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译外宣的白洋淀文旅环境建设与开发策略

2021-11-21 03:33娄宇垚曹海凤
当代旅游 2021年3期
关键词:白洋淀英译景区

娄宇垚 曹海凤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00

引言

中国不乏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投入可观。京雄高铁的修建将极大地缩短行程,雄县通用机场不久基本落成;更新、更大、更好的码头也正在施工,距离不再成为主要障碍。而且据调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2—3天的轻装旅行。按此时间划分,京津冀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首当其冲,这也是国外游客的主要进入通道,一下子就将宣传影响范围拓宽、宣传成本利于把控,精确高效地实现利益更大化。把握住天然的优势,附加优秀的旅游管理,打造出一个首屈一指的双语旅游环境并不是件困难事。当白洋淀景区有了英译的氛围,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雄安新区的名片,更是红色文化“软实力”的输出,这种建设行为能不断地带动大周边行业的活动,持续地将文化转换为效益,并为多边经济的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以文旅融合的理论高度为出发点,梳理白洋淀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对白洋淀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文旅产业在新时代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在文旅融合视角下,白洋淀红色文化的创新型发展,要本着“国际化、多元化、活态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红色白洋淀、样板雄安,实现“表现形式动起来,红色氛围浓起来,融合发展活起来”的理想效果。

一 白洋淀景区英译外宣文旅目标形态

以满足基本英语需求为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单独的广告标语,旅游导词,对景点、地区、塑像、人物和历史的描述。从开始接触至逐步认知,从初来乍到至记忆深刻,不求问啥有啥,但求有啥都摆给他。

二 建设白洋淀景区文旅环境的重要性

与一般的普通的旅游宣传推广不一样,红色文化旅的宣传推广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政治性[2]。不仅服务于内外游客使其游玩观赏,提供一个娱乐场所,更是映射地区文化的极佳场所。白洋淀地区是雄安新区红色文化的集中地,把握机遇使其发展为红色文化对外输出的窗口,也能代表一些新时代下中国的发展能力,表明敞开胸怀欢迎四方来客的积极态度。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内外消费天者了解景区的方式莫非主要的几种公众媒体、广告、亲朋介绍等。而据美国旅游协会2009年的统计结果,美出境游客中76%选择目的地旅游官网制定计划,世界营销实战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坦言西方人对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概无所知,反观中国游客足迹遍及全球,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等知名景区依靠游客带来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景区内的标识、阐述及语音播报都有明确或单独的中文,即使国内人民群众没有一般的外语素质也能畅游其中。红色文化走不出去的原因,归结起来,表面缺少的是两者充分结合产生持续输出的合理方式和契合路线,实际缺失的是双语建设重视程度和产业支撑。

三 建设白洋淀景区文旅环境的措施

(一)把握市场方向

从红色旅游的市场特征来看,红色旅游形象宣传具外部性特征。红色旅游要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综合功能,必须提升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以目的地为导向和区域性的合作宣传推广。

经笔者实地走访调查,白洋淀旅游官网、微信公众号、景区经营、建设管理四者之间信息无互通之处,四者分别经营,互不相认,信息不对称,并且旅游外宣方面的填充度几乎为零,基本的景点宣传介绍很难查阅,对英语游客十分不友好,充斥的竟是些广告出租,与新区下红色文化集中地的身份格格不入,景区内中英韩三语仅限于路标、导游图、景区名字,真正对红色历史的描述、启示等空缺巨大。

(二)多方角色的参与

多种语言带来的不只是版面的增加,更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笔者认为将这些内容糅合至互联网以“扫一扫”的形式出现可以极大地压缩成本,便利双方。尽管这些细琐事丝毫不妨碍国内游客正常地游玩欣赏,但对于国外游客这是传播白洋淀红色文化、雄安新区精神内涵最基本、最快捷有效的途径。站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游客难免会误入歧途,给国外游客造成不悦的体验和印象,致使形象大打折扣。尽管白洋淀景区已有文化和旅游局人员参与工作,但实际经营权还在当地农民手中,不能为国外游客提供相对专业的建议,也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持。

1 政府牵头

笔者认为,此事应由政府牵头组织指定任务方向,如机场、高铁、码头等地的宣传事宜,调动社会资源使景区获得流量支持,鼓励并支持相关专业的翻译员,导游等从业者竞争岗位。更能与高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定期相互派遣交流学员沟通交流提供意见,两者相互支持,获得新动力源泉组织不断壮大或可建立教育基地,红色久不忘,经典永流传的学术氛围是众归所望的。

2 企业主角

首先,当下是信息时代,是产品数字化兴起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将文创产品与数字化生产设计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和科技附加值,更好展现我国的红色文化。正因为“文化+科技”会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要将文创产品与数字化相结合,激发文创产品市场的活力,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弘扬我们的红色经典[3]。

其次,传播模式上,通过专业传播机构的介入构建一种新的白洋淀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即政府为主导,负责“顶层设计”,控制传播的内容和方向,而专业的传播机构则负责红色文化传播的具体执行,在全媒体平台建立弘扬和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的网络资源,形成全媒体宣传合力[4]。红色旅游又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同,具有一定的市场性,所以应当结合市场需要、进入市场渠道进行营销。通过出色的消费品进入内外游客手中不失为种宣传手段,并且十分有必要避免产品同质化,打造出以芦苇、荷花等为中心的“白洋淀”派景区特色,经调查,景区内消费产品只有一款外形酷似子弹、地雷的“嘎子酒”注册成为品牌,但除了包装则“泯然众人矣”,何不在酿酒工艺上增添荷、莲等代表元素呢?

再次,寻找例如抖音、快手、西瓜、Snapchat和Instagram等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发吉祥物,外语宣传片等IP。推广未来传播新形势,利用5G、AI、VR/AR等技术为白洋淀红色文化推广搭建数字英语平台,寓教于乐地传播红色文化经典,推出多语言平台游戏、中文英字动漫、音乐。与国际知名时尚品牌联名,推出工艺品、衣帽、织物等,为白洋淀拓宽国际接触面,使白洋淀立下高品质、有格调的品牌形象。

最后,拉动水上竞技赛事,提供各种比赛场地和休闲区域,减缓旺季淡季影响更可推出月票、季票,年票等。统一各种收费标准,制定唯一的门户双语平台,把握住英译文旅这一目标市场。

3 群众参与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初、高、大学生参与到英译的志愿活动当中也是件双赢的好事,无论是文案翻译还是口语引导,都能从中历练学习,既减低了运作成本,也能赚得良好口碑。同样宣传力量不容小觑,今有国外博主每日在各短视频平台面向中国人民分享各种国外的社交礼仪、餐饮文化、单词发音的tips,假以时日就会有中国博主面向国际友人分享白洋淀的红色故事和文化经典小贴士。更是为推动网络从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传播——网络经济两开花。

4 提高英译外宣质量

英译内容的质量,是能否贴合外国游客需求的最后一环,中文翻译的“信,达,雅”仍然是高质量的表现之一。目前外国游客对我国的大多数旅游资源还缺乏了解,官网从很大程度上构建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初始印象,成功的营销口号可以提炼和传播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所以营销口号的翻译最好信息定位准确,语言新奇凝练,捕捉境外游客的心理期待,深厚的语言功力能使译文的文辞雅致,而国际营销的视野更有助于真正的达意传神。外宣英译,必须做到满足英语受众的思维逻辑和语言习惯。其中包括翻译信息逻辑的转换和语篇信息重构的研究。对于原句逻辑不清晰的情况,译者必须绞尽脑汁凝练出原文准确的逻辑,熟练掌握来源语和目标语在语言逻辑上的不同,应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表达原文的逻辑涵义,使相应的译文符合受众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译文的翻译效果[5]。以白洋淀文化苑的导游面板为例,描述百种荷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国人便能意会其中境界,英译的“colorful,contests”却不能传达背后的意境,体现不出汉字文化的优越性,虽说侧重表达,但扩展出诠释的版本更具人文关怀。如若不能,便可精简去繁,以海南旅游岛官网的旅游口号为例,“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英译不应是“Sunny Hainan,Vacation Paradise”,而“All the sun,all the fun!”[6]会更能产生理想的旅游诱导效果。

四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环境的构成不仅仅需要三方协同合作,还要不断地吸纳借鉴优秀的管理经营模式,相信有能力建立起良好英译生态,不断提升文化输出“软实力”,尽早填补红色外宣空白,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助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为迈向下一个十年贡献力量。

雄安新区的成立是百年大计,高举红色文化外宣大旗,奠定双语基础,保持文化自信更展大国风范。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多方位、全覆盖的外宣翻译策略能为红色文化“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尽管英译建设工作起来看起来都是些“小事”,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期内的工作可能不见成效,而且充满变数,但在正确的道路上矢志不移地前进,总能把工作做得出色。英译生态一旦建成,将会引领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希望本课题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增添途径,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使内外游客感受白洋淀地区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白洋淀英译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某景区留念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小”的英译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