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核雕技艺浅谈

2021-11-20 10:04王继平
参花(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通渭核雕技艺

摘要:核雕是在坚硬果核上雕刻的一种工艺美术,古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把它同金珠玉器挂在一起,作为身上的装饰和佩饰以显示其身份,民间则穿孔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物。本文主要分析通渭核雕技艺的历史、技法、文化内涵以及美学特征等。

关键词:通渭 核雕 技艺

一、通渭核雕的历史渊源

明末魏学暑《核舟记》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形象,各具情态。”《清秘藏》记载,明宣德年有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个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核雕何时传于通渭?因缺乏文献资料,已无从考证。不过,根据当地一些老人的回忆,很早以前通渭民间就有用桃核“刮”吉物(神奈、郁垒)的习俗。相传曾经有一棵能覆盖三千里的大树,树上常年站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间出游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城,神奈、郁垒手持桃枝站立于城门两侧,如鬼魂在夜间干过坏事,就会被神奈、郁垒捉住喂虎,当地民间称桃木为“仙木”。于是,有了给小孩佩戴桃木项圈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用桃核制作,即把数粒桃核清洗,两端打磨(其中两粒刻成神奈、郁垒的形象)后,串起来佩戴在小孩项上或腕部,表示小孩已被项圈圈着,并有神奈、郁垒看守,上了双保险,鬼魂无法捉走。再到后来,通渭民间一些心灵手巧者便在闲暇时用桃核磨制纽扣、刻章,或刻一些小动物、小鸟供小孩玩耍。

而核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在通渭流传(佩戴、赏玩)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通渭地处甘肃东部,全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非常适宜桃树的生长,漫山遍野生长着山毛桃,桃核产量丰富,采集成本很低,因而核雕工艺自传入通渭,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核雕题材和内容在不断融合了通渭民俗、剪纸、木雕等民间艺术元素后逐渐呈现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风貌的工艺美术作品。作品主要形式,一是座件,即将核雕镶嵌于木底座上,供人观赏,题材有八仙、寿星、历史人物等;二是挂件,即单粒核雕,也称“单子”,题材有历史人物、花鸟、龙凤等;三是珠串,即把数粒核雕串起来(如念珠、手串),题材有十八罗汉、十二生肖、二十四孝等。

二、通渭核雕的制作流程和技法

通渭核雕主要以山毛桃(野生、核较小、核纹呈大脑样——称龙纹核)、家毛桃(核较小,称龙纹核)和蜜桃(核较大)核为原料在上面进行雕刻,制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选材。一般来说,选桃核质地坚硬,有利于刻刀施展的肉厚、皮薄、色泽纯正者为佳;根据雕刻的题材选择不同形状的桃核,如八仙、罗汉头应选圆而饱满的桃核,历史人物则应选长而饱满的桃核。

第二步:起稿。起稿也称勾样,核雕艺术创作受到果核纹理(即纹路的长短、粗细、深浅)的限制,创作者必须通过缜密构思来确定作品的主题,对雕体各部位的比例、布局要心中有数,如雕罗汉头像时,为确定五官位置,先锉去桃核两端的废料,用铅笔竖画一条中线,然后分成相等的三份(称分庭),发髻到眉毛的位置處在上庭,眉到鼻下沿的位置处在中庭,鼻子下沿到下巴的位置处在下庭,上庭线的延长线便是耳朵的高度,两眼之间取一眼的长度便是两眼的距离,中庭的中点为鼻尖的位置,下庭的中点为唇缝的位置。

第三步:打胚。打胚也称粗刻,即用锥刀一步步减去废料,既不能把果核雕透,又要表现出其立体效果,呈现出作品的大致轮廓。

第四步:雕刻。雕刻在整个核雕工艺流程中最为重要,是真正考验刻工功底的环节,如人物的眼皮、嘴唇、鼻孔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技法反复雕琢,才能体现出雕体的神韵。常用的技法有:

1.圆雕:也称立雕。多用于人物的造型,即在前期构思设计的基础上,取桃核的自然形态、纹路、从三维空间中雕出作品的形体,雕刻中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杆,无名指抵住雕体,左手拇指倚住刀铤,防止跑刀损坏其他部位。

2.浮雕:根据桃核的自然形态,塑造艺术形态,近似于绘画,它是介于绘画和圆雕间的一种雕刻方式,在雕刻前先将画稿贴在桃核上,依画稿进行雕刻,可表现的形象各部位凹凸起伏不大,意到即止。浮雕根据凹凸程度的大小可分为浅浮雕和深浮雕。

3.阴阳雕:即阴雕和阳雕。阴雕又程线雕,即雕刻的物象凹进果核表面的雕刻方法;阳雕,即雕刻的物象凸出果核表面的雕刻方法。阴雕和阳雕通常用于文字的雕刻,为体现文字的笔意和笔法,认读清晰,对细微的地方要进行修饰,消除笔画中的刀痕。

4.镂空雕:又称透雕,即将桃核一面做通雕处理,另一面保留不变,在雕刻时,先将外部纹饰刻好,再把内部钻通,最后平凿修整。

第五步:镶嵌,是把多粒桃核分别雕刻成雕体的不同部位,再拼接成一件完整雕体的技艺,常用于雕刻船、塔、香炉等题材的作品。

第六步:打磨抛光,先用砂纸对雕体细心打磨数遍,用刷子除去表面残留的粉末,然后将抛光蜡打在纱布上进行抛光处理,这样才能体现作品的神韵,也方便保养和收藏。

第七步:配座,经镶嵌后体型较大的作品配以木座摆放时,在其底部钻孔,用竹签将两者连接,再在黏结部位涂上胶水。

三、通渭核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一)通渭核雕具有儒道思想的典型性

通渭核雕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通渭民间流传的核雕带有很强的道德教化意味和神秘色彩,其题材或与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主张和以“仁”为核心的孝、悌、忠、恕思想与有关,如《二十四孝》;或与道家提倡的真实、自由的“出世”主张和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有关,如《太上老君》《八仙过海》。

(二)通渭核雕的主题内容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合

民俗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民俗事象,它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积淀,也是地域文化的特殊符号,任何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只有扎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与民俗文化融汇,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才具有强大生命力。通渭核雕以当地民俗活动为主题,把人们的食弃之物——桃核,作为艺术材料,以刀刻的方法呈现一个立体的静态的形象,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在艺术表达中把民众的人生理想、自身功利和意愿作为关注对象,常常选用当地民俗活动,祭祀、跑旱船、舞狮等作为核雕的题材,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之于美的形式。另外,通渭民俗也以核雕为载体把民俗活动以静态的具象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使民俗事项得到传承和传播。

(三)通渭核雕艺术与当地方言、谐音和传统图案相融合

艺术是主体(人)借助于客体(材料)对主体思维活动的客观表达。通渭核雕以桃核为材料,以动物、花卉图案、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从艺术想象的感性知觉和形象直观出发,一方面运用方言和谐音巧妙地搭配组合,如菊花和喜鹊组合,寓意“举家欢乐”;与松树组合寓意“松菊延年”;马背上骑猴寓意“马上封侯”;鸡冠上站蝈蝈寓意“官上加官”;母鸡带五只小鸡寓意“五子登科”。既合乎情理又自然风趣,使观赏者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接受了民间文学的滋养。另一方面,大量运用传统吉祥图案(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寿桃象征长寿,葡萄果实累累象征丰收、寓意事业有成等)把民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诉求和愿望用程式化、规范化、约定俗成的意象化的语言体现出来,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人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丰富了通渭核雕的艺术内涵。

四、通渭核雕的美学特征

(一)把民间的审美渗透于艺术创作中

通渭核雕自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被主动创作、赏玩、佩戴时,既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也与民间审美习惯和文化再也无法分割。一是线条繁简取决于整体构图的需要,把那些英雄人物荡气回肠的故事、美妙的民间传说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诉求通过创作者的刻刀在径寸之地的桃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无论浮雕、圆雕、镂空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二是依据核形、纹路选择题材借势而琢,主题鲜明、构图张弛有序,层次分明,吉祥图案有《早生贵子》《福寿双全》《马上封侯》等,神话故事有《八仙祝寿》《嫦娥奔月》《刘海戏金蟾》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历史人物、动物、神兽、花卉、十二生肖图案等。

(二)巧妙运用写意手法

要在方寸之地(桃核)上刻画包罗万象的世界,如果仅沉醉于肤浅的具象体验中,纵使刀法再精细也难以表现出宏大的场面。通渭核雕经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有意放大、缩小或变形,有疏密之对比,有繁简之取舍,构图得当,错落有致,一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物作为主要雕刻对象,而对其他部分进行简略处理,如对亭台楼阁及其中人物,船及船上人物,雕刻时往往会对亭台楼阁、船进行变形、缩小,作为次要创作对象,而将人物面部的刻画作为主要创作对象,突出雕件的主题,在极小的范围内反映人物身份、性格、气质和表情动作。二是对民众情感无法进行直观表现时采用以主要人物通常使用的用具代替人物本身或以局部代替整体,如手执船桨代表已在划船,拐杖上吊葫芦代表太上老君,如《暗八仙》等。

(三)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核雕是以果核为载体的技术与艺术的表现,技术体现出核雕的工艺技术性,而艺术突出其文化积淀和审美内涵。通渭核雕在雕刻过程中,善于整体把握,巧妙利用桃核的质地纹路,对点、线、面美术造型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层次分明,构图完美,以灵动的雕刻技巧作为构建艺术形象的支撑,既遵守了技术的理性规范又结合了民间艺术的主观能动性,细腻而不失大气,整体而不失细节。

五、通渭核雕的重要价值

通渭核雕是传统民间艺术和通渭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汇了通渭民俗、剪纸、石雕、木雕等民间工艺的一切传统题材,继承了通渭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承载着当地民间习俗、文学和神话传说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传承脉络清晰,在思想内容上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民间习俗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艺术创作上不仅是一种高超技艺的体现,更是民间美术独特审美的一种呈现。在把玩中,人们不免会对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碼有所发现,它对研究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通渭核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渭核雕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确定传承人,设立传承区域,结合“通渭书画”培养核雕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改变通渭目前核雕多为粗加工现状,用通渭地域文化去浸润、丰富这一传统技艺,既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也对发展通渭文化事业,繁荣当地经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继平,男,大专,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通渭核雕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核雕”进校园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诗三首(2)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
通渭影子腔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