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谢赫“六法”对中国画的影响

2021-11-22 02:42
新疆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六法顾恺之画者

□ 韦 钦

一、论气韵生动对用笔的影响

荆浩在《笔法记》中指出画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他以少年和老人的对话的形式叙述,借老人之口来表达他对国画中气韵的看法。物象虽然审度要取其真实,可是不能太拘泥于实物,似,容易做到,真,难以达到。似是达到了它的形态,却没有了气韵。真是气韵和物象俱在。但是气韵若赋予奢华富丽,移给物象,物象就死了。这便是国画的魅力所在,有了气韵,便有了意境。齐白石所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与荆浩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荆浩指出,如果要培养生动的气韵,首先在于心,在于用琴棋书画来代替杂欲。从不惑、不俗、凝想、创真、变通等几个方面阐明气韵的意义:“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墨采自然,似非因笔。”

作画者需要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景物,如云雾是表现气韵的一种方法,但云雾不能太多。《笔法记》又指出:画分神妙奇巧四类。神是自然而然氤氲而成,妙是思索天地能够画出万类的性情,奇是与实景一样却没了想象,巧是雕琢太过流于俗气。对于气韵应当自然而然氤氲而成。吴道子和他持同一观点,吴道子的画具有灵动飞天的势态,是自然用笔,心无顾忌的画。

《捣练图》局部

荆浩认为,画若没有了气韵是难以改正的,无气韵便是无形的病,有形的病是指花木和时节不对,屋小人大,树比山高。有形的病尚可以改,无形的病指的是气韵都没有了,物象全是乖张的,笔墨虽然有但是像死的。

所以用渴笔表现萧瑟,用湿笔表现雨后初晴。山水气韵的表现多在于画云雨雾,和山间之木花叶草相映衬。看起来似真似幻,不为物象所困,又氤氲而生。

二、论古中国画骨法用笔之异

(一)师资传授及自身领悟推动骨法用笔不同

自古评论画的,以顾恺之的画最为推崇,顾恺之评论魏晋画人,对卫协推崇备至,究其原因乃知卫协的画不下于顾恺之。比如卫协的画,狐狸头骨之刚方,得王羲之肯定。龙头所用笔之劲道,谢赫赞赏之。所观谢赫评论最为中肯,李嗣真反驳谢赫:“卫协的画不应该在顾恺之之上,殊不知顾恺之是卫协的老师。”其实并不能拿师承关系来评论画的用笔高下。今天看来,卫协师从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陆探微专师从于顾恺之,这些画者各有师承,相互学习,有的领悟很快,有的要反复琢磨,有的只学习一种门派和笔法,有的拜师广,博采众长,有的沿袭前人的风格,有的发扬自己的画法,细看来笔法是有异的。

(二)地域不同推动骨法用笔不同

骨法用笔不同,首先是地域与所见不同,比如董源久居江南,多画江南山水,连绵不绝,清秀淡雅,并擅长使用温和委婉的披麻皴及横卷构图。李唐久居北塞,所见北山万壑高耸,多使用竖卷以表现北方山水的雄强气魄,董伯仁画台阁为胜,展子虔画车马为胜。李嗣真:“董伯仁能比得上展子虔所画车马,展子虔却画不出董伯仁的南方楼阁。”所以说,服饰车马,风土人情,由于年代不同,南北有别,所以观画和创作时一定要仔细审视。

(三)画家背景不同影响自身用笔

研究画者用笔首先要了解画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唐代崇尚“以肥为美”,所画《五马图》皆为肥马,《捣练图》皆为肥宫女,一般人认为唐画有些古怪,其实并不能这样去看,实在是社会背景影响了审美观,审美观又推动着中国画的发展。宋代的画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宫廷画,为了迎合皇帝的眼光,所画靡丽详尽,再加上所在宫廷画者待遇优厚,笔墨绢帛不缺,自然笔法繁密。一种是在野的文人画,郁郁不得志的,比如杨无咎所画《四梅花图》,全然用水墨铺陈,疏疏淡淡,宋徽宗评他是“山野村梅”,纵观扬无咎的性格是不慕荣利,清高孤傲,不会因为皇帝的眼光而改变自己特有的画风,所以时人赞颂“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元代的山水画很少画人物,大多是萧瑟寂寥的景象,并且多用渴笔,这是因为元代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将科举暂废,文士没有人脉关系便没有了晋升的通道,在野居多,所以画者个人命运也影响着用笔。明代给人印象最深的徐渭用大泼墨以及狂草式的笔法入画,给人以愤懑磅礴的视觉冲击,这与他一生精神上受到了打击并且对世俗有着很不屑的感情。明末清初的朱耷和石涛有着国恨家仇,画中多表现枯萎冷峻的景象,让我想起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画也一样,画者的风格笔法融入了画者自身的经历以及对当世的看法。

《五马图》局部

三、如何经营景物位置

(一)经营位置的意义

经营位置是处理景物关系,对于国画构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国画构图一般分为长卷与竖卷两种形式。长卷多表现山脉的连绵,“三远论”将位置表现为平远、高远、深远,对于近景和远景多以浓淡法来处理。纸张的形状与大小影响着景物位置的选择。经营位置也会影响到观者的心情,以《万壑松风图》为例,给人的印象是高山深林的深邃。以董源的《潇湘图》为例,给人的感觉是平静山峦的淡泊。

《万壑松风图》

常见的画分斜对角式,上下式,满构图式等。斜对角多见于马远和夏圭的画,写山川之一角;沈周所画《渔父图》便是上下式,中间有大幅留白;中国画不提倡满构图,即使有满,还需要在山中镶嵌云朵,并且喜欢大幅的留白。

(二)留白对经营位置的影响

留白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它给鉴赏者以空间上的想象。齐白石画作多使用留白,不只是烘染云朵,还有大幅江面的留白,以及背景的留白。经营位置,就必得通过留白来控制画面的水墨氤氲效果。

(三)经营位置对物象的控制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所表现的是突出人物淡化山的背景,然而郭熙在《临泉高致》中指出,人是不能大于山的,为了突出人物,可以将远山画得缥缈一些,王维说“远山无木”,也是一样。经营位置可以控制物象的远与近,用虚与实来表现。

四、应物象形对中国画创作的启迪

(一)神似与形似对应物象形的影响

中国画讲究神似,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开始,最重要的是他的点睛,他画佛像,未点睛时,人们看没有什么,当点睛时,便觉得墙壁生动起来了。给桓玄画像时,添上了胡子,使得桓玄顿时精神了许多,并且在诸多人物画中体现了人物的性格。他主张神似与形似结合,不只是体现外貌特征的相像,更多的是表现人物的内涵。

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还有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之内在的东西,不流于表面,深刻的内在实难用笔,正如古人云“画龙画虎难画骨”,骨气骨韵是最令画者向往的境界。

气韵与应物象形是连在一起的,中国画若强调真实便没有了气韵,“似像非像”看似有些玄妙,其实是气韵生动的根本。

(二)应墨象形对泼墨画的影响

《千里江山图》局部

泼墨是将墨水泼洒在纸上来晕染意境的一种绘画技法。中国很早就有泼墨的先例了,相传唐代王洽,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由于古代碍于纸张泛黄不易保存,年代久远的泼墨画往往变得黑重,画家慎用泼墨形式,后来张大千发展了这种泼墨形式的山水画法,它根据墨迹的走向来赋山石,不见污浊的迹象,墨挥洒成何样便把山石绘成何样。

所以,对于泼墨画来说,“应物象形”改一字便成应墨象形,是可以释读泼墨画,对泼墨有理论意义。

五、从随类赋彩推动中国山水画种类

(一)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兴盛于唐代,以诗画家王维为代表。董其昌将王维视为南派山水,其实不然,南派山水也有青绿设色的,不应以丹青来区分派别。在中国古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是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常用的。“墨分五色”不止是五种颜色,它的意思是,随着墨色的浓淡可以分为无数种颜色,而颜色取决于水的多少。古人时常觉得丹青是点缀,很长时间认为水墨是正统,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宣纸和丹青的质量影响画的质量,通常我们所见的青绿设色的画颜色越来越黯淡,但《千里江山图》不同,因为它是宫廷画,所用材质为绢帛,颜料也是高档的。考虑到种种因素,以及水墨画流传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水墨便成了文人画的主流。

(二)小青绿山水

小青绿山水如果用法得当人以清新秀润的感觉,现代画家林锦荣所画小青绿山水全幅以极淡青绿设色,初见时淡淡的缥缈,好像置身于其中,有青翠秀润的风,作品多为团扇,夏日观赏,便觉清凉无比。

(三)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

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最突出的当属吴门画派的仇英。仇英的画多用很浓的颜色,他是油漆匠出身,他是油漆匠出身,一般在墙上作画的时间长,喜好浓烈的色彩,所画风格自成一家。青绿和金碧如果使用得当会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

张大千所画其中就有金碧山水,是用金色的颜料点皴勾勒边缘加以美化画面。

(四)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是黄公望所创,他以赭石色为点缀,以淡黄色入墨,烘托山石的质感。

六、传移模写

(一)传移模写对古画流传的影响

古代没有照相机,对于已经流失的画只有先传移模写下来,唐以前的纸张能保存下来已经很难得,都说纸寿千年,其实不然,宋代的画发黑发污,更不必提唐代的画。传说吴道子没有一幅真迹流传下来,因为纸已斑驳陆离,都是后人补缺以及临摹的。

墨虾图 齐白石

根据创作者的动机可以发现,传移模写有许多原因,除了为书画流传而作,也有为学习笔法而临摹,还有是为了获利而制作赝品。最后一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在传移模写过程中有大量的赝品流入市场,这就需要画者有德,不为利所动。在落款处题:“为学此画墨法而临作”。直接言此画临摹。

(二)临摹对学画者的借鉴

临摹一幅画,首先是观赏它的气象,有了大致的布局再仔细研习笔法。武宗元临吴道子,黄公望之临董源,沈周与董其昌之临黄公望,齐白石临朱耷,张大千遍临诸家。除了临摹画,学习画的技法,还需要活学活用。临画不是死学,死学而没有融会贯通,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无法独立成派,便失去了临摹的意义。齐白石指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便是此意,如果只因袭前人但没有走出来,是很可惜的,因此学画需得“从古人入,从今人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体会与对笔墨的理解。

谢赫的“六法”对于现当代画者仍有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并且将六法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去理解,张彦远阐述六法是相互联系却无法面面俱到的。我们应当完整全面地把握中国画艺术,不光面对作品,还要了解画者的经历,将他的心灵与画联系起来,创作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虚心学习前人的优点,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全面理解国画艺术的精妙之处。从淡墨缥缈中陶怡心灵,从浓墨重彩中体验激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六法虽难以盖全,但我们通过对六法的学习、实践可以提升对中国画的感悟。

猜你喜欢
六法顾恺之画者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浙江省嵊州市弘播实验学校党支部工作“六法”五星争先
《洛神赋图》之三
西汉秘密花园
撕画
顾恺之募捐
顾恺之的“痴绝”
美丑当辨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
美丑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