湖北提供创作的素材和环境,同样,湖北省域形象的建设也离不开纪录片的记录。因此,通过纪录片这一重要载体研究湖北政治形象就显得极为重要。

1.追溯革命历史,以重要政治事件彰显湖北革命中心地位

《丰碑》是在庆祝中国国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创作拍摄完成,它反映了湖北省政府、领导人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人,到湖北成为继上海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再到北伐战争的胜利以及八七会议的顺利召开,湖北再次成为了革命的中心,这些政治事件以及政治人物的表现都体现了湖北省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建设和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2.着眼当下政务,以良好的施政效果印证政府执政能力

纪录片《支点》紧紧围绕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作用这一线索,贯穿古今,讲述了湖北省在中部地区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政治形象的刻画主要体现在湖北省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国家领导人对湖北省政府执政能力的肯定上,湖北省政府廉洁高效的办事效率也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一致赞同。

不管是在政府政策帮扶下走上富裕道路的村民,还是生意越做越红火的企业家,亦或是国家领导人对于湖北取得成绩的肯定,这些无不印证了湖北省政府高效的执政能力,这在客观上提升了湖北省域的政治形象。

3.聚焦先烈群像,以执政逻辑深化权力认同

政治人物的声望和地位也是对一个地区的政治形象的反映,政治人物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博得民众的好感,拉近和民众的心理距离,进而取得民众的支持和青睐,赢得很高的声望,在纪录片《丰碑》和《支点》中,刻画了一个个甘于奉献和不畏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

《丰碑》中刻画的湖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的黄负生,折骨做笔、被殴打忧愤成疾去世;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的董必武,与李汉俊、陈潭秋、刘伯垂等一批早期优秀的共产党员一起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前赴后继;中原军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李先念;在敌军“围剿”下身处险境、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旧在洪湖把队伍一次次的拉起来,又打光,又一次次的拉起来,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红二方面军的创建做出卓越贡献的贺龙将军等等。同样在《支点》中也向我们展现了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其政治地位和政治形象也得了很好的凸现。

二、典型纪录片中湖北地区政治形象的呈现效果分析

纪录片是时代的记录者,《丰碑》和《支点》都是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时代主题,其播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感受到熏陶,湖北省政府也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建设,赢得党和人民的一致赞赏和肯定。

1.艺术形象感召,观众认知产生升华和共鸣

《丰碑》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创作的巨作。黄负生的女儿92岁的黄铁老人深情地说:“非常感谢湖北卫视在党的90周年诞辰之际对湖北共产主义者的追念和深深凭吊,无限感激!”二炮指挥学院杨建平教授说:“《丰碑》使我感受到信念的力量、革命的艰辛、奋斗的历程,感受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共和国创建中树起的巍巍丰碑。”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周斌认为,《丰碑》要江城红色的记忆永远传承下去《丰碑》的播出,为新时代谱写湖北建设与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大的精神食粮。

2.舆论导向助力,加强政治领域的形象地位认同

《支点》播出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湖北省政府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巩固和完善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湖北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肯定。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对湖北进行考察,提出“要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前列”和“四个着力”的要求。2018年4月,习近平再次视察湖北,明确了新时代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对做好湖北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纪录片中湖北地区政治形象呈现的不足与对策

不管是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展现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展现湖北共产党人“热血忠魂铸丰碑”的纪录片《丰碑》,还是反映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作用的纪录片《支点》,在呈现湖北政治形象时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为我们用纪录片去呈现湖北政治形象提供了一些经验。

1.“法治湖北”内容偏少,应当予以充分纪录

通过对《丰碑》和《支点》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全面推进“五个湖北”的建设过程中,在谱写湖北建设新篇章的征程中,应该加强纪录片对湖北省政府法治建设方面的宣传,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湖北政治形象的建设。

2.创作主体需更多元,表现体裁应更丰富

《丰碑》是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广电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支点》是由湖北广播电视台和中视星云文化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政论纪录片,这种由体制内主导创作拍摄完成的纪录片在内容的呈现上较为片面,创作者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出来。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独立制片人、民营机构等等也应当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当中,实现创作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在展现湖北政治形象时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文献类和政论纪录片,也可以用直接电影和口述历史的方式将湖北省的政治形象呈现出来,使呈现政治形象的纪录片生产机制愈加完善和丰富。

3.省际传播还是国际传播?话语尺度仍需研究

如果给外省看,就是省际传播;如果给外国人看,就是国际传播。无论如何,都是跨文化传播。从目前情况来看,《丰碑》、《支点》这样的典型纪录片,主要受众还是定位于国内观众。目前的情况是,这些纪录片既要满足中国主流受众。但是真正的国际传播,尤其此间涉及的国际政治传播,必然触及国际之间或者中西之间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的矛盾点。在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进一步研究政治话语的尺度,不是仅仅假设站在国际化的叙事口吻,便真正具备了国际传播与国际认同的有效性。

结语

省域形象是展现某省形象的重要“窗口”,省域形象的研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纪录片是文化传播、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方式,纪录片以其纪实的本质特征和表现手法深深地影响了公众的认知,因此,二者的结合对于省域形象的呈现与建构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纪录片作为时代的影像集,理应使呈现的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诉求,体现当今时代政治发展的主题。此外,纪录片创作的主体需多元,体裁需丰富,还需进一步研究政治话语的尺度,迎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仅做到有自我的表达,而且要注重他者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普世价值的民族文化因子,以国际化的视野和人类共有的认知策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实现纪录片对于省域形象的呈现与传播。

猜你喜欢
丰碑支点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