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习近平师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运思理路

2021-11-14 19:11陈德敏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7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师德建设教育理念

陈德敏

摘要:“教师”是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推动者,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使命”、“三个树立”、“四有教师”等教育理念和师德建设的主张,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智慧与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与辩证性,它们浓缩和凝结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逻辑特征表现为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抓重点的方法论、教育治理的整体观。

关键词:习近平;师德建设;教育理念;唯物辩证法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道”是宇宙及人类社会生成和演化的本体及其动力来源,对其形象并具体化,可表述为“一”,由此衍生出“二”、“三”和“万物”。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体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作出很多重要论述,相继提出了“两个使命”、“三个树立”、“四有教师”等师德建设的理念和主张。不难发现,习近平同志的这些理念和主张,遵循了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进路,释放了强大的中国哲学智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厚重的实践性和辩证性,它们浓缩和凝结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之中,应当引起重视。

一、“两个使命”的号召是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两个一百年”(为方便表述,本文简称为“两个使命”)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国梦”的阐释中提出的,具有重大的教育哲学意义,是教育之本,与“师德建设”之间存在着目的和手段既矛盾地对立着又辩证地统一着的内在关联,也即“师德建设”与“两个使命”之间必须实现高度的、自觉的、辩证的统一。具体可从目标性和手段性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从目的性方面来看,“两个使命”的提出,既是对中国现代化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育工作者人才培养路向提出的基本指针,也即,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离开高素质师资力量的支持,不可能获得成功;同样,离开了高素质师资培养的创新型人才的推动,“两个使命”也不能完成。

从工具性方面来看,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能脱离民族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要主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相对接,要引导创新型人才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投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去,也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否则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放弃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或为此而辩护了。对此,习近平同志就曾指出,发展教育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三个树立”的要求体现抓重点的方法论

“三个树立”是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第29个教师节前在出访乌兹别克斯坦的途中寄语教育工作者时提出的,他说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动机或原因促使习近平同志对广大教师提出这样的严格要求?

对于这样的疑问,从字里行间恐怕很难作出判断,但若将视角延伸到此前国家领导人参观《伟大复兴》主题展览以及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突破性成就就不难理解。(当然,其中也不能缺少对当下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反思元素。)进一步推论,就是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不言自明的就是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例外。但同时也要指出,教育的“第一推动者”是国家及其政党,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炼就学术自由的自觉和培养合格的政治素养。

可见,一个没有理想和信念的校园和失去政治方向的教师,不可能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因为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只会导致误己、误人和误国的悲剧。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无可辩驳地向后世宣告,要国富民强,首先必须有坚定的领导核心,这一点当下的我们生逢其时;其次须有坚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武装,这一点也为当下的大众在积极的践行;再次是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真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催人奋进的紧迫感,更须有如饥似渴的求学和“日日新”的创新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教育大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图书资源触手可及,但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阅读量还不到5本书,而同比之下的以色列人却高达64本,与之差距甚大的还有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所以,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理性思维,更不能将读书和学习拒斥于生活方式之外。因为只有建立在学习至上、创新至上的社会基础之上,改革的创举才能推动民族前进的车轮。

三、“四有教师”的主张体现教育治理的整体观

习近平同志于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应该说“四有好老师”是习近平同志教育思想在师德建设领域的具体化,还是习近平同志辩证地思考我国教育问题的逻辑进路的总结,也即习近平的教育观作为一个整体,由构成人的最基本的两个因素所组成,它涵盖了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理性层面重“智”育,感性层面重“情”育,舍此教育治理无他。

在理性层面,分别是“理想信念”和“扎实知识”。这也就是说,教育治理当中,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考虑到理想信念要崇高坚定,要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作为新时期的当代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光凭理想和信念终究不能让实践深入半分,只会沦为思想的先锋和行动的侏儒,应该说这样的人在教育界不在少数;但同样也不能仅仅依靠“技术”的力量,因为“技术”并非万能更何况其风险不可小觑,当技术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之后,人自然也就异化了,对此哈贝马斯已做过前瞻性的批判。

在感性层面,分别是“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这也就是说教育治理当中,师德师风建设除了刚性的必备要件之外,还需要细腻的情感投入,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天阳光雨露的悉心浇灌,还要辅之以精心的纠偏裁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健康的情趣爱好,玩物丧志或者以教育作为“副业”的心态和状态,必然导致自我的沉沦;而富有激情的情感投入和舐犊情深般的关爱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纵然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从人格教育上来看,我们的教育依旧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师德建设教育理念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