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焦虑误区,陪伴孩子成长

2021-11-13 14:17张显鹏
清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误区陪伴家庭

文_张显鹏

一个人最在意的,往往是他最缺少的。这个观点是当下许多焦虑家长的真实写照。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极其关注,在相互攀比孩子成绩的状态下逐渐迷失了自己,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教育威信丧失,焦虑的氛围在家庭中弥漫。走出家庭教育焦虑误区,陪伴孩子健康阳光成长,是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问题之一。

反思家教误区,寻找焦虑成因

学生家庭在经济基础、结构状况、文化背景及养育风格上可能千差万别,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接触大量家庭教育案例、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家长焦虑的成因,总结如下。

第一,相互攀比造成的焦虑。有的家长总是拿孩子与别人相比,在比较中迷失了客观看待孩子的本心。家长的比较经常是偏颇的,与甲比成绩,与乙比健康,在这样的攀比中,家长逐渐焦虑,孩子更是在反复的被比较中,逐渐丧失信心,比家长更焦虑。

第二,过高目标造成的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有的家庭的传统教育目标,但是学生的群体智商分布是有差异的,单纯地忽视孩子的先天差异,要求孩子必须是塔尖上的少数人,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是孩子难以承受的负累,这些家长也会在无法达成目标的状态下越来越焦虑。

第三,紧张关系造成的焦虑。家庭关系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发展,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还是婆媳关系,任何一种关系的紧张,都会使自己或他人陷入糟糕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种焦虑很难控制,会蔓延、传播,严重影响每个成员的身心健康。

第四,过度溺爱造成的焦虑。有的父母因为关爱孩子,往往在大包大揽中剥夺了孩子自身成长需要的挫折教育和苦难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让孩子成为被动的生活参与者,遇到问题就想逃避和推卸责任。孩子能力的不足,会让这样的家长更加溺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焦虑情绪。

改变教育方式,适应孩子的节奏

焦虑的父母需要反思家庭教育的误区,挖掘自身焦虑的成因,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主动适应孩子的节奏,支持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其实孩子有很多烦恼,需要向家长倾诉,渴望和家长沟通,他们的世界不是只有学习,还有情感、交往的需要。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打开交流的渠道,表达对孩子的真心。

呵护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习成绩再落后的孩子,身上也一定有优点和特长。家长应该学会挖掘孩子的优点,给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支持孩子勇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的潜能,使孩子获得表扬、肯定,不断树立孩子的信心。一次微小的鼓励,可能就是呵护孩子信心最好的尝试。

陪伴孩子,温暖孩子。家庭应因爱而凝聚,因爱而有力量,家长应多陪伴孩子,温暖孩子的心,让孩子有孝心、有爱心,有关爱家人的温情,更有关爱他人的能力。家长是孩子生活的榜样,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与孩子良性互动和沟通,能营造家庭温暖氛围;积极有效的陪伴,会使孩子更愿意回家和向父母倾诉;相互间倾诉和理解,能有效缓解家庭成员的焦虑。

互敬、互帮、互助,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家长与孩子互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改变、共同成长,问题就能得到解决,焦虑就可以缓解。

直面问题,加强自控。家庭是一个放松、休息的场所,在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孩子学习时需要面对懒惰、诱惑和困难三大“敌人”。家长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自律、自控,打败三大“敌人”。同时,家长直面问题的勇气也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动力。

接纳失败,自我成长。有人说,成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承认父母是普通人;第二层次,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第三层次,承认孩子是普通人。家长如果多学习心理学、掌握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可能就会理解孩子的辛苦,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实现家庭成员的自我成长。

坚持行动,战胜焦虑。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最关键的部分,可能就是家庭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日常惯例表的制定和实施,家庭阅读的开展和家庭运动的坚持,都需要孩子具备耐心和毅力,家长要教育和陪伴孩子坚持行动。唯有坚持正确的理念,并具备有效的执行力,才能有所改变,战胜焦虑。

焦虑的氛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焦虑的父母会让孩子逐步丧失信心。父母焦虑的本质,是对孩子错误的“爱”的表达。让我们明确家庭培养目标,理性剖析焦虑的深层次原因,深入探索焦虑的解决路径,用温情、耐心、接纳和坚持,建设积极阳光的幸福家庭!

猜你喜欢
误区陪伴家庭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陪伴
家庭“煮”夫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