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下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园区规划实践

2021-11-16 13:40夏永星
现代食品 2021年20期
关键词:储备物资粮食

◎ 程 飞,夏永星,张 晗

(郑州中粮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1]。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指导和引领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园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筹管理规划粮食、棉花、食糖储备、战略物资、应急救灾物资、医疗消毒和能源等物资的收储、轮换、管理职责,旨在加强国家储备层面的统筹规划,构建从中央至地方的统一国家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家储备物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园区是新发展阶段下,结合国家机构改革背景,融合原粮产后服务、储备、应急加工、应急物资储备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此类综合园区具有储备品种多、条件差异大、管理协调难的特点,因此在规划初期,就要对其功能定位、功能分区、发展运营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求使园区达到最佳运营效果,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统一。本文通过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现状分析,综合园区规划策略,典型案例分享3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未来综合性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园区建设有所借鉴。

1 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现状

1.1 粮食储备体系现状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粮食储备体系是实现粮食安全、保证市场粮食安全供应的重要手段,受到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核心要义就是要端牢中国人饭碗,确保这个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近年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质量和流通水平,“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粮食产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确保粮、棉、油、糖和肉等供给安全”。文件发布为新发展阶段下,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完善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方向。

经过1949后70余年发展,尤其是2000年建立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核心的国家粮食储备垂直管理制度。形成以政府储备为主导,从中央到省市县的三级地方储备主体,粮权分属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2]。中央储备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守底线、应大灾、稳预期的功效,地方储备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用于区域市场保应急、问粮价、保供应作用。经过多年连续建设,目前我国粮食应急储备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能满足产区3个月、主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量,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10~15 d的应急成品粮储备量。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在应对地震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推进、人口局部流动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粮食需求量尤其是饲料粮用量的刚性增长,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仍大量存在仓储设施分布不均、局部地区仓储设施落后、仓容不足的问题。

1.2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现状

应急物资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全过程中的所需物资。1949年以来,我国逐步开始分批建立大宗战略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目前已建立中央物资储备、民政、水利、铁路、交通、公安和医药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3]。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要求,2020年建成涵盖中央、省、市、县、乡5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 h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当前,大宗战略物资储备归口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管理,主要储备物品由成品油、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纸浆等大宗战略物资组成;救灾物资储备归口民政部管理,主要是救灾帐篷、棉被、手电、救灾工器具等;防汛物资储备归口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省分属机构管理;医药防疫物资储备归口国家卫健委管理;中央储备肉类储备归口商务部管理等。

我国现状条件下呈现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单一、地域分布不均、物资管理部门众多、应急条件下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新发展阶段下,着力提升国家省市县各级应急储备物资数量、调整区域品种结构、协调多部门管理机制、丰富市场储备层次、推进协议储备,是建立国家统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重点发展方向。

2 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园区规划策略

2.1 功能分区

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园区是满足多品种储备、多物流交叉的一个综合区域,具有综合繁杂、系统交叉大的特点,是融合现代储备、物流信息、工艺装备、冷链存储于一体的综合枢纽。此类综合园区处于产业链流通环节,上游对接生产领域,与产后农业及相关工业生产服务相连;下游直接对接消费领域,与居民终端需求对接。因此园区规划建设及功能分区必须以应急储备作为核心、融合物流加工、附属配套、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

(1)应急储备功能,根据储备物资品种、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温湿度的储备仓库,满足多品种存储要求,实现绿色分类安全储备。储备仓库根据温度区域不同可分为常温库、控温库、低温库;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平房仓、圆筒仓、楼房仓、立体库、地下仓等。

(2)物流加工功能,由园区专用物流设施(如铁路专用线及站台、专用码头及泊位、汽车装卸区、集装箱装卸设施、龙门吊、正面吊等),应急加工分装车间等组成,为园区提供原料接收、转化、成品配送功能,发挥应急条件下产品的转化及快速流通。

(3)附属配套及管理服务功能,依托园区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和降本增效,保障储备物资的品质安全和数量可控,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改善园区服务、提升监管能力等相关的服务活动。

2.2 单元化设计

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园区建筑多为工业类生产储备性建筑,其具有独立性、模块化、单元性、可复制性等特点。针对此类特征,园区前期规划可采用“单元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单元化设计示意图见图1。

图1 单元化设计示意图

通过单元化模块化单体设计,将不同物资、同一物资不同品种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单元化复制在整体园区规划中形成规模体量,实现规模化存储,满足区域内各种物资的储备需要[4]。同时,不同储备单元之间可共用园区的公路、铁路、水路、货场及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共用消防、配电、机修等附属生产服务设施,实现集中管理,快速响应,满足应急条件下的集中统一管理调配,实现整体协同功效,达到规模效应。

2.3 园区物流设计

在园区物流设计中,应满足实现大宗物资和多货物品种相互协同的高效快进快出体系,中间物流流线应尽量缩短,提升园区物流线路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大型散状物料(如谷物原粮)可通过大型设备实现全机械化散装散运。救灾物资、医疗物资等需要人工装卸的物资区域,则应尽量采用托盘货位、集装袋等集装化单元存储形式,便于实现快进快出,同时园区规划初期即考虑大型装卸设施区域(如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集装货运堆场、发货广场等),道路和园区建筑之间设足够停车空间,满足应急条件下货物的快速装卸,高效发运。

3 案例分享

本项目位于南方某省,依托当地区域交通枢纽优势,拟建立区域性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满足覆盖本市区域300万人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一期初步规划占地约10 hm2,后期预留6.67 hm2,结合项目地块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形成涵盖“原粮储备、应急加工、物资储备、成品配送、综合管理”5大环节的布局形式。

3.1 功能定位

本项目是以区域性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的大型公益性基础保障设施,对稳定当地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2 运行模式

地方政府为主导,综合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为驱动,涵盖粮食储备、救灾物资储备、区域公共医疗储备、应急调配功能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3.3 容量计算

根据地域条件,原粮仓储按满足产销平衡区应急条件下4.5个月的销量需求,则原粮储备规模须达到10万t以上;成品粮应急储备规模满足覆盖人口应急供应15 d口粮要求,则成品粮建设规模不低于1.7万t;应急储备肉/糖类,按保证1个月的消费量,规模不低于1万t;救灾物资库按照现行市级标准不低于4 100 m2进行规划。

3.4 规划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考虑项目发展进程及整体收益,预留发展区域,为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地域空间[5]。

根据以上分析,地域总平面布局按照功能分区分为原粮仓储区、应急加工区、物资储备区和生产服务区4大分区。园区规划分区图详见图2。

图2 典型区域性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园区规划分区图

为提升土地利用率,原粮仓储区设计两种储粮仓型,共计仓容10万t,其中高大平房仓4万t、机械化浅圆仓6万t,满足多品种原粮的协调搭配使用。单一品种大的品种(如玉米、大豆)采用单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高的浅圆仓。原粮品种数量多,较难存储的品种(如稻谷)则采用高大平房仓,分廒间进行独立存储。

应急加工区由应急加工车间和成品库组成。规划日处理稻谷200 t的加工车间1座,满足应急条件下的原粮加工,满足成品粮短期迅速市场供应。同时建设低温成品库,平时作为成品粮储备粮库,应急加工条件下可作为应急加工车间成品周转库。

物资储备区由应急堆场、应急仓库、服务中心组成。其中应急仓库设计2种类型,分别是低温冷库和常温立体库,低温冷库采用分区域温控设计,满足储备肉类、医疗物资的低温储备;常温物资库采用立体库托盘单元化存放的形式,满足救灾物资等常温物品的存储需要,立体库设计由高层货架、托盘、巷道提升机、穿梭车等系统组成,可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机械化出入库的目的。

生产服务区由生产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组成。其中生产配套包含高压开闭所、变配电间、机械库、消防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施;管理服务包含园区综合信息管理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员工倒班宿舍等设施。

项目根据周边道路情况在西侧及北侧设2个出入口,西出入口为原粮仓储区进出服务,北出入口为物资储备区的车辆进出服务。在应急条件下,可实现双出入口的同时进出,实现园区物流顺畅通达。园区主要建筑物均设计环形消防车道,与主干道形成网状道路体系。

4 结语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文章中指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因此,新发展阶段下按照国家统一布局,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园区建设应在规划初期,即考虑到地区承载能力、基础设施情况,按照区域现状有计划的进行优化布局。仓房建设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程度高、适应多品种存储的现代仓储设施,大力推广低温存储、富氮气调等无公害、绿色环保的仓储新技术,将传统技术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统一协作,建立覆盖多品种、多货种的应急调配大数据管理平台,保障各类储备物资的质量安全、数量准确。最终形成“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综合园区发展格局,实现企业增值,推动行业进步,为应急条件下的快速反应、数据分析和政府精准施策提供支撑保障。

猜你喜欢
储备物资粮食
珍惜粮食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被偷的救援物资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我的粮食梦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