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①

2021-11-21 14:44郭昊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观念体育教师

郭昊林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1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成绩为重,只重视文化课程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体育教学,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深处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学校就不会对体育教学进行过多的投入,教师就不会仔细认真地探究体育教学模式,大学生也不会认真对待,这必将造成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落后,甚至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不能适应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对此,首先要让教师和大学生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1 促进体育兴国战略的实现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振兴的重要战略,其中就包含着“体育兴国”的重要内容。当下,由于传统不重视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某某软件公司年轻员工猝死的新闻,让人很是心痛和惋惜,正值青春年华,却因为身体素质差导致死亡。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要重视体育教学,打消传统的消极观念,积极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和学习中,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促进了“体育兴国”的实现。

1.2 促进和落实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

受到成绩为一切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学校和学生从来不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只注重考试成绩,这就造成学校对体育教学不进行设备上的投入,教师对体育教学不仔细认真地探究教学方式,家长不关心孩子的体育技能和锻炼,大学生不能养成天天锻炼的好习惯,也不重视体育锻炼,最终将造成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效率的低下,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达标。对此,要落实好新课改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发展观念。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

长久以来,受到传统只重视文化课程知识学习的教学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不重视。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比较少,学校用于学生体育训练的场馆和设备不足,体育代课教师也不会探究出适合于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上心,如此一来,必然会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不能有效进行。

2.2 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得不到重视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这和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差别不大,依然是以知识教学为重点,这种体育教学只是片面地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技能动作的模范,学生只进行枯燥的模仿,没有从中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和传递的意义,从而学生就不能拥有独立的锻炼意识,也就不会养成独立锻炼的习惯。可见,当下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独立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不能养成天天锻炼的好习惯,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2.3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和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观念和中小学体育教学观念几乎没有多大差别,都是按照陈旧的课本内容进行体育教学,而这些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比如,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依旧是篮球、乒乓球等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必然造成大学生的不重视。而教师也是一味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教学,不能对课程进行创新,以新颖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即使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但是很多内容都因时间和设备场地的限制而得不到实施,在课堂中都不能开展,课后大学生就更不可能去独立进行训练,使得大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就不能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3 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极大的飞跃,不同于以往受到科学技术、教育资源的支持。现如今教育部门已经对高校体育投入了巨大的投资。因此,目前对高校体育发展影响较为严重的当属高校内部的课程管理工作。

3.1 体育教师的态度

我国各阶段各学科都深入应试教育机制,教师和学生都过分注重对文化知识的提升和对成绩的追求,虽然教育部对五育并行的教育理念极为重视,但并未真正落实到高校教育中。甚至包含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本身也认为体育课程只是辅助课程,对课程的意义认识不足,并在教学过程中未贯彻落实体育教学理念,如提升身体综合素质。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只是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下放松的方式,认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远比提升身体素质重要,因此在很多高校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并不会教育学生如何提升身体素质,只在课程前期组织学生跑步热身,热身结束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如此学生也不会过分重视体育课程。

3.2 学生兴趣不全面

高校多数学生对体育都持有消极态度,缺乏学习兴趣,不同于初高中学生,高校学生已经成年,已经形成相对独立成熟的思想,仅依靠体育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并没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课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针对性的课程,而是统一的体育课程,这就更难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热爱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抗拒心理。其实不只是体育课程,高中的文化知识与大学的文化知识有本质上的区别,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开展各学科教学前都应该首先向学生讲解该专业知识的社会意义,使学生对各学科学习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3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

虽然高校体育教师在学业研究上都有显著的成就,但其教学水平并非能得到学生的满意和认可。不同于文化知识的传输,体育课程的要求更为具体,要求教师逐个引导,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仰卧起坐运动的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都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多故步自封,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并不注重自身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无疑是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4 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教育部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关注充分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从而为社会输出综合性人才。

4.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决定学习结果的关键,任何阶段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了解各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对自身成长的作用,高校体育也不例外,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高校学生本就对体育课程没有正确的认知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赛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精神,使学生深入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原因和体育课程本身的意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促进体育课程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

4.2 丰富课程类型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多为统一设置,并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体育项目分类,而大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众口难调,统一开展课堂教学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应在同一院系内对体育课程进行明确的分类,如篮球课程、排球课程,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并在班级内组织体育比赛,如此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更为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从而真正落实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以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4.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体育的发展与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了解先进的体育项目,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因此,当前高校对体育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知识面。为了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工作,也可以邀请体育界的专业人士定期对高校体育教师做教学汇报工作,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4 定期组织体育赛事

为了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高校之间或校内各学院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体育赛事,如乒乓球赛、篮球赛等,首先组织学生报名参加预选赛,预选赛排名靠前的学生可以组队参加校内院系之间或学校之间的对赛,并组织其他学生组成啦啦队,让学生都能亲身参加体育赛事的全过程,为集体荣誉而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贯彻体育精神。

强健的体魄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并致力于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为促进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为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供良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观念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坚持系统观念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锻炼
新发现
当观念成为艺术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