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美术学院艺术形态学探析(一)

2021-11-14 15:54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形态学动画绘画

李 良

(SIA 国际艺术教育 北京 100000)

早期的人类美术中已经出现了形态的意识,无论从史前壁画还是石刻雕像中,都有对形状的归纳夸张,但是并不能形成体系,只能从作品中嗅出对形态概念的萌芽(如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建筑与石雕、古罗马建筑等)。形态学这一概念真正出现的时间一般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推广,有利于艺术家了解空间体积。达芬奇对人体解剖的学习以及对机械构造的想象,标志着“科学的”或“理性的”分析形状结构与体态进入一个新阶段。他开创性地完成了延续至今的形态学研究方向:从自然中来,到设计中去的仿生学美术设计(注:从达芬奇面向艺术爱好者和医生的解剖学作品,到机械设计图纸均可看出解剖学与透视学为形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位大师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的深入探索,使其艺术更趋感性,并在后期出现明显矫饰倾向,对之后的格列柯、卡拉瓦乔、贝尔尼尼、鲁本斯、布格罗、罗丹等艺术家的人物绘画与雕塑创作提供了示范。

18 世纪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诞生,大大推动了形态学发展,并形成完整体系。大量美术学院吸收并开设课程(19 世纪初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美术被采纳为各学院正统,恪守新古典主义美学准则,以这一套方法从事创作、教学,并评定美术优劣)。通过严苛的训练、客观的解剖学知识、严谨的三维空间透视辅助,形态学成为艺术从业者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19 世纪中期,马奈以及印象派团体开始颠覆学院派(特指新古典主义学院派)单一评价体制,随后欧洲进入百花齐放的现代美术阶段。随着美术思潮的不断更迭,新古典美学的学院派单一体制逐渐走向崩溃。20 世纪以来,艺术被现代哲学推动,不断开垦出一片又一片未知的人文天地。20 世纪后期,形态学渐渐淡出欧洲美术学院课程。与此同时,伴随科技进步,设计与实用艺术飞速发展,形态学在自我调整后,大量涌入欧洲各实用艺术院校。完成了由单一造型艺术方向向实用艺术与造型艺术多方向并进的转型,为更多艺术类课程学习提供帮助。

法国艺术形态学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经一路发展,于欧洲新古典主义期间(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即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欧洲学院派)形成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本门学科旨在研究客观对象形状、体态、结构、特征的理解与创作,同时进行涉及形态领域的拓展、发散与研究。形态学作为法国一种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开设的独立课程,至今已有约200 年历史。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为例,先后历经数代大师传承教授。如:弗朗索瓦·方丹(François Fontain),让-弗朗索瓦·德博(Jean-François Debord),菲利普·克马尔(Philippe Comar),保罗·理查(Paul Richer),米歇尔·洛里切拉(Michel Lauricella)等。

一、形态学简述

对于形态一词,其所包含的意义广泛,延伸至不同领域,并形成不同的解释形态的概念。但多数行业认为形态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组织结构,其研究的对象中一定存在着一种可归纳的特征,并以生物或思维逻辑的方式存在。通过归纳、划分差异与共性,寻求组建一种稳定的、可解读的定式系统,即形态学。在美学领域的形态研究中,也要参照其他行业对形态一词的解读。这并不是因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直接的可探讨的研究方向,而是无论何种行业,研究形态的方法论是一致的。首先,研究者笃信这一概念存在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否则,形态的概念就会被其他含义蚕食掉。对形态学而言,其最重要的便是确定其可研究性,而不是分成若干部分并归列入别的研究方向。其次,凡是形态的研究者,均需要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对象做出分析、判断、总结,不能任凭经验或主观感受对客观研究对象做出草率的论断。

经验一词可以是在经历后形成的精神体验,也可以是直接吸取的理论教条。由此不同的词汇理解,自然对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形态学一词的多重理解对于其在专业表述上可能会引出一定的歧义。

此文所论述的形态一词,是特指从客观存在中由观察者提取的反映客观物质状态的理解方法。相比于其他对形态的解读,这种观点并不是理论层面的抽象分析,而是一种观念意识。

二、形态学教育

中国的美术教育绘画部分通常由临摹、写生石膏几何体和静物为起始,通过石膏和静物练习对素描技巧的掌控。最初我们所练习的石膏几何体透视图和静物结构透视图就是标准的形态学绘画。我想很多初学美术的学生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美术要从画几何体和静物开始呢?我想每位老师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是因为教学惯例,或许是因为简单易学……。笔者从形态学的角度来解释。

几何体和静物属于形态学中的人造形态。依照存在方式来说,形态学可分为自然形态学和人为形态学。自然形态学是不经人为创造便已经存在的客观实在,是一种纯天然的形态构造。而人为形态是人类通过主观能动性创造、制作、改良形成的。几何体与静物,正是人造形态中最简单与普遍的形体,所以对于初学美术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简单易懂的形态练习。在更多的美术素描学习中,如头像、人体等方面,这种形态学造型并没有很好的持续,学生利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技法与材料,并在表达方式上越来越向主观、感性、直觉的表现绘画方向发展。表现绘画或感性绘画是与形态学绘画思想相反的绘画方式,于艺术的发展来说,这两种路线都是可行的,甚至两者是互相影响借鉴提高的。目前很多实用艺术行业更需要严谨、现实、冷静的美术作品,而艺术从业者在教育阶段却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在造型上形变、怪异、失衡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了。笔者查阅中国美术相关材料,对于形态学方面的论文乏善可陈,偶有以此为题的书籍、文章,其内容却涵盖甚广,并不是将形态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论述。中国美术教育中对形态学学科的认知还尚不明了,此领域的探索运用依然存在些许空白。在欧洲,由狭义形态学观念延伸出的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形态学课程,以培养学生形成形态思考方式为目的,利用成熟的教学系统帮助学生体验感受形态。

形态学绘画课程多以快速写生或想象绘画为主。它并不以刻意探讨形式、内涵和美学感受为目的,而是通过形状的玩味、思考、感触为灵感,创造一种形态审美的美学艺术。正是通过这种思路,引领绘画者找到发现美的窗口,并延展为一种审美观和一种体验世界的习惯。因此,培养形态美学思维是学习课程的最终归宿,材料、形式、技法仅为其提供帮助。作为形态学的教授者,更希望看见各艺术创作者秉承着这一思想,不断注入独特的理解与尝试,为形态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对于美术教育自身来说,其职责并不是为学生指出一条正确易走的道路,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可能性,由学生自我对其中的某一方面产生兴趣。教师在艺术教育中更多是陪伴者的状态。这种观念流行于欧洲的绝大多数艺术学院,形态学亦是如此。由于形态学教学中所涉及内容广泛,与多个科学学科挂钩,形态学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教授所有知识。在现实课程操作中,也会有错误与遗漏,而这正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主动钻研,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理想状态。

形态学因其涵盖内容广泛,往往容易调动起学生对某一部分的兴趣。学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深入研究,会同时促进其他学科与美学产生互动。这种教育方式与近期提出的美育教育十分类似。学生不再是单纯从事美术学习或工作的美术专业人才,而是跨学科美学的探索者。

三、形态学的功能

学习形态学可以提升艺术从业者对三维空间体态的感知,亦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对世界观进行全面深入的补充。因此对于长期由训练或直觉衍生出的主观经验,通过形态学理性观察与分析做出调整,是一面督促自我不断纠错的镜子。凡涉及三维体积、形状结构的学科,形态学均有促进作用。

(一)绘画

写实绘画中对结构、比例、空间的要求属于形态学研究范畴,尤其以人物创作、静物、建筑最为明显。对形的把控决定一幅画是否与真实对象一致,但形态学绘画对形的要求并非相机写实主义绘画那样冷酷,它更希望绘画者借助形态思维的翅膀,将充满个人情感与风格的绘画带到更远的地方。绘画与形态的结合定会为学习者开启一副崭新的绘画天地。

(二)雕塑

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可以说完全是由形态驾驭的游戏。形体的思考始终贯穿雕塑创作。其中,人物雕塑伴随人类文明数千年,在解剖学和形态学的努力下经历了由原始向写实的进步。自罗丹后,人物雕塑也逐步脱离刻板的解剖学,雕塑艺术向着抒情与表现的另一座高峰进发。现当代艺术中的抽象雕塑与部分装置艺术,完全属于形态层面的玩味。

(三)动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动画制作软件层出不穷,传统手绘动画因其制作成本高、效率低,慢慢的淡出主流动画制作技术。2D、3D 电脑动画制作技术,缩减了动画制作成本,但对人物、动物的肢体结构设计要求严格。形态学的学习,对于动画人物、想象生物等需要加入动画效果的主体,提供技术支持。欧洲所有动画及漫画学校均开设形态学课程。

(四)建筑设计

建筑功能组织、功能结构、功能空间的构思设计需要三维形态思维。从早期的建筑草图到平面图纸再到最终效果图,完全是驾驭利用空间的游戏。

(五)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

与建筑设计类似,需要极强的三维体积想象力。仿生学对本专业有启发作用,与仿生学结合的形态学会为设计带来很多灵感。

猜你喜欢
形态学动画绘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是动画迷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
一May-Hegglin异常家系细胞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