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药王信仰及其传说学分析

2021-11-16 06:05李羽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药王安国母题

李羽晨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体系成熟,相关的名医传说和神祇信仰也很多。名医传说与神祇信仰密切相关,大多中医药神的形象皆为医者。然而,在中国四大药都之一的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却存在着与众不同的药王信仰现象。刘铁梁在《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中指出,安国药王原型为汉代武将邳彤,这是已知中国地方性药王崇拜现象中奉武将为药王的唯一特例,在当地传说中,安国药王具有武将和医者两种身份,原型分别是武将邳彤和皮场大王,且各有相关传说。[1]刘铁梁还肯定了对安国药王进行传说学研究的价值,但他本人并未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追溯安国药王的原型,介绍药王的信仰历史、神格特点以及身份融合现象,在归纳其传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

一、安国药王信仰

安国药王何许人也?当地说法不一,或说是东汉光武帝手下武将邳彤,或说是北宋时被封为灵贶侯的皮场大王;对于后者,又有原名张森、席旦、郑信等说法。本文将梳理武将邳彤和皮场大王的身份和信仰情况,并分析其身份融合现象。

(一)药王邳彤信仰

安国药王的原型最广为世人认同的是邳彤,其最早记载见于范晔的《后汉书》。邳彤是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宿将之一,也是二十八宿将中《后汉书》唯独予以详述和评价其事迹的一位。邳彤主要有五个事迹:其一,在刘秀初至河北时率城归降;其二,在王郎起兵之际,再次为刘秀提供武装;其三,在刘秀犹豫是否西还长安时,力排众议,提出留在河北的周全建议;其四,拒绝王郎要挟,始终忠于刘秀;其五,建立军功,先后被封为武义侯、灵寿侯、乐陵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宿将。其中尤以第三个事迹最为重要,具体被记载如下:

彤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今释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墮损威重,非计之得者也。若明公无复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何者?明公既西,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亡逃可必也。”[2]227-228

《后汉书》还化用《论语》中的名句来评价这一功绩:

《语》曰:“一言可以兴邦。”斯近之矣。[2]228

邳彤的一番话帮助刘秀作出了决定,争取了河北民心,巩固了武装力量,为光复奠定了基础。此后,苏轼在《邳彤汉之元臣》中以相对简短的篇幅记载了这个事迹,同样给予了较高的评价。[3]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也引用了这一内容,可见其重要性。[4]

邳彤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亦有出现。河南豫剧《收邳彤》(又名《三空桥》)讲述了刘秀手下贾复射杀邳彤原主刘玉王,又打败邳彤使之归降的故事。其情节简介如下:

席间贾复与刘玉王之大将邳彤比武,贾将刘玉王射死。邳彤怒,与贾复大战不胜,藏于三空桥下,乘贾复过时刺中贾腹,贾乃盘肠大战,终于将邳彤擒拿。邳彤降,贾复大笑,肠出而死。①河南省剧目工作委员会:《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三集》,内部资料,1963年,第138页。

此处所述邳彤是战败后被动归降,与正史不同。不过,邳彤在剧中是代表忠义的红脸,符合其为原主报仇的举动,且与正史中他归降后忠于刘秀的生平亦无冲突。可见《收邳彤》是在正史基础上对未经详述的部分进行了艺术加工,这一现象与武将邳彤被讲述为兼有治病救人的医者本领是异曲同工的。

(二)皮场大王信仰

在安国,药王亦是皮场大王,但皮场起源实非安国。陈学霖的《两宋京师“皮场庙”考溯》说皮场庙位于北宋东京显仁坊,其神能治百病。[5]关于皮场庙的最早记录应为北宋《道乡集》中的《皮场土地封灵贶侯制》,皮场因“疡医之所难疗者,又能愈之”②邹浩:《道乡集》卷十六,明成化六年(1470)刻本。而被徽宗赐封。《宋会要》[6]1082以及王栐的《燕翼诒谋录》[7]中亦记载了这一赐封。皮场之名,则与北宋当地机构“皮角场库”[6]7174有关。

皮场的原型不唯一,其中最特殊的是毒虫壁镜。《宋会要》记载:

京师皮场庙神乃壁镜也,其质或白黑,有五足,疾病疕疡者造为其所……[6]988

关于壁镜,唐代《酉阳杂俎》、明代《玉之堂谈荟》、明代《骈雅》都记其为毒虫,清代《伤科汇纂》说将其加工为“壁钱”后可入药[8]。关于壁钱,唐代《本草拾遗》说它主治鼻衄和金疮[9],明代《本草纲目》又补充其治疗牙蚀腐臭、喉痹[10]。壁镜被赐封是因治疗“疾病疕疡”的功效。《说文解字》《释名》等均介绍“疡”为头部疮类外伤,上述诸疾皆属此类。由此,毒虫壁镜被封为皮场庙神不无道理。

关于皮场的原型,更多的说法还是神或人。南宋《梦粱录》记其为神农氏[11]129-130。南宋《夷坚志》说官员席旦死后为皮场,托梦显灵,为子送财。[12]39-40黄永年的《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说杀蝎有功的郑信将军被封为“皮场明灵昭惠大王”,他有红、白两位蜘蛛夫人,“皮场”之名的来历是与中医相关的皮场土地神或杀蝎名物“皮鞹”,[13]这也与《梦粱录》中封皮场王及两位神妃的记载[11]129-130相照应。明代《汴京遗迹志》说郑大夫子皮缓解饥荒,被尊皮场公。③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一,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自刻本。明代《西湖游览志》说皮场神是场库吏张森[14],但该形象是对前述的综合集大成结果。综上可见,皮场大王众多原型的共同特征是治病救灾。

《夷坚志》中关于皮场大王显灵的传说有三则:“皮场护叶生”讲虔诚的叶生得皮场庇护,许愿应验,化险为夷[12]1493-1494;“张小娘子”讲张氏得皮场传授医术,出诊疽疾、疮疾,妙手回春[12]828;京师段元肃的邻居惹邪生病,他梦到皮场庙神显灵将其治愈,现实中邻居也果真痊愈[12]234。以上传说都体现了皮场大王的灵验与医术高明,为其演化为药王奠定了基础。

(三)邳彤与皮场的神格融合

安国药王是武将邳彤和皮场大王融合的结果,在清乾隆年间的《祁州志》中初有体现:

□①□,原字不可辨识。邳彤王庙:俗呼为皮场王,即药王也,在南关。……宋建中元年,封灵贶侯,后改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灵昭惠显祐王,建庙临安……医之所难疗者,神能疗之。[15]

此处称药王为“皮场王”,且神性、加封情况与二者相符。光绪年间的《增修明灵昭惠显祐王庙碑记》中亦说药王“自宋迄明而独隆于当代”,又明确指出此药王为“光武时二十八将之一,邳姓彤名”,而建庙南关是由于邳彤墓址在此。②《增修明灵昭惠显祐王庙碑记》位于河北省安国市药王庙旧阁,刻于清光绪六年(1880)。《畿辅通志》中亦有庙址、庙名、神性、封号的相同记载。③黄彭年等:《畿辅通志》,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可见清代时邳彤、皮场已融合为药王。药王的身份融合具体表现在封号的相似、名称的转换、事迹的相通。事迹的相通即药王传说对其神格的阐释,将于下文详述。封号的相似最直观:邳彤的“灵寿侯”与皮场的“灵贶侯”相似,皮场的“明灵昭惠王”等累封封号亦以此为基础,而清代的“明灵昭惠显祐王”则直接用于身份融合后的药王。

药王传说口耳相传,音近且名称亦随之转换。“邳”与“皮”同音显然,那么“彤”与“场”又如何相通?首先,“场”与“疡”字形相近,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南皮疡医某”[16]的表述:“南皮”是河北地名,“疡”是主治疾病,二词连用表“医某”身份,是“皮疡”称名的重要依据,可实现“皮疡”与“皮场”的转换。其次,“疡”到“彤”涉及过渡字“痛”,“疡”义为疮,表现为“痛”,二者同偏旁,在传抄中亦可能误识。最后,安国方言惯读“痛”为“疼”,与“彤”同音,“皮痛”读作“皮疼”,恰巧安国当地有邳彤,故实现了名称转换。

二、安国药王传说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17]安国药王传说主要是释源性传说,其产生与我国传说的解释性特点和推本溯源、解释世界的艺术特征密切相关。释源性传说即解释特定对象来源的传说,类似于钟敬文先生所说“解语源的”传说。[18]释源性传说以特定的对象为基础展开情节完整的叙事,结尾则落到对该对象来源的解释,因此,从时间上来看,传说产生于该对象之后。安国药王传说可按解释的对象类别分成四类:身世传说解释药王出身和行医事迹,显灵传说解释药王信仰成因,药剂药材传说解释一些药材的命名依据,药王庙传说解释药王庙选址或其中典型建筑的设计原因。

(一)药王身世传说

安国药王的身世传说作为释源性传说,呈现方式是解释药王出身和讲述其行医情节。出身解释被放在行医情节之前作为身份的补充说明,往往不独立出现;行医情节是核心,即药王在世的行医事迹,与显灵传说相对应,具有代表性的如“药王相医”“药王拜师”“邳王医母”“邳医公主”。

关于安国药王的出身解释,在讲述行医情节之前,传说有时会介绍药王的出身,或说“祁州南关有一户邳姓人家,邳父早逝,哥哥照顾母亲,邳彤行医”①保定地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委员会:《保定地区民间文学集成:第二卷》,内部资料,1986年,第41页。;或说“邳彤将军精通医理,经常在交兵之余,采集中草药为将士防病治病”[19]94。安国药王是武将邳彤与医药神的结合,故这两种表述中前者为邳彤从军前的出身,后者为从军后的特长。

药王身世传说的核心情节为在世行医,解释了邳彤之所以成为药王,是因为医术精湛。“药王相医”讲邳彤仅看面相就确诊了一位即将小产的妇人和一位深中槐毒的路人。②同①,第42页。“药王拜师”讲邳彤姑姑的疑难杂症被神医治好后,邳彤虚心求教神医,学至大成。③同①,第45—48页。“邳王医母”讲邳彤哥哥带患病的母亲找邳彤诊断后,由于药方难寻不得已折返,却在路上无意食得“二龙戏珠天然水,一胎双子双黄蛋,牛马小姑碾薏米,乌鸡拐公瞎婆做成的饭”而病消疾愈,与邳彤寄回的稀有药方完全相符。[19]101-103“邳医公主”讲出身不高的邳彤揭榜入宫,通过神奇偏方治好公主顽疾后被封药王。[19]104-106以上传说都体现了邳彤医术的高超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又有神明庇佑,因此被奉为药王。

(二)药王显灵传说

安国药王显灵传说主要描述药王辞世后的显灵事迹,在表明其医术高超方面与药王身世传说有相似之处,但这类传说并不局限于看诊治病的情节,而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显灵。显灵传说尤以“药王显灵医秦王”最为著名,此外还有“药王梦治宪宗色癔”“《辋川图》治愈秦观病”“贺鉴中举赖药王”等。

“药王显灵医秦王”讲秦王患病,四处求医未果,一天梦到一位老者前来治疗,临走时自称是祁州南门外人,秦王醒来果然病愈,便派人修葺了药王庙。[20]101-102“药王梦治宪宗色癔”讲明宪宗痴迷青楼女子,药王托梦称此为色癔,会使宪宗丧志误国,宪宗醒后顿悟,重新勤勉理政。[20]108-111“《辋川图》治愈秦观病”讲秦观身体不适,其友提出“凝神细看《辋川图》”的疗法,秦观照做后果然痊愈,问友方知是祁州药王留下的偏方。[20]117-119“贺鉴中举赖药王”讲明朝中举的贺鉴小时候曾患病,父母带他来到药王庙,药王显灵,赐方将贺鉴治愈,这才有了他之后的锦绣荣华。[20]112-117

以上药王显灵传说作为释源性传说,解释了药王信仰的成因。药王显灵不仅解决了生理疾病,还解决了心理困惑。有时药王不一定直接出现,也会通过偏方的形式间接显灵。药王不仅是医者,亦可以是忠言直谏的良臣。药王能够显灵解决人们现世中的难题,体现了他的神力,因此得到了人们的信仰与供奉。

(三)药剂药材传说

安国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药材生产、贸易历史悠久,药剂药材知识的科普在当地很有必要。这些知识不仅包括科学层面的功效、相性,还包括对某些药剂药材的药用价值的发现、定名原因的解释,而后者则可与药王传说相结合。以安国药王为主人公的药剂药材传说主要有“邳彤识药蒲公英”“王不留行的得名”。

“邳彤识药蒲公英”讲邳彤随刘秀行军中途修整时,向安国当地的老妇讨水喝,众人饮下此水后顿感舒畅,邳彤询问后得知此水洗过一种味苦的野菜,因此发现其药用价值,这种野菜就是蒲公英。[19]93-95“王不留行的得名”讲邳彤在为此药定名时,想到早年它的产地的村民曾被行军至此的王郎要求接风,当地人支持刘汉,不认王郎,就共同施计让他吃闭门羹,最终王郎无法在此地停留,不得不连夜奔走。[19]96-98

以上就是安国药王传说中的药剂药材传说,这类传说往往是对比较生僻的中药“冷知识”的解释。如蒲公英在当地被认为极具药用价值,但在安国以外的许多地方并没有得到重视;“王不留行”的名字与草木无关,需要通过传说来解释。因此,在以药材为区域经济活动核心的安国,药剂药材传说的解释性颇为实用。

(四)药王庙传说

安国药王庙是供奉药王的场所,是当地建筑面积较大、构成要素较多的地标建筑,清光绪年间的《祁州新志稿》中已有较为完整的药王庙图(见图1①图片来源为寇建斌、朱永发、赵平均:《药界圣地唯一皇封—安国药王庙》,香港银河出版社2002年出版,扉页。)。关于药王庙,主要有“铁旗之误”“悲塑白马”“箭射龙头”“凤凰歪嘴”“凤上龙下”几则传说。

图1 药王庙图

“铁旗之误”讲邳彤治好公主后,皇帝误立其庙址于鄚州,建好一根铁旗杆后得到邳彤托梦指正,才转移庙址,用剩下的铁料筑了两根小旗杆。[19]106-107“悲塑白马”讲药王庙马殿中的两匹泥塑马原本都是枣红色的,其中一匹马显灵帮助了一位车夫,车夫不知其泥塑之身,喂了水导致它融化,于是车夫在原位重塑了白马来缅怀它。[19]107-109“箭射龙头”讲药王庙旗杆筑成后南方大旱,药商生意不好,看过风水后得知是旗杆外围的龙头朝南,饮了南方的水,于是风水师在药王托梦许可后用箭射偏了龙头。[19]109-111“凤凰歪嘴”讲铁旗杆筑成后西边晋陕的药商生意变得不景气,西来的一位方士看过旗杆后认为是旗杆顶部的凤凰嘴叼走了西方的灵气,于是将两只凤凰原本朝向正西的嘴打歪,西方药商的生意便得以恢复。[19]111-112“凤上龙下”讲药王庙旗杆原设计为龙上凤下,但建筑过程中凤总是不翼而飞,监修官向药王祈祷后得到指点“龙由凤生,凤上方鼎”,于是将旗杆改为凤上龙下。[19]112-114

上述药王庙传说解释的对象是药王庙的建筑要素,一方面对其独特的设计具有解释作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

三、传说对安国药王及中药文化的阐释

安国药王传说大多是释源性传说,解释了邳彤因何成为药王、药王为何被信奉、药材的药性或名称由何而来、药王庙为何如此设计等问题。这些解释对象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着安国药王的中医药神身份,突出他精通医药、妙手回春的神性。这些传说特点鲜明、母题典型、内涵丰富,是对药王神格与当地中医药文化的阐释。

(一)安国药王传说的释源性

释源性传说以解释为中心,以解释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具有后起性。对于安国药王传说而言,当地已有药王信仰,且药王名为邳彤,其中原因是许多民众所未知的,因此药王身世传说被创作出来,目的是让既有信仰能够解释得通。同理,药王庙传说可能与建筑元素的设计初衷不同,而是后人合理化解释的结果。药王显灵传说、药剂药材传说亦然。

释源性传说的核心目的是解释,解释的方式则是阐述情节。我国传说讲究推本溯源的艺术特征,安国药王传说正是通过阐述尽可能完整的情节来增强可信度。邳彤本为武将,传说却赋予了他医术高明的特长来解释他为何成了药王。但光凭医术高明这样的笼统描述尚不具有说服力,于是又为他创作了一系列生前行医、身后显灵事迹作为佐证,药剂药材传说、药王庙传说更是将前因后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传说在进行释源之前,先要确定阐释对象,对于安国药王传说而言,最基本的就是药王的身份。安国药王的身份不止一个,但多重身份可以融合并体现在同一个传说里,这说明传说的主人公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传说属于广义的故事,从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参考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中“角色标志”的概念,他认为角色名称等标志是故事的可变因素,所谓标志就是人物所有外部特点的总和,如年龄、性别、状况、外貌等,在故事里一个人物很容易被另一个替换。[21]也就是说,安国药王传说中的药王可以有不尽相同的特征,其他地方的药王也可能成为这些传说的主人公,它们亦有身世、显灵、药材、庙宇的分类,甚至共享中国医药神传说常用、相通的母题。这些母题构成了药王传说的情节,承载着关键的释源功能。

(二)安国药王传说的情节母题

安国药王传说包含哪些情节母题?围绕药王身世的情节母题居多,其中最核心的是“稀世奇珍”母题,“能治愈一切病的医师”[22]152属于该母题—邳彤被奉为药王正是因此。关于邳彤治愈疾病的传说也包含其他通用的情节母题,如“邳王医母”传说包含“子为父(母)找仙药”母题[22]123,即邳兄带母亲寻找邳彤医治,邳彤是药方的给予者。“邳医公主”传说比较复杂,包含“皮匠驸马”[23]258、“不由自主成医生”[22]309母题。此处再对其相对完整的异文进行详述:皇榜称公主卧病在床,如有人能治好,可求重赏或娶公主为妻,出身鞋匠的邳彤一次饮酒后揭榜,来到皇宫后却无计可施,只好将脚趾缝里的泥搓成药丸,之后担心被问罪,连夜逃回故乡。公主服下药丸恶心呕吐之后病情好转,皇宫派人寻找邳彤,邳彤担心会被捉拿,便自缢于南关大枣树上,皇帝得知邳彤已死,便在南关为其立庙作为封赏。[19]104-106出身低微的主人公因误会被选中接受公主的考验,又因误会解决了难题,其结果无论是成为驸马还是立庙封赏都属于回报;过程是主人公通过非医理手段成功治愈了病患。这些情节解释了药王有哪些行医事迹,以及为何被封在安国南关。

围绕安国药王显灵的情节母题主要是“好施者得到报答”[22]161-162,简单来说就是“神报恩”[23]33。药王显灵传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解释神格来巩固信仰,情节主要是药王因信仰而显灵,再因显灵而更被信仰。药王来到虔诚求医的秦王梦中并为他治好了顽疾,秦王为其修庙加强信奉;药王显灵医治秦观、贺鉴,都是这一母题的体现。实际上这一母题早在“皮场护叶生”“张小娘子”等皮场大王显灵传说中就已有所体现,因此亦可视之为阐释并巩固神祇信仰的惯用情节母题。

药王庙传说与风水学密切相关,“神报恩”的母题也体现于其中。药王庙传说的直接主人公往往是其中的建筑元素,最典型的是“悲塑白马”,体现了“乐于助人的动物”[23]22母题,即红马帮助车夫。动物作为药王庙的附属物,并未受到信众的直接信仰,而是替药王报恩,因此算作神报恩;同时,动物因为恩情而帮助人,也属于动物助人。这类情节母题阐释了药王庙建筑的设计原因。

(三)传说对当地中药文化的阐释

安国药王的释源性传说在关注解释对象的同时,也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如此数量繁多、情节丰富的传说共同塑造着安国的药王形象与历史文化。安国是深受汉光武帝光复汉室历史影响的一座城市,还存在着许多相关的村名、建筑名、事迹传说,它们与药王传说相互补充,构成了安国的释源性传说体系。与其他传说不同的是,由于安国中医技术与中药生产贸易的发展,药王传说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遍及整个安国甚至外地。相较于当地体系中的其他传说,药王传说的地位更高,已经上升到了地方神祇信仰层面,成为安国文化的核心。

安国药王的释源性传说也为打造“中国四大药都之一”发挥了实用性功能。在开篇所引的刘铁梁文中,也提到从清代起药王邳彤就被当地士绅和外地药商共同奉为药王庙会的精神支撑,即药王和药王庙会符合当地药材交流的现实需要,传说与庙会活动之间具有民俗的互释性。[1]正因此,安国药王得以走出安国,通过五湖四海的药商的传播,扩大了影响力。初识安国药王的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传说来了解药王的身世、神性及安国的药材、药王庙。安国药王并非完全“功利”的神,传说中一次次强调的消灾祛病、妙手回春的神性,也寄托着民众希望身体健康、平安顺遂的美好愿望,亦是积极的精神慰藉。如今,在安国“新药都”城市建设过程中,药王文化并没有因为贸易场所的扩建而黯然失色,而是通过重述传说、扩建庙址、重塑雕像等诸多文化宣传方式呈现,在新时代绽放历久弥新的光彩。

安国药王信仰是典型的地方医药神崇拜现象,无论在信仰还是传说方面都颇具文化价值。安国药王信仰别具一格,因为药王的身份是东汉武将邳彤与医药神皮场大王通过名称、封号、事迹的关联长期融合形成的,相较于单纯的名医出身的药王形象具有更多元的信仰内容。安国药王传说资源丰富,主要涉及解释身世、显灵以及当地的药材和药王庙的释源性传说。这些释源性传说具有后起性和阐释性,还包含许多经典母题,在传播中巩固了当地的药王信仰,丰富了中医药文化。我国医药神崇拜现象中,还有许多也是信仰与传说相辅相成的,在传说的释源性和母题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关注安国药王的信仰与传说亦有助于其他神祇崇拜现象的研究。

猜你喜欢
药王安国母题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去往花开的地方
敢为当先
盼春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从病弱少年到长寿“药王”的逆袭路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药王孙思邈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药王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