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纤秾”之美

2021-11-14 14:51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崔护诗品

郭 娜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晚唐诗人司空图所著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其独特之处在于以诗论诗,用24 首诗总结和概括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纤秾》作为其中一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纤秾”源流及发展

“纤”“秾”二字最早是独立使用的,直到魏晋时期,方才合用为“纤秾”。

许慎《说文》中言“纤,细也”。《书·禹贡》中已提到“厥篚,玄纤缟”。郑注:“细也”。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妩媚纤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亦有“纤纤作细步”,可以看出“纤”已用来形容女性体态或是女性的柔弱气质。

纤秾之“秾”,本意为花木繁盛,《广韵》有“秾,花木厚”,即花之美艳、鲜艳、艳丽,如“夭桃秾李”。后用以形容美人之姿,宋玉首次将“纤”与“秾”放置在一句话中,《神女赋》说:“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魏晋时期曹植《洛神赋》中有“秾纤得衷,修短合度”的名句,“纤”“秾”至此相连成词。宋玉与曹植在使用“纤”、“秾”二字时,并未涉及艺术审美,仅是品评美人形态之美,这种美是一种身材苗条、体态轻盈的恰到好处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隐秀》篇中提出:“深浅而各奇,纤秾而俱妙。”结合刘勰始终站在“唯务折衷”的立场来看,他将“纤秾”理解为曹植所说的适度之美。不同在于,“纤秾”一词在刘勰这里,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范围,用以形容艺术风格。

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云:“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暗示了“宫体诗”与“花间词”之间的历史渊源与内在联系。在这样一种文学风气的影响之下,“纤秾”这一艺术风格也不断被强调“秾”的本意所带来的艳丽之本色,人们认为“纤秾”更贴近感性情欲美的内涵。

司空图所生活的晚唐时代,艳情文学对传统文学发起了又一次“攻击”。享乐思想初露端倪,浮艳轻靡诗风大肆盛行,司空图有言“秦汉而下,时风日浇”。身处如此时代,司空图的内心有着强烈的“量力救时”的愿望。《诗品》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完成,司空图对“纤秾”等概念的内涵重新加以阐释,使之摆脱南朝宫体诗和感性情欲路线之所谓“时风”的影响,令其接受了一次道家精神的洗礼,直指自然之道和山水精神,进而从审美角度完成了对该审美范畴的重构。

二、“纤秾”审美风格解读

《诗品》所创造的“诗论合一”的文本样式,是先前历朝所未有的。它将诗性智慧与理论表述融于一体,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阐述理论,在具体说明某一审美类型时,并不直接说这一品如何,而是将读者带入最能感受到该品本质的一种意境中。

《纤秾》品原文如下: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作者未直言何为“纤秾”之定义,而是极尽描摹了春之繁盛,让读者迅速由言入画,由言入意,由言入境,在境中去感受、领会该品。恰似《含蓄》品中所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它说了,但似乎与未说一般,含混不明;它没有说,但读者却能通过鲜活多彩的景象领会到作者之思。

这一品,前四句列举八个意象,引领读者体会“纤秾”之美:溪流、深谷、美人、桃树、水滨、绿柳、曲径、流莺,这些春之景象,无一不是生意盎然,鲜明可感。其中“采采”、“蓬蓬”、“窈窕”、“满”和“深”均是关键性词语。“采采,茂盛貌”,说明春日的河水波光明艳;“蓬蓬,盛貌”,言一派蓬勃之景象。这两个关键性的词语一出,春气之盛已跃然纸上。“写春而曰‘远春’者,韶华满目,无远弗至,更见得一望皆春矣”,目之所及处,皆是一片春光,所以说是“远春”。“山水之深远者曰窈窕”,可指人之婀娜体态,可喻山水之幽深远重。“美人”侧重于形体容貌上的美丽,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官享受。在幽深的山谷中,有一美人,忽而露面,旋即消失,在这可见与不见之间,美人的风姿绰约令人遐想,脑海中自然显现出一幅深谷美人的影像。

从本品的艺术境界上看,描写的都是自然中固有存在的,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的景象,具体可感,直接诉诸视觉感官,阅读之后给予人单纯的审美愉悦。同古人相比,看到的即便是几千年来无二的景物,但因作者独到的审美体验,因而含蓄隽永,独具蕴藉。从情感内涵上看,本品所描写的意象多具有温柔缠绵之感,如美人之神秘,流水之缠绵,杨柳之婆娑等。总体说来,《纤秾》品具有表达细腻入微、生动传神,色彩鲜艳明丽,意象纤弱阴柔,意境明快高阔,感情缠绵愉悦等特点。

三、“纤秾”意境之实例

郁沅在《二十四诗品导读》中将“纤秾”与“媚艳”进行区别,指出二者都具有“女性的娇柔”和“明丽的色彩”,但其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纤秾清丽高雅,媚艳矫饰浅俗”。并举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一首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来佐证其观点。

《纤秾》中的美人隐居在深山幽谷中,毫无谄媚邀宠之举,这与古典文学中“美人”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不谋而合,美人之美温润柔和,没有沉重的道德束缚,却又往往与诗人留有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文人常借美人表达绵长柔软的愁绪。媚艳之美则全然不同于“美人”之美,且看《宫词》: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此诗写宫中舞女为得圣上欢心,精心梳妆打扮,高高的发髻上满是珠宝金饰,饰品在跳舞时散落满地,君王反倒看得高兴,又赏赐舞女更多新的饰物。诗中有珠光宝气的明丽色彩,有女性身材的纤细和舞姿的妩媚,但诗的境界却不高,充斥着富贵华美,不免令人觉得浅俗,缺少“纤秾”所特有的自然、清丽和高雅。反观崔护的诗,可谓是“纤秾”风格的代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了解此诗的创作背景对于解读此诗至关重要。我们须知道,此诗背后有一不平常的写作背景,隐藏着一个纯洁动人的爱情故事,诗中所描写的貌美女子,幽居于桃树掩映的篱院,待人细心、周到、大方,多情且又稳重。崔护未中举那年,独自郊游,口渴时求水于一户“花木丛萃,寂若无人”的人家,因而与美貌女子相遇,其姿色、品格均令“孤洁寡合”的崔护一见倾心。该女子亦对崔才子暗生情愫,但女子的矜持与稳重让她不能表露心迹。崔护离开后,久久不能忘怀女子,次年清明之日“径往寻之”,结果桃花依然盛开,门却紧闭,美丽的少女不知去向,诗人心中的失望和怅然不言而喻。

此诗“纤秾”之处还表现在诗中的感情纯洁,诗人感情真挚,无齐梁艳情诗的低俗格调。此外,“纤秾”的诗境并不一定要有美人出现,只要诗句中的情感细腻缠绵,描写自然清丽,富有色彩感,便可以构成“纤秾”的诗境。

四、“纤秾”之境的应用

钟子翱对《诗品》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诗品》是我国美学史上第一部诗的美学鉴赏论专著”,在古代,“纤秾”是文论的审美范畴之一,时至今日,对这一审美范畴的研究和应用已扩展到了绘画、篆刻、建筑、服装、文艺评论等多个领域。

在绘画领域,不同的审美主体对“纤秾”的理解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追求自然的美感,毫无功利、媚俗之感。如鲁慕迅评价刘荫祥的中国画,认为其作品简单、质朴,却蕴含童心童趣,完全是出于自然的天性,看似简单内含深意。二为浓烈与细腻的结合。如《清明上河图》,就整幅画而言,不可不谓宏大、热闹,但仔细观察,便发现画中每一个小小人物的表情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用笔之精细可见一斑。宏大气势与细腻笔触完美融合,便是画家所理解的“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建筑作为一门凝固的艺术,其美在于建筑整体形象所隐含的意义,以及建筑的色彩、排列组合等。建筑美学中的“纤秾”之境体现在建筑的色彩、序列以及细微之处的匠心设计上。以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为例(此处暂认为大观园真实存在过):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拦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峻,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紫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此段虽采用白描手法,但大观园的奢华气派一览无余,大观园中的色彩搭配鲜明可感:白石台矶、雪白的墙、虎皮纹石、鲜绿苔藓,尽显大气浓艳、富贵华美,细察之,则会发现形态各异的白石和微露的羊肠小径于细微之处中和了这种浓艳大气,更显示出大观园建筑的精美。

近年来,服装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即绿色田园风格。此风格即深受“纤秾”之美的影响。田园风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服装风格力求清新、高雅,其典型特征为肌理细腻、色彩明亮。“色彩多采用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的色彩,或是土地色系配合紫罗兰、玫瑰红、柠檬黄等高纯度色彩”,既有浓艳的色彩,亦有素雅如淡粉、米白等浅淡色,不论浓艳或者素雅,都追求的是原始的自然美,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自然意境。除色彩外,艺术印花的使用,不仅渲染了田园风格的浪漫氛围,更突出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

“纤秾”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历久弥新,在现代文艺评论中被学者不断引用,加以阐发各类作品,涉及文学、绘画、篆刻、建筑等多个领域。“纤秾”不再囿于古人的解释,而是结合现代背景,有了更多被理解和阐释的可能性。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纤秾”这一范畴将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从而应用在更为广泛的领域。

注释:

①《书·禹贡》出自《尚书》,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书籍,其作者已无从考证。

②《诗经·小雅·采菽》:“维柞之枝,其叶蓬蓬。”这里形容春气之盛,春意之盎然,一派勃发之景。

③郭绍虞.诗品集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

④《论司空图〈诗品〉的审美特性和历史意义》,收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美学文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

⑤鲁慕迅.真趣与童心——读荫祥作品有感[J].国画家,2005,(12).

⑥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78.

⑦徐东,潘镜合.纤——服装艺术田园风格研究[J].艺术品评,2015,(10).

猜你喜欢
二十四诗品崔护诗品
海萌辉二十四诗品纂刻作品欣赏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人面桃花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崔护的《游城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