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研究

2021-11-18 22:38黄杜鹃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图书馆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论文结合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意义,介绍了“+馆藏”服务平台及其运作流程,分析了“+馆藏”服务平台在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认为多媒体资源库应当进行定位与长远规划,充分开发与利用读者资源,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及时更新,通过合作联盟实现共建共享,并开发读者评价功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  多媒体资源库 服务平台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10.005

Research on Self-built Multimedia Repository of University Library:Thinking on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Library”

Huang Dujua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multimedia resources are favored by many readers.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elf-built multimedia resource base in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Library” and its operation proces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faced of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Library”. A few thoughts are put forward to orientation and long-term planning of multimedia resource base, the ful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ader resources, the timely updating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by various means, the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der evaluation func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Library+”. Multimedia repository. Service platform.

1 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及数据智能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因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用灵活等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据相关学者对全国39所原985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每所高校平均拥有11个多媒体数据库,其中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数据库最多,高达32个,但这些多媒体资源多为商业数据库,而自建数据库只占总数的11.3%[1]。由此可见,高校在自建多媒体数据库发展上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加强多媒体资源建設与管理,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学习与科研。

高校师生在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中产生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如MOOC资源、学术讲座、PPT、图片、精品课程、新闻等,这些资源独属于学校,彰显着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价值与意义是商业数据库所不能比拟的。每一届学生毕业照和毕业典礼视频能唤起校友对于青春和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讲座讲坛视频聚集着本校专家、名家的学习经验、人生经历和建议等智慧成果,能引导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价值内化,也是学校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历史见证;活动照片记录了大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时刻,也丰富了校园文化。但是,这些多媒体资源分散在各个院系及职能处室之中,利用起来非常不便,因此,如何把这些资源统一收集,进行有效整合与揭示,对于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多媒体资源因其制作过程繁杂,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往往使很多高校图书馆“望而却步”。近年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资源建设平台——“+馆藏”的出现,能够较好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变化,这也开启了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服务新时代。

2 “+馆藏”服务平台概述及流程

“+馆藏” 服务平台是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共创、共保、共享”理念,以AI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为基础,在国内首创研发的为高校师生创造的校园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馆藏”)[2]。“+馆藏”利用PC、微信、手机App等各种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高校师生可以上传多媒体资源,经后台审核、生成、分类、发布、传播和利用,实现集采、建、享、藏一体化,这些资源不但能作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长期保存,还可以实现网络安全应用与共享管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全新的多元化共建共享馆藏新模式。

从2019年11月开始,重庆大学图书馆首先使用该平台打造了重庆大学“声音图书馆”,以唤起读者对声音及图片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回忆的艺术联想,并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截至目前,“+馆藏”平台已经吸引了全国20家图书馆的开启试用。

“+馆藏”提供开放式接口,实现PC端、微信端、手机App等各类接口的无障碍对接。读者可以通过“+馆藏”微信小程序、图书馆官网首页或“+馆藏”App进行操作使用。读者个人及团体通过绑定手机在线注册后,上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并进行资源描述与分类,经AI人工智能、志愿者、图书馆馆员三层审核,后期加工处理成优质资源后,通过App、PC、小程序和后台进行发布与传播,以供读者查阅和使用,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3 基于“+馆藏”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

3.1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馆藏”共建共享模式以共建记忆,共存时光为理念,共建资源可涵盖学校建设、党政建设、教学教研、校园生活、学生风采等方面,共建格式可支持图片、视频和音频三种。校园内读者个人和团体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资源,经过后台审核、处理和发布等一系列流程,以数字化形式传播,不仅全校师生可以查阅浏览,而且馆际之间可以通过提交申请获得查阅权利,实现无界馆藏。

“+馆藏”这种共建共享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多媒体资源库自建方式,赋予读者建设资源、使用资源、参与审核资源的权利,让读者从以前单纯使用资源的单一角色向“使用+建设”的双角色转变,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和责任感[3]。而且,读者资源与学校资源汇集于同一平台进行整合重组,实现了多媒体数字资源整体的多维度揭示与知识关联,不仅能丰富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推广和宣传校内多媒体资源,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还能方便读者快捷、高效地获取资源,实现学校、图书馆、读者的三方共赢。

3.2 降低多媒体资源库自建成本

多媒体类型和格式繁多,制作流程复杂,图书馆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实现多媒體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及利用。据调查,北京大学成立了数字加工中心,购进了多台零边距扫描仪、工程图纸扫描仪、飞思扫描仪、缩微胶片扫描仪刻录机等设备,用于文献扫描、音像资料数字化、电视节目采集、多媒体内容编辑、元数据加工制作、数字资源发布等服务[4]。由此可见,图书馆不仅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购买设备,还需增设专岗专人进行加工,在经费与岗位编制紧张的状况下,无疑增加了图书馆的压力。而“+馆藏”平台提供专业的加工队伍和设备,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元数据制作技术、视频和音频编辑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对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分散的多媒体资源(珍贵古籍、录像带、录音带、唱片、回忆录、电影片、缩微胶片、照片底片等)进行科学处理,转化为可以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多媒体资源建设成本,而且还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延长资源原件寿命,节约存储空间。

3.3 多媒体数据安全与版权得到保障

在多媒体资源建设中,数据安全与版权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馆藏” 采用数字水印技术、银行级别的数据加密技术、AES、RSA等先进技术来保证文件的加密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应用安全。此外,还建立了AI人工智能云审核、志愿者审核、图书馆后台管理员三审机制,以保护资源内容的合法性。在版权上,根据资源版权者的所属情况实施不同的开放方式,如:上传者为一人的原创作品,实施开放授权,署名作者超过2人及以上的作品,需要提交申请,管理员审核,根据作者意愿可实施全开放或部分开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有的内部资料涉及到保密性,审核员可以根据资源情况进行授权设置,如某些资源仅保存不公开,某些资源只对注册读者开放等。安全、可靠的保驾护航系统使多媒体数据的秘密性、完整性能得到保障,确保用户放心、安心、积极地上传资源。

3.4 实现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移动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向便捷化、碎片化方向发展,读者不仅需要在固定的场所使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也需要网络终端来获取资源[5]。而传统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需通过PC端访问,“+馆藏”契合时代需求,实现了PC端、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多种访问和利用方式,不仅能随时随地共建共享多媒体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适应读者当前的阅读习惯,改善读者体验。

4 利用“+馆藏”建设多媒体资源库面临的问题

4.1 上传资源质量的控制问题

“+馆藏”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资源大多来自于本校资源,如读者自由创作的资源、学校各类学术及学生团体产生的资源等途径,人人均可上传,由于上传资源质量的标准不一,导致很难把控整个资源库的质量。据统计(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重庆市参与“+馆藏”的9所高校图书馆所上传的17 188种资源中, 图片资源居多,占总资源的98%。通过浏览发现,不乏诸多随手拍的照片,上传的图片随意性较大,图片质量良莠不齐。

4.2 不能及时获取更新资源

多媒体资源具有数量多、范围广、更新快的特点,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自建中,多媒体资源库需要不断更新资源,而学校各种多媒体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学校的各种讲座、讲坛、社团等活动的不定时,导致资源的更新没有规律。各职能机构没有建设多媒体资源库的责任与义务,往往不能主动上传更新的资源,而图书馆负责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人员又有限,不可能时刻关注其更新状态,从而影响到资源的更新速度。

4.3 多媒体资源类型繁杂

学校产多媒体资源类型繁多,如PPT、录像、录音、光碟、图片等等,归属在不同机构,毕业照保存在档案馆、课程PPT放在教务处、讲座讲坛归在团委、学校新闻照片存在宣传部等,采集馆员往返于不同机构,在海量的资源里选取上传信息,本身任务繁重,而且每个采集馆员眼光有所差异,角度有不同,资源缺少统一标准进行取舍。

4.4 多媒体资源库主题规划问题

据了解,每个馆利用“+馆藏”平台进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的目的不一样,有的馆想打造成纯属读者上传的开放式平台,用于增强全校师生与图书馆的粘性;有的馆想与学校各部门或外单位合作以专题的形式打造各种特藏平台,突出学科特色、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等;有的馆想打造成比较宽泛的多媒体精品资源库等,聚优质资源“藏”与“用” 于一体。高校图书馆运用“+馆藏”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如何因馆制宜建出独特性,如何设置主题栏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图书馆领导层应该思考的问题。

5 利用“+馆藏”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化策略

5.1 对多媒体资源库进行定位与长远规划

首先,根据“+馆藏”特点来定位与规划。根据每个图书馆对“+馆藏”的关注点差异,图书馆既可以将“+馆藏”打造成人人共建的全开放平台,又可以打造成部分人共建的半开放特色平台,还可以打造成精品资源平台。比如:关注读者微社交与互动的图书馆可以实施全开放式,这样可以调动读者参与多媒体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资源的审核和整合力度,全力确保其质量;关注特色多媒体资源的图书馆可以实施半开放式,以此保证多媒体资源的质量、特色及完整性。

其次,根据本校特色来定位与规划。学校特色决定了多媒体资源的种类与特点,专业类大学,如师范类和艺术类产生的多媒体资源比较丰富,有音乐视频、师生原创作品、各种表演影像等,这类大学可以自建艺术类主题的多媒体库;对于综合型大学,多媒体资源大多是教学教研视频、学生活动图片、学校新闻图片、讲座视频、采访录音等,多媒体资源分布均衡,可以利用“+馆藏”自建精品多媒体资源库。

第三,重视多媒体资源的调研与维护。对于建设专题多媒体特色或精品资源库的图书馆来说,前期细致的调研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应通过走访各机构或外单位,了解多媒体资源的原始归属部门、资源的类型(图书、视频还是音频等)、资源的时间跨度、资源的数量、资源的质量(流畅度、清晰度等)、资源的完整性、资源的版权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前期调研的资源情况,确定主题,商讨“+馆藏”的目录层次、名称、资源分类与描述、资源采集或上传的质量标准等。多媒体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后续的更新与维护,不少高校在自建数据库后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停止更新的状态,成了“死库”,为此,图书馆要制定相关制度,指定馆内负责部门或人员负责后续维护,以此保障多媒体资源库的长期运作。

5.2 充分开发与利用读者资源

学者王子舟认为开发读者资源可以建设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增强图书馆的竞争优势[6],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开发读者内在资源,将读者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新的显性的知识聚集形态,更易于读者接受与理解。比如,湖南图书馆从2008年至2012年,寻访了103位抗日老兵,采集口述录音资料12 200分钟、录像资料12 000分钟,相关图片2000余幅,已经成为湖南省图书馆多媒体特色资源库的一部分[7]。高校馆也同样可以开发校内读者资源,如采集院士、长江学者等有影响力专家的教学与科研图片、讲座、采访录音等资源,建设成特藏库,用名人效应提升多媒体库的影响力与关注度。其二,将读者开发成志愿者,成立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志愿团队,参与多媒体资源收集、整理、审核等工作,如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志愿者参与音乐文献馆藏建设、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参与麻类、茶类数据库建设等。其三,利用读者的社交资源自建多媒体资源库,这可以视为图书馆自己的产品,而产品需要营销,在高校最大的读者群体是学生,因此通过开发与调动学生之间社交资源,可以让更多人熟知该资源库,挖掘更多读者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把多媒体资源库做大、做强,形成图书馆的资源品牌与名片,实现多媒体资源库的价值最大化。

5.3 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及时更新

开放性教育资源,如慕课、讲座讲坛等,是借助互联网公布于众的资源。这类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网络上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自动数据收集,实现图书馆多媒体库的及时更新。如慕课的更新,将爬取目标定为“中国慕课网”网页,主题为“**高校”,设置抓取的时间段,即可获取所需资源数据,这样可以提高多媒体资源库更新的效率。

传统教育资源,如班级毕业照及典礼视频、学生作品、PPT等是未公开发布的资源。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关注各单位活动动态,提醒采集馆员;另一方面,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目的,各机构设立专人负责联络,确保资源常看常新。

5.4 合作联盟,共建共享

在高校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中,单枪匹马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合作联盟才能共赢。一方面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的电教处、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资源比较集中的机构合作共建,各机构领导与图书馆领导层应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到联系人,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融合、交流与合作,这有利于沉睡资源的唤醒,实现全校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及其他的文化单位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入到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中,形成资源的共建共享[8],如农业高校可以与本省的农科院、林业高校、林科院合作,建设农林类多媒体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库的专业化与规模化,以此满足高校图书馆的差异性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5 开发读者评价功能

读者评价是读者对于图书馆资源的一种态度、期望、建议或需求,能为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能在多媒体资源平台上进行交流,如在哈佛大学Cinemas of India平台上读者能对多媒体资源进行评分。但是,目前“+馆藏”平台尚不支持交流,只有“点赞”功能,忽略了读者所习惯的微社交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加大读者评价功能的开发,才有利于满足读者间互动和读者与图书馆互动的需求。

6 结语

2014年,《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首届中国社群领袖峰会上发表“创新与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提到,“去中心化、流体化、移动化”这是未来20年的发展趋势[9]。这一趋势也势必影响着图书馆界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潮流,利用网络新技术,依托新平台,与读者、其他单位、机构共建共享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独特的馆藏知识体系,促进图书馆的竞争力,为本校、本区域的科研与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程静,李欣.“985”高校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20):40-46.

“+馆藏”服务平台,开启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服务的新时代[EB/OL].[2020-10-10]. https://www.bjadks.com/detail/42-5-8-3.html.

许天才,冯婷婷,潘雨亭.高校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20):65-73.

唐勇,刘秀文.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新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74-78.

齊慧彬,张璇.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技术体验中心建设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42-44.

王子舟.论“读者资源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图书馆杂志,2017(5):4-15.

湖南图书馆[EB/OL].[2020-10-15].http://www.txhn.net/ksls/hnkzlbksl/zxbd/201309/t20130910_325978.htm.

汪全莉,朱文秀.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建设调查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9(17):91-97.

理论动态:未来世界的三个趋势[EB/OL].[2020-10-28]. http://news.163.com/14/1209/09/AD0UB5BO00014AED.html.

黄杜鹃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湖南长沙,410128。

(收稿日期:2020-11-11 编校:曹晓文,陈安琪)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图书馆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富裕县 搭建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