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信息化新场景 助力育人方式新变革

2021-11-20 23:39冯安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东城区双师智慧

冯安华

北京市东城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尊师重教传统悠久,基础教育资源优势突出,有众多知名的中小学和百年老校,是北京市教育强区。东城区教育信息化走在北京市前列,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区域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注重运用前沿理念,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了信息技术在“双减”、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治理、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中运用的新场景新模式。为学习东城区教育信息化的新经验,结合对《北京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学习与实施,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林。

周   林

现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负责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

记    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次“双减”工作规格高、力度大,给教育教学带来新变革,提出了新要求。请介绍东城区运用教育信息化助力“双减”工作的新举措。

周    林:教育部关于落实“双减”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和课后托管服务迎来了一场巨大变革。东城区各中小学利用智慧校园赋能学校管理提升,使“双减”相关工作更加便捷。

在作业管理方面,学校可依托已建立的网上作业教学系统,对作业时间、内容、难度等维度数据进行监测。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对常规纸质作业进行数据挖掘,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学业水平诊断报告,构建基于数据的作业问题治理体系,为精准施教提供数据支持,形成“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考核”的闭环体系。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解决课后服务问题,使用教务管理模块,建立学校基础教务信息,先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作息时间、课程、教室、校历等,再通过网络选课报名,发布课后330社团和课后530托管服务。家长通过微信接收学校通知并进行选课报名,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数据信息。家长也可通过相关小程序查询学生课后服务情况,能得到准确、直接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以东四九条小学为例,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学校可以及時对兴趣社团、学业补弱等各种校内班进行报名统计,将各班人数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助力学校的“双减”工作落地,极大提高了学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受到了教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双减”的同时,要提质。“双减”使学生减轻了负担,可以有更多时间根据自己个性与潜质选择学习的内容。东城区建立的区级“1+N+8+X”青少年“学院制”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即1个青少年学院、N个专业学院、8个学区分院和X个学院课程中心及实践基地。通过1个青少年学院集聚、统筹、利用、盘活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区域课程整合共享;N个专业学院依据各自专业特长设计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开放课程与活动;8个学区分院面向学生开设职业体验课程。这都为学生搭建了跨校选课平台,为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线上线下课程供给。

记    者:东城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强调顶层的科学统筹与规划,结合教育长期发展和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快的特点,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应急行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请简要介绍东城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情况。

周    林:北京市东城区在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指导下,以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依据《东城区智慧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2)》,围绕“数据驱动教与学模式创新”,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及实践经验,使智慧教育先行先试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依托区域教育数据体系规划及深度应用策略,着重打造“1+7+N”智慧教育体系,对东城区智慧教育基础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设智能、灵活、泛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新场景。

“1”是指建设1个东城区教育“数据大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各类信息,为区域教育决策、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与服务提供基础支撑——建设区域基础云架构设施,横向整合区域各类平台。利用智能技术感知、采集和监测教育信息,实时掌握区域、学校和师生发展态势。探索教育数据在教育质量监测、综合素质评价、校际协作教研、招生与学位管理、信息安全管控、校园安全预警等方面全场景应用,形成“用数据驱动教育升级发展”新图景,构建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一张图”教育治理图谱。

“7”是指建设7大示范工程。教与学变革创新攻坚工程、教育资源开放创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工程、教育管理与服务提升工程、评价与测评实证发展工程、基础环境智能化提升工程、未来学习空间建设工程。

“N”是指建设若干所“未来学校”。依托“数据大脑”与7大示范工程的建设实施,形成全数据支撑、深应用突破的教育教学新场景,普及“互联网+”教与学模式及“数据服务型”学校管理模式,奠基学校面向未来教育高位探索的能力,对“未来学校”的网络空间、课程、教学方式和学校组织管理进行系统性重构,打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的未来智慧教育生态。

当前,“1+7+N”智慧教育体系建设顺利推进,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通过这个数据驱动的区域智慧教育应用新体系,东城区聚焦学生发展,打造未来课程体系,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记    者:区域教育信息化要深入推进,就要构建区域内各学校及教育机构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格局,要制定教育教学的基础数据标准与规范。据了解,东城区已启动这方面的工作,请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周    林:为实现教育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和数据共享,东城区教委构建了分工明确、管理规范的教育大数据工作体系。在数据汇聚方面,以职责目录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东城区教委及下属机构每个科室、每个部门的职责目录,提出了涵盖科室(部门)目录、职责目录、工作内容目录、数据内容目录、数据集目录的五级目录体系。在“五级目录”的统领下,东城区教委组织各个科室(部门)系统梳理本部门数据资源情况,整理本部门数据台帐,并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数据汇聚工作。设计面向各个科室(部门)的“数据工作台”,各科室用户可通过工作台管理本科室目录,浏览本部门数据资源,了解教育数据汇聚、清洗、质检、共享情况,发挥各个科室作为数据来源“主管”部门的积极性,让每个科室成为东城区大数据建设的一份子。通过前期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结构清晰、初具规模的综合教育数据资源体系及教育数据汇聚机制,实现了教育数据在市教委、区教委以及下属机构之间的联通共享。开展了市区两级数据资源的汇聚、清洗、质检工作,建立了常态化的数据汇聚机制。

在数据挖掘与运用方面,围绕区域教育7大业务及20多个维度数据,生成区域发展分析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区域教育治理能力,为教育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制订了衡量试点学校发展的9大角度及110多个指标,以分析学校办学与发展状况。初步形成“三档”(即学生档案、教师档案、学校档案)、“六报告”(学生成长报告、教师发展报告、学校质量报告、区域发展评估报告、学科学业水平报告-在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报告)、“两模型”(学生体质健康模型、学位预测模型)体系。

围绕“三档六报告”,逐步构建覆盖学生、学校、教师等主体对象的多维度数据画像。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构建面向各个处室和领导的驾驶舱,提升大数据支撑管理与决策服务的力度。

记    者:据了解,东城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于每所学校及班级的管理与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减负增效作用,提高了教育治理水平。请介绍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

周    林:为实现智慧教育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创新示范,引领东城区教育现代化新突破,促进区域教育治理水平整体跃升,东城区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东城区教委信息办和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针对东城区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各模块的应用功能,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情况,把平台的功能分为4大类、22个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选择使用。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和家长可通过手机端和PC端分别开展管理、教学、学习、沟通等活动,为各中小学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校园应用、教务应用、教学应用、家校应用、办公应用、个性化空间应用、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功能,使教育管理者、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东城区已部署完成智慧校园76所。智慧校园的日常办公、家校沟通、基础教务和教学管理应用平均使用率达到75%以上。在线审批的工作规则已经覆盖学校大部分行政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家校沟通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也提升了学校治理水平和老师的整体信息素养。家校沟通的信息化使班级群的管理更安全。遇到紧急情况,学校直接使用班級群“群发通知”功能,将通知及时发送到每一名家长手机上,确保家校沟通更加高效;家长通过家校沟通平台进行签字确认,实现无纸化通知;家校沟通可以采用接龙、发送图片、收集表格、直播、开会视频等形式,方便了学校与家长零距离交流。

记    者:2021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要建设以专业化、智能化线上核心教学平台为承载的“双师课堂”,并依托智能教学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情智能诊断等服务。东城区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介绍有关进展情况。

周    林:东城区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分别建设了化学、地理、英语等学科教学平台,并建设了精准教学平台,开展学生学情与作业的网上诊断分析。

东城区建设了“双师”课堂教学平台。从2020年11月启动与区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的门户对接,开通了东城区190个机构账号,包括学校、教育部门等均可常态使用“双师”教学工具平台。从当年12月起开始组织对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多轮分层培训,培训覆盖了全区85所学校,并遴选4所样板校重点打造,输出了一批优质课例和案例,形成较好的体验反馈。截至目前,东城区“双师”上课教师共计2800人次,累计上课近一万节,互动消息有十九万条。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已实现学科全覆盖,生成优质资源总数1044节,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课程实录、板书、PPT、图片等。同时,基于“双师”平台教学,形成了教师行为数据、学生行为数据以及课堂实录视频,有效数据达四十七万条,可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研反馈、改进课堂教学,从而系统化揭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互动、教学结构以及行为模式和风格,诊断“双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能力。

实现了教育集团内部学校之间及跨学区跨地域学校之间的教学与教研。史家小学与革新里小学之间、汇文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景山学校和前门外国语学校之间、一师附小联盟校之间等都开设了常态“双师”课堂,初具“双师”教学模型。史家小学通过“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为银川市两所学校上了数学“双师”课,现场课结束之后,北京市和银川市两地的教育负责人与老师开展了远程联合教研。东城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利用“双师”平台开展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三区七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直播互动+录播分享和专家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史家教育集团每月定期开展集团校内“双师”课堂课程。东城区通过“双师课堂”实现优质师资资源面向全区学生的共享赋能和向薄弱地区的辐射。

记    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1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描绘了北京市今后五年教育发展的新蓝图。请根据其中的新要求,结合东城区教育发展的实际,谈谈今后的工作重点。

周    林:东城区教育系统将认真学习《北京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新理念新举措,结合《东城区智慧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2)》,在积极推进“1+7+N”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教育信息技术运用新场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提供保障。

一是加速数据闭环,释放教育数据价值。深化主题域、过程域,依教育主体(人、单位)构建教育数据主题域,并建立教育主体状态描述模型(画像模型),深化在教育治理方面的数据建模,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释放教育大数据价值。

二是服务课堂主战场,推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广“互联网+基础教育”新模式,实施“三个课堂”,即优化空中课堂、打造双师课堂、探索融合课堂。

三是聚焦因材施教,加速学习系统变革。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深化东城区级学院制学生个性化课程体系建设,为办学改进与学生生涯规划、个性化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创建因材施教区域教育实践生态。

四是注重成果推广,发展标杆示范工程。依托“数据大脑”与七大示范工程的实施,普及数据服务型管理模式,分批试点建设“未来学校”,打造未来智慧教育新生态新场景。

猜你喜欢
东城区双师智慧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有智慧的羊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