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策略

2021-11-21 18:19刘芬妮南京君润美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31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

刘芬妮 南京君润美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引言

集团企业是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团体公司,经济活动过程具有复杂性,需要承受来自内部和外部多个方面的风险。要想规避风险,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要做好内部控制。因此,集团企业应加强管理改革,强化内部控制力度。

一、新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经济活动特点

集团企业资金基础雄厚,在资金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可通过内源性融资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且集团运营模式能形成更大品牌效益、规模效益,突破有限经营规模,狙击竞争对手[1]。

从集团企业经济活动特点来看,由于集团企业资产结构复杂,具有多产业、多所有制特点,经济业务繁杂[2]。尤其跨区域、跨业态经济活动中,涉及利益相关方多,易发生各种管控风险问题。若财务管控不当,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无法客观反映集团真实财务情况,势必要对集团管理决策造成误导。因此,集团企业要采取内部控制,保护股东和集团利益。

二、新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增强集团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达到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风险最优化

集团企业因不确定影响因素颇多,在经营、投资、融资、筹资的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风险。如,筹资风险、债务风险、经营风险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时会给集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陷入危机泥潭之中无法自拔。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严格监控集团内部财务行为,检验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行为合理性,及时确认财务决策落实情况,便可增强集团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实现经营目标的确定性

新经济环境下,中国迎来快速发展的浪潮,各行各业高速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且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结构发生变化,利润空间缩小。集团企业要想保持优势,就要降本增效。而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合理优化成本结构,减少资源浪费,杜绝次品效应,增强集团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实现经营活动的目标效果。

(三)保证集团企业资产安全,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集团企业经济活动不仅涉及母公司、子公司,还会涉及大量合作伙伴与供应商。若缺乏有效内部控制,相关利益方受到利益驱使,易做出违规违纪行为。例如:财务造假、资金占用、公款私用等。而实施内部控制,制衡权力与责任,监督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检验资金使用效益,便可遏制集团内部经济活动中的营私舞弊,防范资产外流。例如,在资产管理中,定期清点资产,并形成书面报告,便可避免账实不符,防止资产私自处置,保障资产安全。

三、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集团企业有资金优势,长期处于产业优势地位,经营管理中普遍关注项目管理、投资管理、现金流管理,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内控意识淡薄[3]。目前,很多集团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目标,无计划,没有做好内部控制前期准备工作,内控效能发挥极其不明显。例如,集团资产管理中很少进行事前控制,资产闲置、浪费问题层出不穷,超预算执行屡禁不止。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管理漏洞颇多

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力度。但很多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内部控制基础环境。例如,一些集团企业的相关制度可操作性差,导致管理漏洞多,内部控制建设与业务内控衔接度不高,风险识别、处理效率低、效果差,无法确保管理质量。

(三)缺乏专业内部控制队伍,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集团企业财务工作中涉及融资、筹资、投资、税务、授权、预算、成本、资产等诸多要素。然而,诸多集团企业人才结构失衡,仅重视高级人才储备,不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队伍。

(四)内外审计存在严重缺失,内控失效问题突出

内部审计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确认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与执行进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实效性,缺少相应审计,内部控制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但很大一部分集团企业没有独立审计机构,更没有开展针对性外部审计,审计结果不客观、不权威。且审计机制不健全、制衡性差,最终造成内部审计无法对内部控制形成实质影响,导致内控效果大打折扣。

四、新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策略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规范管理流程

新经济环境下,风险因素增多,加强内部控制势在必行。因此,集团企业应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应结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集团内控流程,制定内控章程,进一步明确内控标准和要求[4]。另外,要结合集团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计划,合理设定内部控制目标及任务,强化内部控制前瞻性,做好事前控制。此外,要提高内部控制覆盖范围,将其覆盖到集团经济活动全过程,使内部控制常态化。如,预算管理方面,要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进行全面管控,加强预算审批,认真核实预算相关经济资料,做好预算执行监督,严格规范超预算流程。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细化管理内在要求

集团企业要想强化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首要任务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首先,集团企业要结合集团经济活动规律,量身制定与企业相互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明确关键岗位职责,明确相关经济责任,使信息与沟通在企业内能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确保信息在企业内、外部之间能进行有效沟通。为了避免形成信息孤岛,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一些与时间速度赛跑的重要信息,可以越级进行传递反馈。其次,要对内部控制制度标准、指标进行调整,对新经济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做出界定,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依据,使内控有据可依。最后,要不断对制度内容通过更新迭代进行优化。制度执行过程中,要积极检验制度的适用性、可行性,减少管理漏洞,同时防范舞弊、减少损失、细化管理内在要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集团人才结构,提升企业自身防范风险能力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具有较强复杂性、特殊性、专业性,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有较高要求。因此,一方面,集团企业应围绕发展战略,贯彻中央的人才强国战略,优化人才结构,做好外部人才引进及现有人员培训,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重点关注其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对试用员工严格考察,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使其成为一批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法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例如,进行大量经典案例深入而又详细地剖析学习,开展相关项目专项教学,通过完成极限项目任务来锻炼各项实践实战能力。在培训过后,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量化检验培训效果,全员全方位重视培训学习,共同提高专业素质和各项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为规避财务风险、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应实行重大风险预警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提前预测风险[5]。让企业有一定量的资源冗余,可以让企业在面对未曾预见到的冲击的时候,能够显得更加从容,且变得有弹性,能驾驭得住风险。

(四)强化内外审计力度,促使内控真正落地

如果说内控是“点”,风控是“线”,那么内外审则是“面”。要想使内部控制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对财务行为产生实质影响,就要强化审计力度。首先,集团企业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不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只发挥绩效管理、经济监督、责任鉴定功能。要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绩效考核,确认内部控制进度,对内控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对岗位责任履行情况进行鉴定,确保岗位责任得到有效履行。其次,内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审计标准、审计重点,出具客观审计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加深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报告的联系,利用内部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逐步规范内控流程,促进内部控制的持续优化。最后,要开展定期外部审计。可委托符合资格的外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增强审计权威性。

结语

面对新经济形势,集团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增强内部控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制或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目前,很多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还需不断强化完善。因此,为强化内部控制效果,集团企业应积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外审计力度,引进专业内部控制人才,优化集团内部的管理环境,尽快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