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2021-11-18 17:35杨娟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摘要:莫言擅长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他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角度出發,显示出一个男性作家的独特视野和深度思考。本文通过分析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关注女性命运和思想状态,探讨女性特有的精神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莫言小说;女性形象;《晚熟的人》

前言

莫言,1995年2月出生,祖籍山东高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自20世纪80年代起,莫言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小说以及《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戏剧力作,展示出充沛的创造力。迄今为止,他已经创作了十一部长篇小说,二十九部中篇小说,九十部短篇小说,三部话剧,两部戏曲,五部电影剧本,五十集电视剧剧本,并有散杂文作品多部。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二百多个外文版本。

一 《晚熟的人》整体概述

中短篇小说《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相对于“早熟”,“晚熟”之于莫言有着复杂的意味:既可能是大器晚成、后劲十足,也可能是后知后觉、恍然大悟,甚至不计一切,后发制人。无论如何,“早”“晚”之间出现的时间落差,使得社会的顺时针不再可靠。而在政治人类学的词典里,“生”“熟”之间的学问大矣。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熟门熟路,熟极而烂。“熟”是文明的现状,也是生存之道。从“晚”与“熟”意义各种可能的排列组合里,莫言观察当代中国形形色色的现象,也思索当下社会本身是否也是晚熟症候群的一端。

《晚熟的人》基本围绕两类题材展开:一类关于莫言近年返乡、重新认识当年人事风貌;一类关于莫言对文坛众生——包括自己身为“作家”——的观察。这两类题材的交集恰恰在于他对“晚熟”这一关键词的体会。借着回顾自己来时之路,不论是困窘的童年生活,或者是进入文坛后的是是非非,作家与其说有了恍若隔世的感叹,不如说忙不迭地跟上时代,辩证“生”“熟”,甚至不无“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困惑。

二《晚熟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晚熟的人》中的女性,即对男权的控诉;拥抱自由与爱情;“活着”的力量。

(一)对男权的控诉

长期以来,男权主义一直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对女性具有一种可以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的眼光。这种眼光可以细分为两种:第一是表现为同情、怜悯甚至是可怜的眼光;另一种是轻视、歧视、居高临下的眼光。无论是哪一种,都体现了男女不平等,女性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男性的附庸,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方面女性都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左镰》中的欢子有一个傻哥哥喜子,从小时候起,虽然是妹妹,但一直充当姐姐的角色保护哥哥。一生有过三段婚姻。在她的爹爹刘老三和哥哥喜子死后,先是嫁给铁匠小韩,小韩死后改嫁给老三,老三死后嫁给田奎。一生悲苦凄凉,前半生为爹爹和哥哥而活,后半生为丈夫和孩子而活,最后落了个“克夫命”。在男权社会中,无法为自己发声,没有人关注欢子愿不愿意。就连最后欢子二次改嫁田奎,袁春花对田奎这样说:“人们都说欢子是克夫命,没人敢要她了。你敢不敢要啊?”没有人想知道欢子是否愿意嫁给田奎,在男权社会中她连表达自己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有所追求了。

(二)拥抱自由与爱情

《贼指花》中的报刊女记者,她不同于其他故事人物,“法拉利”、“大表姐”、“范兰妮”等等,小人物都有姓名。但她连姓名或代号都没有,“她腮上那条长长的疤痕显得更加刺目”这是她留给人们最深的映像了。即使如此,她也依然渴望爱情。“武大哥真是太潇洒了”、“我自惭形秽”、“但我比你们这些女的懂事”、“武大哥有自己的逻辑”,以及评论同行的其他女性“太事儿妈了”等等话语,爱而不得却始终仰慕所爱之人,以至于她心心念念的“武大哥”是小偷她也不曾知晓,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

还有范兰妮,同样一个爱而不得的女人。作为那次的笔会之花,有着俄罗斯血统,大伙儿称之为“法拉利”,由此可见,她的气质、容貌是多么的出众。最后落了个怀孕需要堕胎、被自己的追求者默认为小偷的结局。渴望爱情,当想要结束一段失败感情、重新开始时,被自己的爱慕者尤金这样评价:当你呕心沥血地爱着一个人,一个美丽的女人,却发现这个女人是个小偷……”同样以凄凉收尾,让读者很是意难平。

(三)“活着”的力量

顾双红在一生中经历了四次打击。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来自于父母双亡,“姥爷的历史问题又被抖搂出来,批斗游街,抄家封门,老两口子看着生不如死,于是把羊油牛油蜡烛棉絮搬到脚下点燃,然后双双悬梁。”连个全尸都没留下,只有几根骨殖还有一封遗书。第二次重创是她的老公——“我”三叔的去世。“我”三叔是煤矿工人,遇难时瓦斯爆炸又引起大火,最后坟墓里只有三叔的衣服鞋帽。作者是这样描述顾双红在面对丈夫去世时的悲痛欲绝的:“三婶一身重孝,头发披散,目光呆滞,呆呆地跪着,仿佛一尊石像”、“便一头栽倒在地……”、“三婶干号着,没有眼泪,猛然又哽住,咳几声,吐出一口鲜血……”。由此可见,三叔的去世给三婶带来了多么沉重的打击,而且孩子还很小,女儿清灵六岁半,儿子清泉一岁半,孤儿寡母,无依无靠,面对这样的现状,着实让人痛心疾首。第三次重创来自于儿子清泉被狼叼走了。因为三婶有文化,会看磅秤,会算账,所以事发当天她跟车去买粮,家里就两个孩子,房子又在村头,比较偏僻。当时三婶听到清灵说弟弟被大黄狗叼走了,“猛然变得无声无息了,直着,橡根朽木”悲苦的命运又给了这个不幸的女人沉重的一击。但村民们上山并未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有些村民们认为清灵撒谎了,“你看看她那眼睛,白眼珠只有一线线,几乎全是黑眼球,滴溜溜乱转,一看就不像个正经孩子……”谣言立刻传出来,三婶也信了:认为清灵撒谎,清泉肯定是被人口贩子拐走了,清灵不想找回弟弟,所以选择撒谎。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悲剧。最后一次打击是女儿清灵喝农药自杀。因为三嫂听信了谣言,拷问清灵,最后清灵这个不到七岁的小姑娘用一瓶50毫升的敌敌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原本和和美美、儿女齐全四口之家,落得个这个局面,为人妻为人母的顾双红怎么承受的了。一个月过去了,在外人眼里三婶缓过来了,好好吃饭,睡觉还打呼噜,慢慢地大家都松懈下来。以至于最后三婶带着“我”勇闯狼窝、杀狼复仇,做完这一切后,“三婶洗净了手脸,梳洗了头发,换上结婚时穿的那身衣服,静静地躺在炕上,闭着眼睛,叫也不应,问也不答”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结语

莫言笔下的女性,大多经历了苦难—抗争—归顺这一历程,《晚熟的人》中的女性,在恶劣的生存环境、畸形的婚姻生活中经历了饥饿之苦、生育之苦、养育之苦,做出一些本能的抗争,但最终走向归顺结局。或归顺于政治力量,或归顺于经济力量,或归顺于父权文化,大多以悲剧收场,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凄凉悲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西强,张笛声.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莫言小说中“被压抑”的女性形象解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05):66-70.

[2]杨欢.尘世间的女人花[D].广西民族大学,2014.

[3]莫言.晚熟的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王德威.晚期风格的开始——莫言《晚熟的人》[J].南方文坛,2021,(02):57-60.

[作者简介]杨娟娟(1995-),女,汉,甘肃静宁,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