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推动民间音乐文化现代化传承的重要性研究

2021-11-14 20:00
戏剧之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雷州半岛雷州民间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00)

近些年,随着我国音乐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的不断改革,传承地方民间音乐已受到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院校的高度重视,依托高校音乐教学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地方音乐文化的美育教育功能,还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理性地构建地方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观。

2013 年深秋,广州大学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发展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教育”。会议指出,要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乃至世界各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整体研究,学校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媒介,应把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后期梳理、整合和开发各区域的地方音乐文化,来推动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由此可知,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年之后,即2015 年,在广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又召开了“2015 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指出:地方性的高等院校的主要责任是将学术科研成果与广东本土的音乐文化资源相结合,将各区域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激活,实现对广东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学术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若干问题得以解决。同时,既要时刻关注世界前沿的社会科学发展,也要时刻关注我们脚下这片肥沃的土地。

一、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与启示

(一)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文献发现,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学校这个最重要的传承媒介,文化的延续与学校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为音乐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樊祖荫、谢嘉幸在《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中提到:“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应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依托。”陈雅先的《校园文化生态与岭南传统音乐的高校传承》中提到:“校园文化生态与传统音乐的高校传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苗聪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提到:“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粹。人类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音乐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从古至今积累下来的文化宝藏应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代表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代表着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各个民族的发展史。”

(二)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

雷州半岛地处祖国大陆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俗习惯,形成了带有浓郁的本土色彩的文化。在雷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雷剧,其也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历经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阶段。陈志坚编写的《雷剧》对其进行了基础性的概述,让人们认识到了雷剧中的人文情怀。宋锐、陈湘、詹南生编写的《雷剧志》详细地介绍了雷剧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对雷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秦伟在《粤西雷剧的艺术特点》中谈到:“雷剧唱腔具有原生态和浓郁的民歌特点以及丰富多变的板眼节奏。雷剧服饰、脸谱及人物扮相吸收其他剧种特点,从简单到繁复,逐渐形成本剧种特色。主要乐器为雷胡,敲击与管弦并重。雷剧用五声音阶,调式有宫、商、羽三种,曲调没有固定音符,但有固定的旋律骨架,有固定的音型特征和旋律发展规律,多用衬字,风格粗犷。”杜思伟在《广东雷剧艺术审美形态特征探微》中提到:“审美形态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广东雷剧是一个年轻又古老的戏曲剧种,从戏曲的特点出发来管窥它的以和为美、直中有柔的审美形态,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蔡觉民在《雷州歌腔的类型与结构》中指出:“雷州歌腔泛指雷州方言民歌的唱腔。它是一种由上、下两个腔句构成的程式化的框架型曲调结构。每个腔句都是先停留在主音上,后又增加补充腔节,再次终止在主音上。雷州歌腔是在雷州方言的节奏与声调基础上产生的,是以一字一音的节奏和口语化音调为前提的,逐渐衍生成为歌谣腔、对唱腔和班本腔三种类型。歌谣腔是由较规整的上、下腔句构成;对唱腔是在歌谣腔的基础上,根据即兴歌唱的需要,拓展了内部结构,增加了虚词拖腔;班本腔是在歌谣腔框架结构中相对拓展了节奏、音调变化的空间,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张力。”

从以上收集的部分文献资料可知,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与精力,从研究资料中发现,学者们也一致肯定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传播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雷州半岛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其民间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与封闭性,当然,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原本性和完整性。经过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中原文化、古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最终孕育出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且形式多样的雷州“雷文化”。雷州半岛的地方民间音乐主要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而由于地域性语言、语音及语调的诸多限制,使得其传承遭遇危机,部分音乐文化濒临消亡,大量的珍贵曲谱与艺术资料也随之消失。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校为重要传播媒介,依托音乐教育,肩负起历史使命,促进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高校传承雷州半岛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雷州半岛音乐文化概述及发展现状

雷州半岛音乐文化属于雷州文化的一个分支,所谓雷州文化即是雷州地区当地人民日积月累产生的传统文化。而雷州半岛属于中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祖国大陆的南端、广东省的西南部。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构建了丰富的以雷州方言为载体的民间音乐文化。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包含姑娘歌、雷州歌、雷剧、人龙舞、傩舞、乌石蜈蚣舞、雷州换鼓、廉江涯歌、安铺八音曲、坡头木偶戏等多项内容,其中,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中的典型代表——雷剧、雷州歌以及人龙舞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彰显了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及崇高的历史价值。

上述三种民间音乐文化深受雷州当地百姓的喜爱,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如2001 年湛江市实验雷剧团应邀二进京城表演古装雷剧《梁红玉挂帅》,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戏剧专家的一致认可与重视,其中饰演梁红玉角色的林奋荣获第19 届中国戏剧最高荣誉“梅花奖”。2016 年由湛江本土作者根据原生态舞蹈人龙舞创作的雷州方言歌曲《人龙魂》,由于曲调采用地方性的音乐元素,凸显出了民间音乐文化的地域性特点,获得“2016 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并应邀参加2017年全国乡村春节联欢晚会。但现今在传统艺术文化商业化、市场化的趋势下,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的传统民俗活动不再举办,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现代化传承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从事传统音乐文化活动的民间艺人也逐渐减少,使得民间音乐文化面临传承堪忧、发展滞后、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在音乐教育中传承雷州半岛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粤西地区的高校,其音乐学专业招生以粤西本地学生居多,且毕业之后学生多服务于粤西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行业。要引导学生在地方院校学习时正确对待本土音乐文化,引导他们从中获得精神滋养,把个体发展的“根”留住,让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这一艺术瑰宝在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要让雷州半岛音乐文化走进高校课堂,有效地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展开高校音乐教育,这样既能丰富高校的教育形式,又能为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培养出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才,最终促进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

随着地方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要加大对于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还可以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以理性认知为基础构建地域精神与文化价值观,增强爱乡爱国之情。将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雷州歌、雷剧引入高校课程建设,既可以传承并创新地方音乐文化,又能改善西方音乐文化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推动高校的特色发展。

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思想精神的结晶,是当地最珍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之一。要重视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从雷州歌、雷剧等民间音乐文化的地域性传播研究中发现,民俗信仰和宗教文化对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当地居民生活诉求的真实写照。从这些音乐作品的歌词中,可以感受到雷州人对自然生态的崇拜与敬仰,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的建议

(一)“非遗”走进校园

地方高校应加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这样不仅能发展地方院校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培养出能适应多种文化环境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从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因此,根据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利于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和发展。

大力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粤西地区各院校进行校园展演并开设相关课程,这有利于培养一批技艺传承者,而且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还能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的广泛传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更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方式,例如适当编写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写雷剧剧本,展开丰富的想象,推动学生思维创新,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传承缺乏新人等问题。

(二)开展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千姿百态的新鲜事物不断崛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高校中的地方音乐文化类校本课程也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创新,除了常规的音乐理论教学外,还需要开展符合本土音乐文化特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以保证师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状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雷州半岛音乐实践活动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即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

雷州半岛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以雷州方言为主的唱(雷州歌、雷剧)、舞(傩舞、人龙舞)等形式表现出来。在校内实践活动中,可通过技能型课程来开展演唱与演奏活动以及舞蹈和戏曲表演活动,例如用雷州本土方言演唱雷州歌、编排雷剧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地方雷剧团的非遗传承人或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高校举行本土音乐文化知识讲座和进行雷剧表演,让高校师生都能通过现场亲身感受体会到雷州半岛音乐文化的魅力,亲耳聆听、亲眼观看,深入欣赏精彩的民间音乐。还可以让学生学习非遗传承人及专家学者对待雷剧的态度,感受他们的专注和投入,从而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感受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精髓,建立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而校外实践活动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锻炼学生的户外考察能力。例如开展地方音乐采风活动,实地采风能让学生深入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源地,通过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间音乐资源和人文生态,亲身体验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域和民族自豪感。将采风收集到的宝贵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也能为将来的科研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高校开展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多层面推动雷州半岛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让学生牢固树立为地方音乐教育服务的意识。

(三)建立师生科研团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应运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为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科研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要倡导高校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本土音乐文化,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同时要保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鲜活的动力。

当地政府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开设关于雷州半岛地方文化研究的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地方各大高校应围绕此主题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如成立地方科研工作室,组织申报有关方向的市级课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表期刊论文等等,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高校教学之中,为广大师生营造出适合进一步孵化本土音乐文化科研成果的学术环境。通过定期组织研讨会和科研汇报等活动,有效地将科研与教学进行捆绑,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教育是推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地方音乐文化的主战场。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是当地人民在历史与社会的不断变迁中传承下来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中国是多民族团结统一的“礼乐之邦”,这些具有历史性的地方传统民间音乐都是中国民族音乐重要的创作源泉。作为地方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者,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更多更广地了解祖先遗留下来的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热爱民间音乐文化,推动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切实增强民间音乐文化保护意识和爱国意识,这是当代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传承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用音乐对话,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雷州半岛雷州民间
雷州半岛崩岗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探析
雷州半岛水与火造就的中国遗世独立
雷州书画作品选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雷州湾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研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