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竞合”发展模式探究

2021-11-21 03:33常慧丽
当代旅游 2021年3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竞合康养

常慧丽

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一 “竞合”发展模式

竞合(Co-opetition)是基于合作与竞争结合的经营战略,由商业竞争者合作能够受益的思想衍生而来。它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竞合思想后来被引用到区域旅游发展中。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指某区域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更大效益过程中的一系列竞争性合作行为,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利益主体应对更激烈竞争时突破行政壁垒展开广泛合作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经济行为[1],是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2],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二 攀枝花康养型农家乐发展现状分析

攀枝花市依据地方资源特色,率先提出康养旅游发展思路[3]。在2012 年完成了《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编制,确定了《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目标任务》,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康养旅游”。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和旅游推介活动[4],攀枝花提出的“康养”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攀枝花市一部分农家乐积极开展康养旅游服务,满足了冬日来攀进行避寒游客的需要,并依据需要进行了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从饮食和服务等方面针对性地调整,朝具有康养旅游接待功能的康养型农家乐发展。

目前,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客源市场较稳定、康养设施逐步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知名度逐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首先是规模效应不明显,无论是从接待规模和接待时间方面都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其次,客源市场季节性明显;再次,康养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康养型农家乐相关设施以适老性设施为主,与康养旅游要达到的“养身、养心、养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最后,康养主题不够突出,旅游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的农家乐康养旅游服务项目主要集中于吃和住,以传统的服务项目为主,专门针对康养需求的产品和活动还比较少,康体、保健、养生和运动等服务项目缺失,康养旅游效果欠佳。

三 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竞合”发展模式分析

竞合发展模式是竞争和合作的结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可以推动区域旅游整体发展,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攀枝花市地处攀西旅游区和川滇交界带,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旅游发展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极强,具备实施“竞合”发展模式的条件。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可以通过“竞合”提升品质、激发发展活力,实现旅游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目标。适用于康养型农家乐的“竞合”发展模式不仅包含竞争和合作两个方面,还包含“内”和“外”两个层面。

(一)竞争分析

1 内部竞争,提升品质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区县为竞争单元,各区县的康养型农家乐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影响力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确定发展思路,形成区县发展特色,推动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整体品质提升;第二个层次是以村镇为竞争单元,发挥村镇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打造特色康养旅游村镇,提升旅游吸引力;第三个层次是以单个康养型农家乐为竞争单元,从产品升级、设施完善、服务品质等方面展开竞争,建设特色康养型农家乐品牌并以品牌农家乐为龙头和榜样,带动村镇、区县乃至全市康养型农家乐发展和品质提升。

2 外部竞争,激发活力

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周边市州(如凉山州、西昌市等)同类农家乐竞争,通过分析与不同市州康养型农家乐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产品特色方面的差距,激发发展赶超的活力,推动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整体发展;第二个层次是与周边省、区(如云南省)同类农家乐竞争,分析不同省级行政区划中同类特色农家乐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借鉴经验并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康养型农家乐品质升级;第三个层次是与全国同类农家乐竞争,尤其是与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的农家乐相比较,以全国示范性康养农家乐为标准,以坚决不落后的发展决心和动力,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建设标准等方面积极发展和提升。

(二)合作分析

1 内部合作,共同发展

攀枝花市各区县、村镇和康养型农家乐经营者之间均可以开展内部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内部合作,形成以市、县(区)、村镇整体或旅游经营联合体的方式向上级政府申请政策、资金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也可以优势互补,向不同的营利性投资主体申请投资项目。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合作,在宣传营销方面形成资金、技术、渠道方面的相互补充,以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旅游者。另外,区域内还可以就康养型农家乐发展技术和技能展开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和服务质量。

2 外部合作,互利共赢

外部合作主要是指攀枝花市与周边市州、省内市州及周边省份的市州开展合作,在特色资源开发、宣传营销、打造旅游品牌方面,优势互补并结合各地优势资源和产品建设大型康养旅游旅游区或设计康养旅游环线,形成旅游宣传营销联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另外,还可以与攀枝花康养旅游的客源地开展合作,达成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意向,从相互参与对方大型营销招商活动、推动信息共享、引导旅游企业间展开合作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行动,共同推动地方旅游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

四 “竞合”模式下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发展思路

(一)合作发展,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区域内外合作发展,联合打造康养旅游区或康养旅游地,共同争取国家、省、市等不同级别政府旅游发展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优势互补,共同争取投资公司等不同旅游投资主体的旅游投资项目[5],推动康养旅游和康养型农家乐旅游发展。并积极争取在康养旅游发展的政策中,对关注康养型农家乐的发展和升级政策的制定,共同引导政府和投资主体从产业、人才、文化、信息等方面去推动农家乐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康养型农家乐的发展速度和品质。

(二)互利共赢,开展联合旅游营销

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范围,降低季节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区域内合作整体营销和与周边区域联合营销,既可以扩大宣传规模,还可以增强吸引力,提升营销效果。攀枝花市各区县间以及与周边地市应互利共赢,努力拓展旅游营销宣传新思路、新渠道、新形式、新方法,加大营销宣传力度,联手举办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旅游推介活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差异互补、游客互换、政策同推,在不断创新的联合营销模式下,互利共赢。

(三)竞合共存,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地方旅游发展的基础是符合市场需求、独具特色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应打破传统的“三餐+住宿”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的康养旅游群体,在分析周边地区康养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产业、独特景观和气候等资源优势,分层次和成体系地打造不同档次、不同主题,如三线文化康养、膳食养生康养、景观怡情康养等康养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养眼、养身、养心不同层级的需要[6],从产品丰富性和品质多层次方面提升康养型农家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以竞互促,打造旅游品牌

攀枝花市要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主题突出、设施齐全、服务良好的康养型农家乐品牌。品牌打造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塑造“灵魂”,要深入挖掘各区县、村镇的乡土文化特色,如乡村民俗、非遗传承保护等,将乡土文化和康养旅游结合,实现差异化竞争。更要重视品质的提升,康养型农家乐要充实乡土情怀和康养旅游内涵,紧贴游客精神放松和养生保健需要,提质升级、更新换代,接轨市场需求。还要重视环境保护,保护原生资源和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康养旅游环境。

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应坚持“竞合”发展模式和相应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品质和竞争力,助力攀枝花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竞合康养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我国高铁与民航的竞合关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攀枝花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分析
想像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之关系
浅析刑法中的法条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