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光照亮课堂

2021-11-15 07:12黄贵巨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感恩同情尊重

黄贵巨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生命整体观,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将“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这个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感,那就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会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捍卫生命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令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命整体观;同情;尊重;敬畏;感恩;捍卫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已然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教育观,在很多方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高度,尤其是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捍卫生命,珍爱生命……更引起我的关注。的确,语文新课程的编排也体现出了生命整体观的教育理念,而学生作为课堂生命主体,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认识生命,关注生命。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努力遵循这样的教育观,让生命之光照亮课堂。

一、同情弱小的生命

鲁迅先生的小说名作《祝福》,女主人公祥林嫂活得卑微而痛苦,她第二次婚姻结束之后,再次来到鲁镇,竟然成了鲁镇人讽刺打击的对象,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虽然她拼命挣扎,最终仍逃不脱被封建礼教“吃掉”的命运。学生刚开始学习文本的时候,有人竟然十分鄙视祥林嫂,甚至有说她活该的。我马上要求学生整理有关祥林嫂的故事情节,并指定一位写得好的同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复述。听完之后,教室里一片感叹声,这是同学们发出的同情弱小生命的声音。而让他们对这类弱小生命产生恻隐之心,正是我要努力达到的教学效果之一。

二、尊重残缺的生命

中学教材不少文本中的作者或主人公,他们的生命是有残缺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这封信中写道,自己在遭受酷刑之后,经历了度日如年的痛苦,他甚至想到了自杀。然而,他最终化悲痛为力量,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完成了《史记》的创作。散文名篇《我与地坛》一文的作者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缺了双腿”,之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面对长达十几年的挫折和痛苦,他没有扼杀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顽强地活下去,并走出了一条文学之路。写出《时间简史》这样伟大的科普著作的,是高度残疾的科学家霍金,他21岁就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是他不向恶疾低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大师。学完这些文章,我分别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要求能感悟出这些残缺生命的不易,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些生命的尊重!

三、敬畏高尚的生命

在教学曹禺先生的《雷雨》话剧选段时,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来分角色表演,尽管之前已经给同学做好准备,但有些组还是出现了笑场,听众哄然大笑的也不少,他们更多关注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而忽略了鲁侍萍身上那种善良、正直、刚毅、高贵的品质。她撕掉周朴园作为补偿而给她的支票时,有同学甚至觉得可惜。我耐心引导,让学生慢慢明白,金钱固然重要,但是,一个高尚的生命,更值得我们敬畏。

四、感恩无私的生命

有一次作文课,作文训练题目是《让人难忘的瞬间》,有两篇写父母恩情很精彩。一篇写自己因放假突然回家,发现母亲病倒在床上,嘴巴一直念叨,“我想见见倩儿(作者小名)”。而就在前一天,父亲还在电话里告知家里一切安好。这样的瞬间,读来令人动容。另一篇写父亲给自己送来衣物和生活费,在拐角处分别后,因自己忘了一件事而想去追赶父亲,没想到就在靠近拐角时,却发现父亲突然探出头来,关切地望向自己,关爱之情尽在眼中。我把这两篇范文印发给全班同学,除了奇文共欣赏,主要还是想通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恩情无处不在,在感动之中感恩无私的生命。最后我还以孟郊的《游子吟》作结,将念亲恩、报亲恩的教育理念传输给学生。

五、捍卫不屈的生命

《诗经》名篇《氓》讲的是一位女子与小伙子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的故事。当男子变心之后,女子决然表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丈夫的言而无信、家暴、变心,该女子绝不屈从。同样,在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这篇诗歌里,女主人公刘兰芝忍受不了婆婆焦母的种种无理发难,毅然自休回娘家。回到娘家,又受不了家兄的贪财刻薄,她只好先假意答应婚事,最后与前夫焦仲卿约好,新婚之夜以身殉情,向封建家长制发出了不屈的抗议!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不屈的生命是需要捍卫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不屈的生命将永放光芒!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我将继续努力把它贯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學生能够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伊晴,沈祺.《雷雨》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分析[J].戏剧文学,2020(08):76-80.

[2]王爱霞:《氓》,“上以风化下”——《氓》诗与其他婚变诗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5).

猜你喜欢
感恩同情尊重
不该有的同情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Apologizing
同情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