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统的当代书写
——《嗨!拉面人》剧本赏析

2021-11-19 14:10黄国飞
影剧新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雄

黄国飞

《嗨!拉面人》是一部唱词优美生动、结构细致精巧、主题宏大、立意深远的戏曲作品。从曲词到故事结构再到时代命题,这篇作品都从传统中汲取了营养,并进行了当代书写。

一、中国传统诗词意象的承继与运用

曲词是欣赏中国戏曲的一大审美重点,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美学对象,其中韵律、用典、意象成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重要承载。

一开篇作者就用画外音把观众带入世界最早的面条考古现场——有“世界第一碗面”之称的青海省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在这里生长,历史感也由此扑面而来。在这片黄土地上人们用劳动开出的浪漫之花,就是西北的民歌“花儿”。作者深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写下了第一段背景音乐唱词:

嘿嘿哟……

黄河哟日夜不停流,

载不动庄稼汉苦闷忧愁。

祖辈们大山沟播种富有,

山依旧水长流白云悠悠。

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愁与水的关系,并把中国诗词中的优秀文化传统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黄河水“载不动庄稼汉苦闷忧愁”,把从唐代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到五代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及宋代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候馆梅残》)和宋代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串联了起来,把愁和水的关系艺术性描摹进行了传承并把愁的主体从文人墨客和闺怨贵妇转换扩展到了庄稼汉身上,这可以说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作品要为人民抒怀的号召,且遵从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山依旧水长流白云悠悠”把唐代张若虚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化用进自己的词曲创作,非常贴切合适,给人以宏大广阔的视听联觉感受。还是以水写愁,长流之水,悠悠的云,把愁绪凝结在物象当中,以物写愁。这样写仿佛打开了一场诗词之间的互文,来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不禁令人联想到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晏几道的“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诉衷情》)、秦观的“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这些叙写愁情似水的诗词典故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精神意象。把这些传统诗词意象运用到当代戏曲唱词创作中,是当下创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中国传统修辞手法的借用与活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独特的把数字融入曲词中的修辞表达,虽然经常作为文字游戏而存在,但却表现出了中国诗人高超的文字技巧和对汉语言的灵活运用。这种典型化的表达多为谐音祝福:一帆风顺,两全其美,三阳开泰(三生有幸),四季发财(四喜临门),五谷丰登,六六大顺(六畜兴旺),七星高照(七窍玲珑),八方进宝(八面威风),久久康泰(长长久久),十全十美,百思无忧,千般称心,万事皆成。

最早的这类诗化作品相传为汉朝卓文君所作的《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这是从一到十正着数的诗作,还有倒着数的诗作,如《西游记》中吴承恩所作《一轮明月满乾坤》:“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把从十到一的数字与文字奇妙的结合,赋予了数字以文学的形象,凸显了一种别致和机趣。

从一到十,再到百千万的这种一连串用数字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汉语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修辞现象,而在诗歌中,将数字嵌入诗词,显示出高明的文字驾驭能力。而剧作者在为男主角的唱词中写出了这样的华彩篇章:

一瓢冷水暗伤怀,两情相悦长徘徊。

三生有幸遇真爱,似曾相识云天外。

雾里看花花不败,流水落花两分开。

琪花瑶草仙人栽,跋山涉水采不来。

纠结百肠难释怀,世事难料费疑猜。

百感交集春不再,千头万绪化尘埃。

其中一瓢冷水,两(二)情相悦,三生有幸,似(四)曾相识,雾(五)里看花,流(六)水落花,琪(七)花瑶草,跋(八)山涉水,纠(九)结百肠,世(十)事难料,这种运用中国特有的同声异调的谐音数字作成的藏头诗,显示出作家的巧思和超高的修辞手法。这种匠心酝酿之下使得诗歌的形式更加奇异,结构更加精巧,在诗歌中嵌入数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汉语的独特风味。这样的表达可以增加情感深厚的浓度,增强描写细致的程度,增进音律和谐的密度。

此外作者深受西北民歌花儿的影响,写出了“开花霜煞坐不下果了”的生动词句。该句运用了比兴修辞手法,把世事无常的棒打鸳鸯比作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花朵无法结果,比喻生动,意象优美。

三、中国传统故事母题的挪用与架构

整个故事的主体架构可以简单表述为青年家贫,初恋情人悔婚,男主角离家出走,勤学苦干,见义勇为,赢得女主角好感,初恋回头,男女主角感情误会,女主角发现男主角是曾经救过自己的人,两情相悦,回到家乡,帮助乡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讲述的方式却是诗化的,其底本是经典的中国传统故事母题“英雄救美,以身相许”的典型故事,加上异国恋的色彩,让女主角对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迷恋转移到对这片土地上创造传承这种文化艺术的人的热爱,这种表达,强化了男主角的英雄光芒。

《嗨!拉面人》的故事架构是中国传统的故事母题——英雄的成长和自我救赎(成功),其中嵌套了救美和报恩。叙述故事需要给予人物相应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推动力。格雷马斯在《行动元、角色和形象》一书中把人物功能划分为六个行动元,分别是主体和客体,帮助者和反对者,发送者和接受者,其中主体对应的是帮助者和反对者,客体对应的是发送者和接受者。我们可以参照这种划分方法来分析该剧作故事母题下的人物形象和角色。

在这部戏文中,男主角是当之无愧的主体,他的客体是一个目标,这种意图客体即是脱贫致富,进而带动家乡共同富裕。嵌套在这个大的关系框架下,还有另外一对主体和客体,那就是作为女主角的丽娜对男主角穆萨的追求,作为主动的一方,女主角在这个结构中成为主体,而男主角成为被追求的对象,即成为客体。剧本是一个事业爱情相互嵌套的故事结构,男主角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顺便被爱情所俘获而不是主动收获了爱情。而女主角这种外国女子的人设,也让其对比中国女子来说更为大胆地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处理使角色的行动力得到了最好的演绎,也成为对母题故事的再一次重写。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可以说这个戏曲的底本是一个讲过很多遍的故事,但经典英雄叙事的魅力在于:虽然重复多次成为套路但其依然效果强烈,打动人心。作者在英雄救美与以身相许之间,增加了一个对英雄作为爱情对象的考察,通过这一故事的变体,把寻找救自己的英雄变为偶遇见义勇为的英雄,辨认识别眼前这位是不是就是拯救自己的那个英雄,进而增强了缘分天注定的感觉。女主角不是单纯的英雄救美便以身相许,而是带有难题求婚型的考验男主是不是真英雄的考较之意,辨别真假英雄的行动要素也由女主角来承担。英雄见义勇为,遭遇挫折,场景再现,后来被女主认出,从而验证了英雄在任何场景下都是英雄,而不是因为女主角的美貌才施以援手,造成女主情根深种,在经历误会之后,完成相认,爱情故事则告一段落。剧中“英雄救美,以身相许”的故事类型其实可以归结为报恩的故事母题,丽娜不仅是对英雄个体进行报恩,其恩惠泽被乡邻。戏文后面交待,在丽娜的教育下,男主角乡村里面的孩子突破性地考上了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在此,女主角成为男主角的帮助者。

在故事的一开头,命运与贫穷让男主角产生了要走出去闯荡的想法,家里父母则表示砸锅卖铁也支持他走出大山。这里父母成为男主角这一主体的帮助者,而贫穷的命运以及初恋的悔婚则成为男主角的发送者,发送出一个让男主角改变命运的信号,而接受者则是男主角一家人。

英雄的成长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在剧中转化成了男主角在世俗生活中如何取得成功。剧中男主角通过了一系列世俗生活的考验:生存能力及发家致富的考验、爱情的考验、善良正义诚实的考验。完成一系列的考验后,男主角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过等待他的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完成了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英雄自我救赎之旅,拯救美女的英雄又一次成为家乡的拯救者,英雄再次踏上征程。完成拯救家乡贫穷的任务之后,男主角才算经历了从个人意义的英雄到集体(氏族部落)意义英雄的转变,突破了自我,从小我走向大我。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就是描写呈现人们的生活,展现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人性。这些精神性的东西维持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其体现在爱情、希望和苦难等人类生活所要面对的基本情境之中,只有对其进行书写才能让文学获得永恒的品格。剧作者运用中国传统故事母题进行了当代书写,借由英雄的成长过程,使复杂的人性得以尽情地展现。正因如此,文学作品才具有了穿越时代,跨越国度,成为经典的力量。

四、当代戏曲文学的立意与格局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当代戏曲应该给出自己的应答。戏曲作品不仅应当“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更要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宽阔视野进行文艺创作。

《嗨!拉面人》这部作品立意深远。剧作者意在消弭以西方为主的“中心—边缘”结构,转而把国际社会上的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下中西割裂,演绎为爱情故事里的中西合璧共沐爱河,其意义指向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互信互爱的这一深层内涵。正如非洲热播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反映了习近平那句评价:“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没有什么了解比得上亲身参与,作者把女主角设定为西方女性,就是为了让国外观众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作者对于隐含观众的设想完成了戏曲受众的当代转化,并对戏曲角色进行了符合时代背景的当代书写。

《嗨!拉面人》这部作品格局宏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人类生活、交往和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最能体现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就是组建一个团队,成为共同承担责任,共同面对风险的coworkers,而家庭则是团队的更为密切的组成方式。作品以外国姑娘嫁给中国汉的隐喻方式,内涵出合作才能共赢,人们要相互帮助,而不是互相拆台。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命运就是发展自身,丰富自身,从而迈向共同富裕。

民富国强,摆脱穷困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愿望。作者这样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管中窥豹地展示了在时代浪潮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幅美丽图景,这是从改革开放到新时期消除贫困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缩影。中国的经济腾飞,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为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就是国家格局,而这样的格局也反映在此剧的创作当中,即男主角要把拉面技艺传播到西方,所以在剧中会有收外国人身份的女主角作为徒弟这一情节。男主角的愿景是一起努力面向世界传播中国面食文化,相应地这种传播行为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谓是共同富裕的一个典范之举。

从上述意义来说,此剧从意象、修辞、叙事到立意和格局都对戏曲传统进行了一种当代的书写,回应了全球化浪潮下戏曲何为的时代命题。

猜你喜欢
英雄
英雄犬
英雄保重
寻找英雄
致敬平凡英雄
平凡的英雄
小小的“超级英雄”
新英雄
能一个人做饭的人,都是英雄
英雄相惜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