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改革的五个关键词①

2021-11-21 14:44张力陈宗科龚水灵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之德立德素质教育

张力 陈宗科 龚水灵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雅安 625000)

1 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词

1.1 健康第一

学校体育“健康第一”这一提法主要从两份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中衍变和抽取而来。两份文件更是当下学校体育倡导和推行“健康第一”的主要政策和文本依据[1],是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王宗平和丁轶建指出,“健康第一”不仅是体育理念,更是体育实践。要将教授体育知识、运动疲劳监控、运动伤病预防和保险融为一体,构建多元化的“学”“练”“赛”实践体系[2]。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既有历史的溯源,又有理论的支撑,还有实践的验证。所以要继续加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1.2 立德树人

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运动技能,更深层次的核心作用在于立德树人。它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包括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坚持不懈等品质。季浏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与前瞻》中提出: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运动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切身体会到如何与他人进行公平竞争, 还可以提升自己在复杂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在运动情境中培养勇敢顽强、团结奋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品格,这对其在未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有裨益,更有助于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该文对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充分表明了学校体育在当今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价值[3]。通过对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立德树人”在学校体育方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教师之德,也就是师德;二是立学生之德,也就是学生的体育品德。

1.3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由于深受中国当前社会主导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顽疾。李新威和李薇指出,对外,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沦为“鸡肋”。对内,学校体育也难免被应试影响,“考试达标”变为学校体育的关注点[4]。很多人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作是对立的,这样是不妥当的。应在思想战略上做出改变,正如毛振明所说:“从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推动素质教育”,这样才是可取的方式。

1.4 三无体育

“三无体育”是根据中国体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3个问题进行的凝练解释,是指“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季浏在2019年国际课程与教学大会上对“三无体育”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5]。此模式的要求是每节课都要有体能练习,每节课都要有战术的教授和比赛,更加倾向于设置多样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去练习自己喜欢的项目。体育课程要结合技能进行战术意识的教授。学校设置系统的训练周和比赛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赛事中。

1.5 运动安全

体育课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是以身体为主导的课程,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做到把运动安全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提到“运动安全”,又不得不提到季浏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模式中所提到的“每一节课的运动密度在75%左右,运动强度达到140~160次/min”遭到了专家学者的质疑[6]。为了确保运动安全的有效实施,必须在法律条文上下足功夫。黄婷婷在《校园运动安全立法研究》中提出《校园安全条例》,条例中多个法条完善了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了法律纠纷的解决措施[7]。

2 学校体育改革的未来展望

2.1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青年兴则国家兴,体育兴则国运兴。”我国青年一代只有注重身体健康,国家才有未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既有历史的溯源,又有理论的支撑,还有实践的验证,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长期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一定要做到课内与课外体育相结合,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改善学校体育环境,支撑健康学校建设。弘扬健身运动产业,发展体育保健课程。

2.2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德育为先的方向

“立德树人”是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的重要内容,做好“立德树人”的任务首先要立好教师之德,也就是师德。作为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体育职业素养。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要处理好竞赛与教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要立好学生之德,要全面贯彻好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3 坚持应试教育的逐步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的顽疾,但不得不承认其符合当下的国情。无论是高考制度还是课程设置的大改,在中国都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不应该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当成对立的,应尝试从思想上做出改变。毛振明所提倡的“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推进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搞好体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2.4 推行体育赛事周的创新制度,解决“三无体育”的危害

推行体育赛事周的制度是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学校每隔3周就迎来一个赛事周,各专项队队内在一周的时间里交叉比赛。每一个赛事周相当于一个分站点,拿到分站点的冠军获取相应的积分,最终期末设置总决赛,赢得冠军学校进行校级表彰奖赏。以此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三无体育”的危害。

2.5 遵守科学锻炼基本要求,解决运动安全障碍

近些年,因为运动测试而导致学生身亡的新闻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体质不佳或者患有先天性隐疾,短时间内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所造成。笔者认为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决运动安全的问题:一是细化运动安全方面的法律条文,让各种运动事故有法可依。二是学校同意购买学生意外事故保险,为学生自身安全填上一份保障。三是规范入学健康体检,排查学生的隐形疾病。

3 结语

浅谈了学校体育方方面面的问题,期望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做出一定的贡献。作为一名热衷于体育事业的体育研究者,真诚地希望改变大众对于学校体育的顽固看法,也希望学校体育在无数体育科研者的推动下能够蓬勃发展、化茧成蝶。

猜你喜欢
之德立德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常修“四为”之德
道德经
长幼有序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