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视阈下慢综艺的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2021-11-20 21:38刘露露杨帆陈睿
新闻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慢综艺文化传播

刘露露 杨帆 陈睿

【摘    要】2017年,慢综艺在国内消费市场异军突起。本文基于受众本位的视角,以央视慢综艺《你好生活》第二季为研究对象,借助多模态话语为分析框架,从文化层面、语言层面、表达层面以及文化传播策略呈现上,研究慢综艺是如何以多种模态的文化符号、以小见大来反映主流文化内核、了解受众需求、拓宽受众渠道的。

【关键词】慢综艺;多模态话语;文化传播

多模态话语,指的是除了文本外还有图形、图像、图标等复合话语。[1]构建多模态话语意义,需要把握“纯文本是传递核心价值的基础,复合话语是丰富话语情感内涵表征”这两个研究逻辑。张德禄教授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包含四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2]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慢综艺语篇分析的新模式,将多模态话语研究方法运用到文化传播,为之后慢综艺传播主流文化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了一个较新的视角,具有探讨意义。

一、文化层面:传播时代思想

(一)传递主流价值观

“增强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就要从‘基本原理转换到‘生活道理,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用接地气的话语讲清楚,把深刻难懂的道理用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3]尼格买提表示,《你好生活》创作团队试图用真情实感来全景展现出当代中国的新青年价值观——一方面关注青年群体,倾听他们所思、所想、所感,用富有朝气的影像内容进入年轻人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尝试挖掘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在每期节目中以不同的人生主题,以嘉宾们的生活经历与成长智慧,为新青年们的人生追求提供参考。节目从身边微小的细节切入,用贴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回归生活本质,探索生活智慧。节目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体现当下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4]《你好生活》第二季节目透过从小生活在新疆的节目制片人尼格买提一次远赴故乡的回归之旅,将新疆之美浓缩进节目中。节目整体上不过度添加叙事符号,而是用平民的故事和视角带领人们更好地认知新疆,用最真实的故事叙述,让观众看到新疆的变化并产生沉浸式体验。节目展现了新疆淳朴的民风、飘香的瓜果和华美的服饰、辽阔的大草原、美味的烤馕、别样的牧民生活、日益便捷的交通。有网友留言称:“有时间一定要去一次新疆”“想要感受新疆风光、维吾尔族风情”。

二、语境层面:表达作品思想

(一)引导受众探索自然,感受生活

“语境是在交际中产生符号结构及环境,具体指语篇所涉及的具体内容。”[5]《你好生活》第二季以真实的手法,关注身边的事,以及这些事与社会情感的关联。《你好生活》第二季共有十二集,即撒贝宁、尼格买提踏上旅程、山谷音乐会、“在你身边”音乐会、央视主持天团团建、重回十八岁、体验田园生活、新疆之行、草原之旅、央视名嘴草原“吵菜”、球赛、湖边音乐会、告别。其叙事节奏独特之处在于呈现了嘉宾们探索自然、感受生活的状态,既有对所到地域人文风貌的展现,又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有趣对话与生活哲思。从制作的角度来看,节目叙事的包容性让嘉宾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节目通过融入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自我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共鸣性极强的话题,引导观众去看待、去实现想要的理想化生活,呈现出真实生活的影像秩序美感。

(二)引发共鸣,传递节目意义

“话语基調(语旨)强调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了人际意义,使得人们对‘情景语境内容的认知更加清晰和具体。”[6]从人际传播效果来看,有效的人际传播,除了传播信息内容,还需要有与信息内容相伴随的情绪或情感的传播。观众对慢综艺节目意义的感知不仅取决于传播者对文化内涵的多维解构和甄选,更取决于特定情景语境下观众产生的情感共鸣。《你好生活》第二季由尼格买提、撒贝宁担任常驻嘉宾,节目中尼格买提和撒贝宁在轻松的氛围中与每一期嘉宾就不同的话题、观念展开探讨并品味生活,传递着向生活说你好的人生态度,跟观众达成情感共鸣和内心认同。例如《你好生活》第二季央视主持人康辉、李梓萌、张蕾、撒贝宁和尼格买提搭帐篷、烤肉、聊天,谈一谈自己的人生过往,将那种扎营露宿、吐露心声的快乐,从屏幕中传递出来。因此,慢综艺既要满足观众对于传播积极向上价值观念的情感诉求,也要在存在文化差异的不同受众群体间构建起友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增强节目传播的互动性。

三、表达层面:语言和非语言

(一)语言

从语言的视角看,说话者必须根据交流对象的认知背景来决定沟通的方式。《你好生活》第二季旅行过程中充满哲理的话语被B站网友调侃为写作金句,比如“如果爱情是正餐,那么事业便是饭碗,把碗端好了,才敢细嚼慢咽”。节目以哲理话语与受众进行交流,使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思考人生。在节目中,撒贝宁和尼格买提带着“央视主持天团”团建,谈及“如何化解焦虑”。几位主持人都坦言,他们的焦虑程度非常严重,康辉甚至表示他90%的时间都处于焦虑,其他主持人基本上也都在70%-80%之间。李梓萌在节目中说,她认为焦虑是常态,不是坏事,并不是你内心不够强大,只不过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焦虑只是你心中还有没有实现的愿望和目标。节目的精髓在于漫谈,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有趣、治愈、有内涵。

(二)非语言

非语言指的是传播者运用语言之外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非语言表达是多种符号模式的载体,如人物的表情、服装、手势、照片和音乐等,通过呈现丰富的动态多模态图像,将该多模态话语的意义传递给受众,有时甚至比语言更能触动人心。慢综艺《你好生活》第二季中就经常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如音乐会中的歌曲、舞蹈,起到了带动现场气氛的作用。撒贝宁在节目中频繁唱的《我的老父亲》,已经深深萦绕在人们心中,在带来一丝欢乐的同时,更引发观众感慨人生。同时,《你好生活》第二季频频上微博热搜的现象也是非语言进行信息互通的一种方式。节目中撒贝宁的凡尔赛话语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例如微博话题#撒贝宁做家教教得太好被辞退#上了热搜,网友纷纷加入这场话题标签的赛博空间进行狂欢。受众通过微博进行相关话题的互动,丰富了节目的话题交流,带来了多样的风格,对节目也起到了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受众对于这些内容的积极响应又反过来激励了更多的内容生产,同时他们也在表达和交流中得到自我满足。很多人正是在看到《你好生活》第二季的微博热搜后才去关注这档节目。这种深度参与使节目实现了内容生产的正向循环,对节目起到了有效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慢综艺文化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慢综艺节目成功原因及发展建议
“慢综艺”走俏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