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院”

2021-11-14 01:25富丽
月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楼围墙庭院

富丽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的庭院自古就是文人骚客乐于着墨的地方。“庭”字已经讲过(见本刊2021年第10期),“院”字虽然简单,却也值得一说。

“院”由“阜”和“完”组成。“阜”的古文字形为 ,有人认为它表示逐层上升的山崖,也有人认为它是石阶之形,总之都跟山势、地形的高低升降有关。“阜”在楷书中当“左偏旁”使用时写作“阝”。这个偏旁的字在意思上多与土山、丘陵、地势的高低升降有关,比如降、陟、陵等,但也有的字跟建筑物有关,比如除、阶以及院。“完”在字中起表示读音的作用。

“院”最初是指“围墙”。《广雅·释宫》:“院,垣也。”“垣”就是墙。《说文解字》阜部、宀部下均收了“院”字,宀部的“院”注为“寏(huán)之或体”,且云:“寏,周垣也。”“周垣”就是围墙的意思。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此处的“完”应为“院”字。修缮围墙,是为了接待宾客。《睡虎地秦墓竹简·释文·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越里中之与它里界者,垣为‘完(院)不为?巷相直为‘院,宇相直者不为‘院。”讲的是围墙与里居格局之间的关系。“里”是居民居住单位。里与里之间的墙称为“垣”,家与家之间的墙称为“院”。

《说文解字》另释“院”为“坚”,表示“坚固”的意思,聊备一说。

由“围墙”的意思,“院”進一步指围墙内房屋四周的空地,也就是庭院、院子。宋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有垣墙者曰院。”“院”的这个意思超越了它最初的含义,而更为人所熟知,唐代以后,多见于诗词歌赋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主人在院子里栽种了一丛又一丛的萱草,或许是为了借种植花草来忘却时间的烦扰吧。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更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院”字的字形演变

古人尚风雅,爱在院中栽竹,尤其是在山寺僧院当中。因此有“竹院”一词,指的是栽种有竹子的庭院。像唐代张籍《寻徐道士》:“寻师远到晖天观,竹院森森闭药房。”白居易《对琴待月》:“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深宅大院,一定离不开看家护院的人。在宋元以后的小说、戏曲当中,可以见到一些以“院”命名的称呼。比如,“院公”是对他人家里老仆人的尊称。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休惊起庭鸦喧,邻犬吠,怕院公来。”“院子”则是对普通仆役的称呼。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近时舍人院草制,有送润笔物稍后时者,必遣院子诣门催索。”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延师》:“院子,敲云板,请小姐出来。”此外,也有称富家女主人为“院君”的。《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庄上曹太公是个大户人家,院君已故。”

明代画家仇英绘《竹院品古图》。画的是暮春三月的某日,江南一位私家园林主人邀约了三五知己,在竹院雅景中玩古鉴珍、烹泉品茗、对弈手谈、抚琴雅游的场景。

“院”还指有围墙的宫室。据唐代杜宝撰《大业杂记》记载:“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这就是隋炀帝建造的著名的“西苑十六院”。

后来,“院”又用作官署的名称,比如,唐以后有“翰林院”,清末有“大理院”。今天,“院”还作为某些公共场所的名称,如医院、戏院、画院等。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院”由指围墙,到指院落和有围墙的宫室,再到指某些场所这样一条发展脉络。

猜你喜欢
西楼围墙庭院
超越围墙
突然之间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灵犀
咏菊怀李清照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围墙的信念
秋雨
夏天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