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课堂,促进有效学习

2021-11-19 13:39王玉真
天府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平均数加减法三角形

王玉真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打造生本课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生本课堂;有效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很多数学课堂都本末倒置,教师在那里滔滔不绝,而学生没有听或听不懂,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都没学会,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地方入手。

一、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内心需求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一课,如果单纯的进行练习,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课堂沉闷没有效率。如果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学校停车场的柱子引入,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停车场的长方体水泥柱,长和宽都是3dm,柱高4m。

⑴每根水泥柱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⑵如果要给5根水泥柱的侧面都贴上瓷砖,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瓷砖?

一道题包含底面积、侧面积、实际运用多个知识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白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并体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

2.贴近生活实际,引出学习需求

教材中常常设计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可很多情境是为了教学而创设,并不是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如《平均数》一课,教材创设了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移多补少找出平均数。可这个平均数不是学生想找出来的,不能体现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体会不到学习平均数的价值。一位教师设计风景区推荐值的情境,有5名同学打分:9分、6分、9分、7分、9分。你认为用哪一个分数代表景区比较合适?学生从几个数的选择中,自然而然地得出求平均数,从而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

二、以生为本,依托操作活动理解数学本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形成对知识的认知。

如三年级《面积的认识》一课,学生对面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没有达到理论层面。教师就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活动:1.摸一摸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举例说一说物体的表面。2.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3.涂一涂,谁涂得快?得出结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在富有层次的活动中,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表面?表面有大有小、面积是对于封闭图形而言的。从而建立了面积概念。

但无论设计什么活动,都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果脱离了学生,设计的活动,都是无效的。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一课,有位教师设计以下活动:画一画三角形;阅读教材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特征;画一画,三角形有几条高?各有什么特點?由于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概念还不明确,几个活动无从下手,这样的设计只是形式,并无实际效果。如果改为:1.摆一摆,怎样才能摆成三角形?2.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辨一辨,这些是三角形吗?3.写一写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4.猜一猜,哪座房子是长颈鹿的房子?为什么?你认为什么是高?最后再引导学生画高。这样设计的活动,立足学生学习基础,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从具体活动中抽象出来,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

三、以生为本,沟通对比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分为四个部分的课程: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几个部分的知识逐级递增、螺旋上升的编排在每个学段,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这些知识就像一个颗珍珠,需要教师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建立起知识模型。

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学生学会用列表、画图、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后,还要再问一问:今天学习的知识只能用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吗?学生就会说,在生活中还有“龟鹤问题”“租船问题”“数学知识竞赛得分问题”等,都属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再通过找一找这些问题中,哪些相当于鸡?哪些相当于兔?哪些是头数?哪些是腿数?把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内涵,并建立了知识模型。

再比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学生对于分母变分子相加减这个法则掌握得很好。我们还要再把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进行对比沟通,让学生明白加减法就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几个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把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进行沟通,建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模型,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

数学教学的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它的变迁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从教书走向育人的转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本课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此论文系:大田县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TKTX-20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平均数加减法三角形
图画里的加减法
三角形,不扭腰
不一样的平均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画一画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