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学”为例

2021-11-13 12:02吴铖铖项桂娥吴自爱谭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思政育人

■吴铖铖,项桂娥,吴自爱,谭庆

(池州学院商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其强调高校专业课程应深度融合思政元素,专业课程应与思政教育协同建设、共尽其用。“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责的根本所在,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专业课程实现“授业”“解惑”,更需要肩负“传道”的责任与使命,即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渠道,是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课程作为思政育人的主渠道,高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融入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有效融合,其是“立德树人”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的关键所在。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同根同源,“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重要载体,以思政元素为契入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育人实践活动,力争实现“三全育人”和“八个统一”。基于上述分析,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作用,要求授课教师深度挖掘、积极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传授隐性融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引领与价值升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作为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有效、有力地融入课程教学至关重要。

二、“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基础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汲取“勤、诚、厚、拓、儒”的徽商精神、秉承“厚德明理、合作拓新”的院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商科类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合作教育、合作学习”为抓手,以“学生中心、教师育人、课堂开放”的教学文化为引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实施“五个打通”(学科专业间打通,课内课外打通,线上线下打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打通、理论课与实践课打通),大力开展课堂革命,推动“跨专业、多平台、全方位”的商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三全”育人体系。“中级财务会计学”自2011年在财务管理专业、2018年在审计学专业相继开课以来,每学年授课人数达250余人,历经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已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源,已开展诸多实用性竞赛型演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一批智商、情商和财商融合发展,基础实、视野宽、能力强、有专长的应用型人才。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遵循学校提出的“源自课堂、走出课堂、回归课堂”的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授课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拓展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将线上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全方位地“教学生学”,推动课堂革命。另外,“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已初步完成“信息化课程”建设,学生或社会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输入邀请码即可加入班级获取所有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中师生已实现网上互动,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线下延伸到线上。

三、“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坚持贯彻“大思政”教育观

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将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理念贯彻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将会计学发展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个人品格、道德情操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其次,站在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分析会计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在企业交易或其他事项会计处理中体现会计专业如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最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专业与思政的有机统一、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统一、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统一。具体的“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理念见图1。

图1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理念

(二)基于宏观视角分析会计与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基于会计商业语言的决策价值,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和挖掘,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因时、因地、因材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尝试从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宏观视角分析会计的价值引领功能。结合课程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嵌入分析会计与经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做法是:(1)结合会计发展史,分析会计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动态互动关系;(2)结合会计准则关于弃置费用的规定,分析固定资产核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剖析会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3)结合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分析固定资产折旧与美国铁路大危机的关系,探讨会计对行业、国家经济的影响;(4)结合国际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讨论金融资产减值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探索会计对金融、经济稳定的互动影响。

(三)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的各环节

在“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新教材、新教案等教学文件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以及中国信心等内容,体现学术与文化自信。充分挖掘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对相关领域的优秀教材取得的成果合理借鉴。一方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课程教案、讲义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有机融合;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大智云移新手段,建设立体化思政教学模式。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秀案例中体现的高尚品质来激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认真探索和创新会计理论与实践,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专业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设计环节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大力开展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体现和还原企业会计活动真实场景,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纳入课程目标设计当中,在素质目标中分别体现思想道德、专业素质、人文素养、身心健康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与沟通能力。

2.课程考核环节

在“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评价中设置三向双套考评体系。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也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更有学生的自评。在评价体系方面,线上会占一定的分数,主要是鼓励学生线上学习,并将学生实践作品作为加分项。既可以从试卷上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课加深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让“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到会计学课程的始终,做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无死角。

(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场景化教学

教学方式上融入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云平台技术,同时实现课程精品资源沉淀+课堂实时互动+学生学情分析三项核心功能需求。理念上师生角色发生改变,老师从原来的演员到导演,学生从原来的观众到演员,或者师生共同导演这门课程,实现翻转课堂实践。让学生自行组建团队,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强项参与到团队内,共同选择一个文化点开始制作短视频,要求学生将中国文化点与思政点融合,产生思政输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组织开展思政讨论、辩论,探索翻转课堂,引导学生从被动学思政到主动学思政,实现主动学习,辩证学习。课程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例如,在学习资产减值内容时,“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结合理论前沿与资本市场商誉“黑天鹅”实践,通过理论辨析形式探讨合并商誉应当减值还是摊销,为深化理解商誉减值和摊销两种方法对会计处理的不同影响提供了具体场景,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以场景化形式融入专业课程,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四、“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微观设计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性技能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旨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会计核算的循环过程,培养分析和处理具体会计实务的能力,提升财务业务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重要的知识能力基础。

(一)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翻转课堂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其强调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相互重叠,通过知识传授实现专业知识识记、领会等低阶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内化过程,并借助互动讨论、协作学习以及案例交流等教学活动实现应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教学目标。“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根据翻转课堂理念,实现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混合”以及线上自学与线下教学的“空间混合”。其次,课程引领学生由低阶教学目标向高阶教学目标转变,将课程思政目标深度融入高阶教学目标,即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以“无形资产”章节中“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教学内容为例,该部分内容核心知识点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以及研发对企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课前,通过观看慕课、微课等方式预习知识点,完成低阶教学目标并为实现高阶学习目标和思政教育奠定基础。课中,充分发挥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师生互动以及生生协作实现理论知识评价、分析等高阶目标,进而达到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应用。另外,课堂教学还应不断显性延伸、隐性融入思政要素,在保证教学设计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课后,通过布置研究探讨型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根本出发点,并以研究探讨报告文本等结果为依据检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成效(见附表1)。

附表1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教学设计

(二)运用规范学习理论,实现思政隐性融入

规范学习理论认为价值信念是一种认识与情感相互融入的复合心理结构,学生价值认同与情感体验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本质,即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非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话语主张权,使其自然地认同规范所产生的特殊价值并最终实现价值内化;“动之以情”则需要与学生建立“情感认同”,从而使学生建立从知到行的内在情感驱动。

以“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教学内容为例,通过课前课程回顾以及探究性教学活动,提出“企业为什么要加强内部无形资产研发”等开放性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课堂案例讨论。在课堂目标的评价环节,立足于学生案例讨论与分析结果,总结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对企业账务处理的影响以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传导效应,并隐性引入思政元素,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同企业家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通过科技企业优质技术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感悟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课教师作为一线实施者,是做实、做细“课程思政”的关键,需要不断加深认识,积极进行尝试。实施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思政内容的隐性融入,使专业讲授和思政引领融合统一,需要丰富教学设计、转换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之一,而准确把握思政内容、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检验思政教育成效等问题,尚需要专业课教师充分认识立德树人使命,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思政能力,积极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

猜你喜欢
会计学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