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2021-11-15 23:25谢锦荣刘小江谢春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谢锦荣 刘小江 谢春

摘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重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具有特殊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使得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新时期的时候,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够提升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技能人才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接班者,是以后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针对其开展有效的思政引导,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在多元文化迅猛的攻势之下,我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想,但是对于一些文化思想却缺乏一定的优劣分辨能力。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思想,如性别对立、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这些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隐患。由此来看,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加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冲击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主流化发展,保障大学生思想方面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但是在如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多元文化接受度高而对主流文化产生质疑的情况,这大大增加了高校的思政引导难度。大学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多元文化的侵蚀时,很多大学生的心绪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其价值观念也可能在此影响下而变得混乱和不坚定,进而可能会产生不和谐的思想,甚至质疑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不良影响。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保持着高涨的爱国热情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受到多元文化的侵蚀。很多大学生的分辨能力还没有达到可以准确分辨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了很多不良文化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入侵,这给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二)缺乏体系功能齐全的网络教育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却处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空白期或内容贫乏期,针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扩散与升级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受众广泛、学生活跃、功能完善、运营科学的网络平台,而这也导致教师在落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内容零散、宣传不足、途径多变等问题。学生既没有进驻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以统一的安排和规划推动教学工作开展;也没有落实多途径协同建设,很多学校官方网站或新媒体运营存在不统一、无合作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信息引导,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难以形成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三)新时代教育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对高校来说,是其教改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基于此,思政教育也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以及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意识,而高校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也应该致力于其正确三观培养,使大学生能够对遇到的事情、问题等进行准确的辨析,进而实现有效解决。这就使得加快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在高校中落实思政教育,加快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趋势。

二、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功能体系齐全的网络平台,强化课程宣传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中,打造一体化、多功能、交互式平台是高校强化课程宣传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以新媒体为主的网络宣传媒介中,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已经成为大量学生常常登录的网络媒体。因此,教师也应当发挥新媒体的媒介作用,通过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实现趣味化高质量思想道德与法治资源的持续产出,以此不断吸引学生的关注,并通过与学生的评论交互,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制作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资源内容,实现影响力更大、内容更优质、效果更卓群的思政教育效果。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联合辅导员、学生团组织、学生会、新媒体运营专业学生等组建学校官方的新媒体账号运营小组,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重大新闻发布,比如国际新闻、国家政策、学校制度等,通过向学生传播和宣传政治、法治等方面的新闻,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以及法治意识,建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依法治国”等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则要发挥新媒体的媒介功能,通过制作或转发课程内容相关的视听作品,以强化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和思想引导作用,有效控制学生的意识形态。针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在微博,可以采取专栏形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与课程相关的内容,通过宣传正能量故事、文章,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在B站,根据用户需求可以采取10-20分钟左右的视听资源,一方面可以由学生自行制作相关的宣传资源,比如红色影视作品的剪辑作品、宣传国家大好河山的风景片、呈现不同地区文化习俗的VLOG、进行知识科普或历史解析的网络讲座等,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爱国意识、文化自信等素养与品格。与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可以通过10秒到5分钟的短视频进行宣传,可以通过拍摄校园趣味短片、学生恶搞视频等,以趣味化或反面警示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在这样的网络课程资源宣传下,不仅可以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还能扩展影响面,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以案例資源为基石,提高学生政治认同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传播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建设,从意识形态上改变学生对国家政治的理解,进而根据我国实际的发展成就案例,获取学生的认同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借助具有实践意义的案例资源作为基础,设置议题讨论内容,让学生拥有更直观的探讨方向与内容,并充分引导学生的主观意志与表达意愿,让他们从直接的案例中抽离议题内核,进而形成抽象的理解,实现政治认同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用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片段为情境,通过多媒体呈现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经济结构发展时遇到的困境,以此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道路拓展的艰难背景。其次,可以以《激荡三十年》一书为例,从中挑选一些企业、集体经济、金融组织的发展案例,并以此提出主议题:改革开放的路程如此艰难,为何我们还要将其进行到底呢?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几个子议题,用于分别解析主议题的不同层面。第一,“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但是的社会背景与民生环境如何?”通过这一个议题的讨论,学生们可以发现,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困难,而世界大环境逐步趋向平稳发展,因此改革开放就成为有且仅有的一条可发展路径。第二,“坚持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拥有哪些成就?”在这个议题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发言,用现实生活中回应了成就与成果。第三,“那未来的道路该如何继续?”这一议题作为对未来的畅想,同时也会引起学生思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一直走下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成就。而在这样的议题讨论过程中,就实现了提高学生改革开放认同感的目标。

(三)融入党史教育,优化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第一渠道,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趣味性与实践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该课程教学工作优化与完善的重要方向。而党史文化作为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与外延的精神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与政治诉求,能够从知识层面解析学生的困惑,而且拥有丰富的革命故事与文化事迹,每一段党的发展历史进程,每一个重要党员的生平故事,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深挖党史文化中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信息资源。比如在讲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一内容时,单纯以理论讲解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往往会感受到枯燥与单调,甚至所形成的理解具有模糊性,难以真正意识到其实践意义与使用价值。而通过党史文化的融合,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一方面展示革命先贤的文章著作,比如先驱者李大钊同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这些文章作为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作品,不仅更容易理解,而且具有真实的历史价值,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影视作品实现趣味化教学。比如利用《觉醒年代》等展现建党历程或革命历史的优秀影视剧,通过剪辑其中的重要片段,就可以让学生从简要明晰的台词中了解到革命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而结合历史革命进程,一步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实践过程,形成更加客观、形象的理论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学校或家乡周边的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或革命旧址等圣地,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了解真实的革命历史,进一步强化其思政意识,建立正确的党史文化价值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时代下的多元文化发展,高校想要维持思政教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必须要重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思想需求,并据此不断创新教学优化路径,紧跟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迎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8):189-191.

[2]黄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21(01):88-90+116.

[3]兰凯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引领[J].商业故事,2016(29):98-99.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高校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