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方式创新研究

2021-11-15 22:49鲍玉芹杨卓李忠良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

鲍玉芹 杨卓 李忠良

摘要:石家庄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了富足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但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实现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需实现四个融合:即红色文化传承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融合,与场馆景点创新式发展相融合,与教育机制相融合,与现代新媒体应用相融合。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学校、景点等多方力量,实现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代代传承绵延流长,使石家庄红色省会底色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关键词: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凝聚了党的奋斗历程,凝结了党的建设经验,蕴含了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利用红色文化的前提是传承,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是根本性、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石家庄市是红色文化资源大市,建党早期就拥有北方革命斗争重要中心的地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石家庄区域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解放战争和筹建新政权时期,被誉为“共和国雏形”“新中国试验田”。这些红色资源记录了我党领导广大群众艰苦斗争、争取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印刻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发展足迹。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强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研究,擦亮“烽火太行革命斗争圣地,新中国政权建设之城”的城市名片意义重大。

一、传承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厚植石家庄市民文化自信根基,增强人民群众的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

石家庄市红色文化是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最鲜明的文化底色。解放战争时期石家庄创有若干个“第一”:人民解放军解放的第一个设防城市、第一个政权建设实践基地——华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第一座发电厂——沕沕水发电站……。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石家庄有人民公社中的“独秀”——晋县周家庄合作社、太行第一渠——井陉县绵右渠,比红旗渠开工还早了2年、中国第二条红旗渠——引岗渠等。改革开放后,石家庄敢为天下先,创新思想大胆作为,大力发展地域经济,有“南深北石”之称。石家庄红色历史积淀了石家庄人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经验,是石家庄人的骄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石家庄人增进文化自信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素材。

(二)有利于增强我市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价值取向会影响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身边人、身边事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用石家庄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国家观、社会观、民族观、道德观以及革命先烈的人生追求和革命信仰教育引导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三)有助于推动地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通过“红”“绿”搭配,实现精神洗礼与身心放松相得益彰。石家庄物产丰富,素有“北方乌克兰”之称。传承石家庄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提高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几年来,石家庄市逐步加大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如修缮遗址遗迹、建立纪念场馆、创作文艺作品、举办纪念活动等多層次多视角宣传推广红色文化。但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现实中依然存在制约红色文化传承的诸多问题。

(一)红色文化传承顶层设计不足,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各县区非常注重挖掘总结本地域内的红色历史故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全市革命遗址树立有414处之多。除西柏坡纪念馆等成熟场馆外,大多场馆遗址建设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状态,连点成面整体布局不足。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简单理解为修建一个纪念馆、树立一个纪念碑,对后期的运营、管理、受众规模、教育成效关注较少。比如,一些场馆的历史素材挖掘不够,设计理念滞后匮乏,游览学习环节少,除了“走走看看”再无其他项目。又因藏于山间村落,交通不便,游览时间与路程时间不成正比,导致对民众吸引力不大,知名度不高,其价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红色文化资源多以平面静态陈列展示为主,存在“资源不够、照片来凑”的尴尬困境。在开展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停留在游览遗址、观看照片、听解说员解说、重温誓词等感性认知层面,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比较充沛,短时间共情效果不错。但这种体验依然是客体被动接受式体验,缺乏场景模拟式沉浸式体验,不能满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要求。

(三)红色文化传承社会参与度较低,主动意识不强

目前接受红色文化文化教育的多以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为主,大多是在政府、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组织下来集体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红色遗址,大多是应上级活动要求所为。很少有人携家带口主动参观学习,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缺乏发自内心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对红色文化、红色遗址的认识停留在一两个故事和事件中,对本地域红色文化的内涵、精神实质、时代价值缺乏深刻的、精准的理解和把握。

(四)红色文化场馆宣传不到位,缺乏新媒介技术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获取资讯。我市除个别成熟场馆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红色文化传播载体老旧随意,仍然以传统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为主,甚至有些场馆遗址抱着“不屑与市场为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任红色文化资源隐藏于田间地头或城市一隅,无人问津。

三、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举措

红色文化资源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用不上、用不好,不能代代传承下去,不仅是对现有文化资源的浪费,更有愧于创造它们的革命先辈,也剥夺了后代人感悟传承中华革命文化的权利。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需结合市情,做到四个“融合”

(一)红色文化传承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融合

全市要统筹资源,加强顶层设计,拓展红色文化辐射范围。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围绕红色文化聚集地,打造“红色游+生态游”“红色游+亲子游”“红色游+研学游”“红色游+文艺游”等“红色游+”模式。整合全市县(区、市)域资源,串联重要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打造多条融红色旅游、生态采摘、农家乐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路线,突破“半日游”“一次游”“只看不吃住”固有消极认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附加值。要建立与新闻媒体、旅行社、旅游达人等常态化联系沟通,加强主题活动策划,利用媒体声音、游客视野加强对本地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文化场馆景点创新式发展相融合。

在巩固现有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的基础上,在红色文化场所、景点中增加场域式体验。场域体验是指人们通过参观革命历史场景、还原革命历史情节、参与历史仪式等行为感受历史事实,使人们达到认知上的强化、情感上的触动、行动上的模拟践行。如在场馆运用VR技术实现全景展示,在关键节点,设置抉择关卡,引发游客深入思考,通过个人抉择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引入历史情景剧,邀请游客角色扮演实现历史重现,深化游客记忆,巩固红色教育成果。场域体验是红色文化认同的深化器,在浸润式体验中人们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先辈们高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在体验中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爱党热情。

(三)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机制相融合

将红色文化教育引入幼大中小学。在幼儿园,加强本地红色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将宣传我市红色文化故事融入小朋友的日常教育引导中。如,将我市先进人物事迹、故事融入到手工制作、舞蹈教学、绘本阅读等环节,从小在孩子的心中加入“红色底色”注入“红色基因”。在中小学,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道德与法制课程中,融入到校园文化节中。在课堂教学设计、校园环境营造中,突出地域特有红色文化。学校要加强与红色文化场馆景点对接,开展“培养小小解说员”活动,在小学阶段着手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推广人。在市属高校、驻石高校,开设石家庄市红色文化传承课程,尤其是面向师范生设为必修课,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确定红色文化主题后,备课要围绕“学思践悟”加强课程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我选材,让学生基于自身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知,探索新知识。课堂上摒弃传统思维,转换教师角色定位,将老师的讲课台变为学生的展示台,从红色文化教育的主导者转化为课程研讨的主持者和引导者,变单方被动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独立探究,让学生成为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的讲述人。

(四)红色文化与现代新媒体应用相融合

随着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文化的溯源,对历史的探索,对国家时势、省情市情的关注越来越多,要想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融合现代新媒体应用做好文化资源的时代传播是大势所趋。首先,红色文化场馆主动作为,探索“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承”模式,采用多种媒体传播技术,综合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针对不同年龄游客的不同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广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如开通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及时推送场馆开放信息,定期推送红色故事微视频、微党课、微电影等。其次乘自媒体时代东风,发挥全员媒体优势,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人的合二为一,助推全民传承红色文化。自媒体传播者能拥有受众的游览诉求和审美体验,懂得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和最通俗的语言传播文化影响受众;自媒体时代,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引导受众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中,吸纳他们挖掘、创作、分享和讨论本地红色资源的成果,调动全员传承的积极性,激发社会责任感,使红色文化转化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和大众化的价值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政府、社会、学校、景点等多方协作下,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将能得到代代传承绵延流长,定能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长河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保护用活红色资源铸魂红色特质省会[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12月第22卷第12期

[2]杨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7卷第1期

[3]高志辉豆学兰.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以甘肃陇南为例[J].文化学刊,2021年4月第4期

[4]刘杰.广州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J].探求,2021年第2期(新204期·总267期)

[5]李春灿.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河南省地域红色文化的融入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卷第2期2021年04月

[6]于春梅赵旭潘贺男刘姝琪.东北少数民族抗战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20年第4期(总第177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家庄市政研会2021年立项课题.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方式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鲍玉芹(1982.10-),女,汉,河北省沧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石家庄学院宣传统战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文化。

杨卓(1986.03-)男,汉,河北省邢台市人,石家庄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法學。

李忠良(1963.10-)男,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研究、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
梁丛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