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

2021-11-17 06:40张晓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语文课程育人

张晓玲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不仅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来进行思考、分析和表达。然而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并不仅限于此,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获得思想上的进步与提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难题,这也是语文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劳动教育入手,分析了小学语文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语文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程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获得语文知识,同时能够在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受到劳动教育,学生们不仅能够乐在其中,体会到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还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心态,喜爱劳动,并成为热爱劳动的小学生。以下部分是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如何落实劳动教育进行的探索。

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加强学生劳动思想

自从马克思主义明确提出了教育要与劳动紧密相结合这一观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理念,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仍然是适用的。根据劳动教育的理念,发展学生的劳动观念,调动学生的劳动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的。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根据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的主张,教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这两个层面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思想,在劳动教育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这样才会利用教育和劳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的劳动思想得以塑造。

例如,学生每一次参加劳动活动,笔者都会设计的与所学课文内容相结合,将课文中的知识或渗透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比较,学生能够知道参加的劳动活动是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语文课文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刻画的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姿态,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积累。比如,有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发现主人公对于父母特别感恩,给父母做菜、洗衣,还能够独立收拾屋子等,该学生能够在课外文章中学习到这一行为,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出来,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这样形式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和父母之间的理解有更加有效,也使得学生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心。

二、立足于劳动教育,深入拓展语文课程

生活创造了文字,而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又都来自于生活,语文课教会了学生识字,教会了学生如何参与生活与实践活动,结合课本中的识字、阅读、写作等内容,教师设计合理的授课方式,让语文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这种方式的教学便于教师开展实践活动,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拓展原本的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一节课时,学生不了解园子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园子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从园子当中可以看到什么,可以做些什么等等。这时,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专注于向学生渗透园子的概念。借助教师在长久的实验环境下种植的一株植株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慢镜头的方式向学生播放该植株的生长过程中,为它施了几次肥、浇了几次水,这样的植株虽然从园子中脱离了出来,也能够让学生看到照料一园子的植株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在设计这节课的课外作业时,也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教师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开垦出一块小土地作为自己的小园子,写上每个植株种植的时间,给它们施肥浇水,并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没条件的学生可以参观他人的园子,观察其他人是如何对待园子的,在园子中做了些什么,然后以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无论是课上的教学实践,还是课下的作业布置,都紧紧将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联系在了一起。

三、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课本中就蕴含着很多关于劳动教育的资源,因此,立足于语文学科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来看,兼具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的劳动教育资源并不少,比如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文章《赵州桥》等,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要注重点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够深入精神层面。比如,感叹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古诗词《锄禾》等,诗词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完成朗朗上口的记诵之外,点出珍惜劳动果实,利用好教材中的显性资源。另外,有些劳动教育资源的隐藏很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例如,《落花生》这一课向学生阐述了做人的道理,通过对花生的分析和谈论,最终得出了要做默默无闻为人民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然而作者也对种花生和收花生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教师既要针对课文要传达的主要道理进行渗透,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整个种植花生和收花生的过程,锻炼和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

总之,教育的最终效果是要塑造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缺少生活技能的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其目的就是培育出趋于智能化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要想塑造出优秀的劳动人才,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出具备劳动精神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吴海林. 润物细无声 习惯自然成——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劳动教育[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7):11.

[2]王书英.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2):5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语文课程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