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阳关三叠》的创作与演奏

2021-11-14 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古琴曲阳关三叠古曲

曹 静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在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性乐器,钢琴改编曲一直是音乐领域研究的重点,由于钢琴具有丰富的音色表现和宽广的音域范围,因此能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改编。古琴曲是我国具有独特艺术性的音乐形式,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古典美学精神,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将古琴曲与钢琴曲进行融合与创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新形式,既是对西方音乐的创新,也是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古琴曲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蕴,如何利用钢琴诠释中国音乐作品写意的审美内涵,从而诞生出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对钢琴改编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阳关三叠》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涵盖了古琴曲的典型技法和审美内涵,以古琴曲《阳关三叠》为蓝本进行改编的钢琴曲,既是对经典作品的现代演绎,也是对古典审美的传承。因此本文对钢琴曲《阳关三叠》的创作与演奏进行研究,总结其艺术价值和启示意义,为钢琴曲发展和古琴曲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文化意蕴

古琴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人雅客的必备技能。古琴曲蕴含极高的文化价值,能够体现先民的智慧和艺术情操。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创作的,表达了送别朋友的惜别之情。三叠是将原诗的段落进行三次反复变奏,增加曲谱内涵。古琴曲《阳关三叠》表现的主体是诗人,客体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和眷恋之情,通过三叠的回旋反复,呈现出忧郁而不舍的情怀。改编后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将自然与艺术之美相连接,在保持古琴曲音乐语言的基础上,使用现代的方式和手法进行演绎,运用伴奏织体和立体和声增加乐曲的意象,使乐曲增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和演奏价值。

二、钢琴曲《阳关三叠》的创作技法

(一)继承与发展曲体结构

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核心特色就是三叠,表现为叠章式的曲式结构,在使用钢琴来演奏《阳关三叠》时,也保留了这种不同段落的变奏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钢琴和声的浓厚色彩,进行创新。钢琴曲《阳关三叠》选取“一叠”为音乐元素进行编曲。前15 个小节为一叠,采用舒缓的低音曲调,营造沉重的氛围,节奏相对自由散漫,犹如叹息声萦绕在耳边,表现了不忍离别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接下来的15 个小节为二叠,变化伴奏音型,情绪基调有所提升,使用大量跳音技巧,音乐更有感染力,对迎接乐曲高潮起到良好的过渡。随后的18 个小节为三叠,是乐曲的高潮部分,采用十六分音符和八度音程推动乐曲情感的尖锐发展,情绪表达强烈,情感得到全面释放。最后的12 小节是对三叠进行补充的尾声部分,乐曲速度恢复平缓,便显出渐行渐远的感觉,与乐曲最开始相呼应,使全曲得到统一。钢琴曲《阳关三叠》以原古曲为准则,巧妙利用钢琴的音乐质地对曲体结构进行继承与发展,表现原古曲的情感和神韵。

(二)注重线性旋律与音乐速度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线条美的美学思维,古琴曲《阳关三叠》也具有鲜明的旋律线条,钢琴改编曲直接采用原古曲的曲调元素和音调线条,充分表现出回环曲折的特点。钢琴曲着重突出了旋律主题,利用和声技巧保持了原古曲旋律音调的色彩性,使和声与旋律线条完美融合。对于音乐旋律来说,和弦具有重要的功能性,在钢琴曲《阳关三叠》中,汇聚性使用了民族性和弦,更好地呈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五声音调旋律。除此之外还应用了附加音和弦对音调进行固化和扩充,增加了音效的复杂感,具有多层次的表现力,使自身形成了依附主旋律的副旋律,将乐曲演绎得更加缠绵。钢琴改编曲在和声的编创上,注重声部的横向发展,在双手弹奏的旋律几乎全程一样,更加反映出和声的色彩性和民族化编创思想。钢琴曲《阳关三叠》也注重音乐速度的变化,音速的快慢决定了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大体上呈现出行板慢速-中板渐快-快板快速-散板慢速的变化历程,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传统意象美学色彩。

(三)运用织体和复调塑造音乐形象

钢琴曲《阳关三叠》巧妙采取中西音乐的创作技法,运用织体和复调塑造音乐形象,将原古曲的深层次神韵展现出来。在对古乐曲的借鉴和模拟上,为了还原古琴演奏音效,将五声纵合化和弦分解,以此构成织体元素,让听众能够联想到古琴演奏的击弦技巧,展示音乐的多声形态。分解和弦表现出演奏力度的沉溺,将古典音色和音效贯穿于整首乐曲的演奏中,因此原古曲的意境和韵味得到还原和重现,精准把握了传统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内涵。为了使各声部的音乐线条都富有表现力,使用复调手法将各声部联结成有机整体,刻画独特的艺术景致。复调手法使旋律和音调紧密结合,低声部和高声部相呼应,通过节奏旋律的反复变化,塑造传统音乐的艺术形象。钢琴改编曲利用丰富的织体和复调和声,将钢琴的音域灵活运用到织体神韵中,使民族古曲得到凝练与提升。钢琴曲《阳关三叠》将民族音调融入钢琴曲谱中,注入新的艺术活力,将古曲意境呈现在听众脑海中,促进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三、钢琴曲《阳关三叠》的演奏处理

(一)运用演奏技巧

古琴曲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通过运指的力度和速度变化,表现出音色差别和音响效果。古琴曲《阳关三叠》也有独树一帜的乐曲风格和演奏技巧,因此在钢琴曲的改编中,应将其独特的演奏技巧进行变形,才能实现曲风和意境重现,保持原古曲的艺术形象和风格。对《阳关三叠》乐谱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为了表现出含蓄婉约的气质,需要演奏和弦性质的双音,表征惜别时互道珍重的情感。钢琴曲使用了琶音和跳音等演奏技巧,对不同的技巧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琶音需要注意控制力度,跳音的演奏要清晰明朗,而跳进的演奏要干脆果断。在进行钢琴曲的演绎时,不仅仅要将演奏技法进行变形和移植,而且更要进行贴切的创作和编曲,展现乐曲的神韵。因此钢琴曲使用纯四度音程和低声部对音色进行更加稳重的创作,表现出克制理性的基调;根据柱式和分解和弦,变换伴奏织体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实现作品寓意和哲理的统一。

(二)把控情绪变换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曲体结构呈现出渐进式变化,因此演奏情绪的把控上,也要遵循渐变变化的原则,体现出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首先一叠是情感的沉淀期,情绪呈现积攒状态,应保持清淡平和,同时具有伤感和无奈,映衬出对好友不舍的心境;二叠是情感的过渡期,开始出现连续的跳音,节奏变化加快,需要灵动和轻松的演奏情绪,留有对高潮的过渡空间;三叠是情感的高潮期,同时也是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需要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抒发,分解和弦和八度音程要做到掷地有声;最后的尾声部分是情感的缓冲期,将情感收回,情绪再次回归沉稳平缓,与一叠相呼应,表达送别友人的洒脱与豁达之情。通过演奏情绪从缓到急、从宽到紧的变化,准确拿捏乐曲的速度变化,进而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变化和表达乐曲的核心及内涵。只有合理把控演奏力度和情绪,才能准确表达出乐曲的情感,与中国的传统美学相适应,演绎得更加内敛富有内涵。

(三)营造音乐意境

我国的音乐审美包括对意境的营造,钢琴曲《阳关三叠》在意境的表达上也具有多元化的象征范式,运用西方乐器生动而又深刻地展现了古典意境之美。意境之美表现为情景交融,含蓄而又温婉。《阳关三叠》作为代表性借景抒情的音乐作品,在词与曲、情与景的交织下,展现出忧郁惆怅的离别之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是创作音乐时追求的最高表现,在创作和改编的过程中,作曲家力求将原古曲意蕴沉淀到现代乐曲中,演奏时注重声音的柔和沉稳和连贯性,旋律与声响相互和谐,对音乐意境的烘托贯穿全程,在有限的演奏时间内,虚实相生,悲喜交集,展现出无限的离别怅然之景,整个演奏作品得到了升华。钢琴改编曲完美结合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利用钢琴的立体化音效进行创作,将音乐意境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完美融合。

四、结束语

本文以《阳关三叠》的文化意蕴分析为基础,从创作技法和演奏处理两方面入手,对钢琴曲《阳关三叠》进行研究,为更精准地诠释古典文化作品提供参考。古琴曲具有自然之美,经过改编后的钢琴曲在继承文化审美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演绎,将自然之美与人为雕饰相融合,表现出独有的艺术品位。本文对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需要加以完善的内容。后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钢琴曲的旋律音程、和弦特征等方面的创作特点进行系统研究,进而总结出演奏启示,促进钢琴音乐的创作。

猜你喜欢
古琴曲阳关三叠古曲
浅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培养
——以《阳关三叠》为例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题解流变考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调意蕴阐释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在浓郁的知音文化中教文言文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