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建构*

2021-11-21 07:21何中清
外语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域语篇话语

何中清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提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学术话语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理论视角。本文在分析现有学术话语分析框架并探讨学术话语属性的基础上,运用整合的方法,尝试构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研究发现,当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主要有3个:功能语言分析、“3×3”分析模型和MASUS分析框架。它们主要关注语域特征,分析维度相对单一。学术话语是一种多维现象,涉及4个方面的属性:语篇属性、语类属性、对话属性和社会实践属性。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综合考虑这些属性,区分4个分析路径:语域特征、语类结构、人际意义和社会批评。每个路径在分析层面和维度上均有差异。本研究对推动国内学术话语研究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1 引言

学术话语(academic discourse)泛指学术语境下的语言使用方式,包含多种形式,如教材、论文、会议发言、毕业论文、讲义和期刊论文等。近年来,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学术用途英语(EAP)在国内外的兴起,学术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类研究有助于揭示人们在学术或专业背景下如何通过语言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如教导学生、示范学习、传播思想和建构知识等(Hyland 2009:1)。

学术话语分析涉及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如语用学、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民族志学、人类学、对比修辞学和社会学等(Kaplan, Grabe 2002; Hyland, Shaw 2016)。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以下简称SFL视角)占有特殊地位。学术话语研究从一开始就深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以语言描述为其主要目标(Halliday et al. 1964)。经过多年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成为学术话语研究中“发展最完善的理论视角”(Hyland, Shaw 2016:9),同时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理论”(Monbec 2020)。当前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主要有3个:功能语言分析(Functional Language Analysis)、“3×3”分析模型和MASUS(Measuring the Academic Skills of University Students)分析框架。这些分析框架多偏重于学术话语的某一方面,无法全面系统揭示学术话语特征,且不能体现当前学术话语研究中的重要趋势。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现有学术话语分析框架并探讨学术话语属性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中的整合方法,尝试构建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为促进国内学术话语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学术话语研究

学术话语研究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着深厚渊源,从一开始两者就联系在一起。学术话语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深受Halliday等(1964)的影响。目前来看,影响较大的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主要有3个:功能语言分析、“3×3”分析模型和MASUS分析框架。其中,功能语言分析是基于语域理论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主张从语域的3维度出发分析语篇特征,每个维度对应一项特征,即语场—内容、语旨—风格、语式—组织(Fang 2010,何中清 2019)。而“3×3”分析模型是基于元功能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从语言的3大元功能出发,探讨各元功能分别在语篇、相(phase)和小句3个层面上的表征方式和特征(Humphrey et al. 2010; Humphrey, Economou 2015)。MASUS分析框架则依托语类和语域理论,旨在评估学生“以分析和批判的方式思考某一特定知识体系以及运用语言资源来描述这种思维的能力”(Bonanno,Jones 2007:2)。该框架从5个维度考察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素材使用、语篇结构和发展、学术写作风格、语法正确性和语篇呈现质量等。

可以看到,这3个学术话语分析框架在出发点、语篇维度、分析层面和分析维度上均有较大差异。它们关注的语篇维度都比较单一,多重视语域特征。另外,3者在分析维度上多以传统词汇语法形式和功能语义特征为主,没有体现当前学术话语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趋势,如人际意义研究的兴起(如Loghmani et al. 2020, 姜峰 2019),以及与短语学(phraseology)和型式语法(pattern grammar)等研究的相互融合等(如Kim,Yeats 2019; 李晶洁 卫乃兴 2017)。综上,当前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亟待在重新考察学术话语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反映当前学术话语研究中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以促进学术话语研究的发展。

3 学术话语的多重属性

在前人研究(如Bhatia 2004; Bunch,Willett 2013)的基础上,并通过系统梳理近四十年来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研究(笔者另文),本文发现,学术话语主要涉及4个属性。

首先是语篇属性。语篇属性是学术话语的核心属性。从一开始,学术话语研究的对象就是“作为语篇的话语”(discourse as text)(Bhatia 2004:32)。从语篇属性角度看,学术话语是一种“受限语言”,该受限语言出现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域特征,因而表现为不同的语域变体,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和新闻英语等。学术话语的语篇属性要求研究者探讨这些不同语域变体中的学术话语特征,并挖掘这些特征与语域之间的潜在必然联系。可以看到,这类研究将学术话语视为“静态的”语篇,主要在“语篇空间”(textual space)中进行,因而一般不考虑语境的影响,其研究重点是“与语篇成品构建相关的文本属性,而不是对这种成品的阐释或使用”(同上:33)。

其次是语类属性。Halliday(1978:133)首次提出“语类结构”的概念,强调这是区分“语篇”和“非语篇”(non-text)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之后,学术话语研究也开始从孤立的词汇语法分析转向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重视语篇与语境的相互作用(Swales 2001)。Martin等人(Martin 1985, 1992)进一步完善“语类”概念,强调语类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通过该过程人们以可预测的顺序结构使用语言以达到交际目的。可以看到,学术话语的语类属性指向“作为语类的话语”(discourse as genre)(Bhatia 2004:33),探讨学术话语的最终成品形式及其宏观语类结构。换言之,从语类属性看,学术话语表现为不同的成品形式,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项目申请书和教材等。在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同类成品形式的学术话语通常采用约定俗成的方式构建语篇,使其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宏观结构。因而,语类属性要求研究者关注学术话语最终以何种成品形式呈现,以及这些成品形式在语类结构上存在何种差异。

再次是对话属性。对话性是人类语言的根本属性(Bakhtin 1981:280)。对于作为语言使用的学术话语来说,对话属性也是其本质属性之一。近年来,学术话语的对话属性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学术语篇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客观性信息,在学术语篇中挖掘人际互动的主观因素,能增加成果的可读性并激发目标读者的兴趣(姜峰 2019:52)。从对话属性看,学术话语构建语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帮助两者进行人际互动,建立协商一致的人际关系。通过聚焦对话属性,研究者可以挖掘学术话语中的人际语言资源,揭示作者如何在学术话语中引入作者声音(authorial voice),协调不同观点,以及如何说服读者并与其建立纽带等(Loghmani et al. 2020)。

最后是社会实践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s),源于社会实践活动(Halliday 1978:2),因而学术话语也带有明显的社会实践属性。从社会实践属性角度看,学术话语一方面是各类学术和专业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这些社会活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社会实践属性注重进一步挖掘学术话语中语境的作用,聚焦“作为社会实践的话语”(discourse as social practice),研究重点“由语篇输出转向语境特征”(Bhatia 2004: 20),关注学术话语中语篇和语境之间的互动,以及语篇意义中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等。可以看到,社会实践属性要求研究者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social space)探讨学术话语特征(同上),通常结合批评话语分析(CDA)的方法(Fairclough 1995),研究内容涉及词汇语法结构、语气/情态和语类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学术话语的4个属性之间并没有一清二楚的界限,它们互为关联,存在很多互补和交融的地方。学术话语分析需要在充分考虑这4大属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范式,从不同角度揭示学术话语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特征。

4 学术话语分析范式

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区分4个分析路径。首先是语域特征分析路径。该路径探讨学术话语中的语篇属性,是SFL视角下学术话语研究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析路径。从分析层面上看,语域特征分析主要在学术话语中的词汇语法层面上进行,关注的是特定词汇语法结构的特征及其分布与学术话语语域特征之间的潜在联系。

该路径中的分析维度主要有3类。第一类是特定词类和语法特征。这是语域特征分析路径中研究者们最先关注的分析维度,包括代词、时态、被动语态和各句法成分(状语、主语、宾语)等,其研究重点是这些特定词类和语法特征在学术话语语域变体中(如科技语篇)的分布规律;第二类分析维度是各种功能语义特征,如及物性、主位、衔接、情态、信息结构、衔接和语法隐喻等。它们大体上是前面提到的功能语言分析所关注的内容,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探讨语篇中意义和语言之间的联系;第三类分析维度是词块(lexical bundles)和多词构式(multi-word construction)以及各类程式语(formulaic language)等。可以看到,语域特征分析中的具体分析对象可以是词汇语法层面的任何结构,如单词、词汇分布、语法特征和句法构式等(Biber, Conrad 2009:56)。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该路径中的分析维度越来越细化,逐渐融合短语学和型式语法的研究内容,研究者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探讨特定词块或词汇语法型式在学术话语中的分布和特征(如Alangari et al. 2020,李晶洁 卫乃兴 2017)。

其次是语类结构分析路径。该路径探讨学术话语中的语类属性。该路径的研究重点是识别和描述语篇中存在哪些不同阶段,以及这些阶段涉及何种类型的目标导向模式或修辞结构以达到交流目的(Martin 1992:505),因而该路径包括语境、语篇和相3个分析层面。其中,语境层面可以揭示文化语境如何对同一文化中的个体产生影响,使其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建构语篇;语篇层面的分析能帮助了解不同成品形式的学术话语的宏观语类结构;而相层面则能进一步深入进行语类结构分析,探讨某个语类的学术话语中具体语步(move)和步骤(step)的特征。在分析维度上,由于SFL视角下的语类理论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SFL视角和ESP视角下的语类分析之间的互补性(Bloor 1998; Hyland 2002; Wingate, Tribble 2012),该分析路径不仅探讨连贯(coherence)和语类的宏观结构,还需要融入ESP视角下语类分析中的语步和步骤分析,进一步细化分析对象,关注具体语类中各组成部分的内部结构潜势。

再次是人际意义分析路径。该路径探讨学术话语的对话属性,旨在揭示学术话语中的人际意义资源,探讨这些资源如何在学术话语中建立作者与读者,或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商,表达不同的人际功能。因而,同语域特征分析一样,该路径的分析层面主要也在语篇中的词汇语法上。在分析维度上,该路径不仅关注传统的学术语篇中的评价性资源,如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抽象名词、评价性形容词(evaluative adjective)和转述动词(reporting verb)等,也注重探讨学术语篇中的“立场”(stance)、“元话语”(metadiscourse)和读者带入等。这些新的研究维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思想的影响(Biber 2006, Hyland 2005),因而均属于人际意义研究范畴。目前,这类研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SFL视角下学术话语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Coffin, Donohue 2012)。

最后是社会批评分析路径。该路径探讨学术话语中的社会实践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讲,该路径是对上述3个分析路径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将相关研究内容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中进行重新考察和分析,挖掘学术话语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征。因而,从这个角度上看,该路径的分析层面包括语境、语篇、相和词汇语法,尤其以语境为其核心层面。该路径中的分析维度非常广泛,主要包括3个方面。其一是采用CDA的方法考察学术话语中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诸如及物性、名词化、主位和情态等的功能语义特征,探讨学术话语中蕴含的权利、身份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Hyland 2009:40);其二仍然是在CDA的视角下,考察不同语篇间或不同语类间的混合与交融,进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或话语间性(interdiscursivity)研究;最后则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尝试整合“基于语篇”(text-based)的SFL视角和“基于实践”(practice-based)的学术语言能力视角(academic literacies),在分析学术语篇特征的同时探讨与之相关的重要写作实践活动(Gardner 2012)。可以看到,这些社会批评分析中的维度体现了话语和社会实践的融合,使研究者们有可能以跨学科或超学科的视角进行各种界面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 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强调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主张借助语料库和相关软件,采用“混合”方法,融合定性和定量分析(Flowerdew 2005);在语料类型上,除传统的笔语语料外,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框架顺应当前研究趋势,重视口语、多模态和学科话语语料的使用。这有助于拓展学术话语研究的内容,推动其向多维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现有学术话语分析框架并探讨学术话语属性的基础上,运用整合的方法,尝试融合学术话语研究中的不同理论和视角,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短语学、型式语法、局部语法、批评话语分析和批评语类分析等,构建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范式。该范式综合考虑学术话语的多重属性,区分4大分析路径:语域特征、语类结构、人际意义和社会批评分析。这4个分析路径在分析层面和具体分析维度上均有所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互相交融,形成互补。事实上,越来越多的SFL视角下的学术话语分析采用了“多重视角”(multi-perspective)或“多维方法”(multimethod approach)(Bowles 2012),融合不同视角和方法,同时关注多个分析路径中的研究对象。SFL视角下学术话语分析范式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学术话语分析,促进国内学术话语研究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域语篇话语
画与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论纲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