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太原市体育场馆运营状况调查

2021-11-22 04:18左鸿滔宋昱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太原市所有制

左鸿滔 宋昱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全球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体育产业也遭受重创,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场馆业自然不能幸免。疫情发生后,各大体育场馆纷纷关闭,与之相关的体育培训、体育赛事、健身活动等也相继取消,而体育场馆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运营面临更大危机,如何解决闭馆期间场馆的高维护费、折旧成本、工作人员薪金、客户流的稳定等问题,值得思考。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了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态势,体育场馆也逐渐恢复运营,而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使得场馆实现最大化运营也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该调查走访了山西省太原市3种类型的体育场馆,分别是国有体育场馆、私营体育场馆和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以期根据不同性质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与应对措施,为日后其他体育场馆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中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参考[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国有体育场馆、私营体育场馆和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3种类型的11家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索并阅读了国内各地针对新冠疫情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各类体育场馆运营的政策背景和国内各地体育场馆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经营状况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采访了山西省太原市各类体育场馆的所有人、经营人员、体育部门有关负责人等利益相关者,通过团体访谈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探究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体育场馆的运行现状和相关痛点问题,最后将访谈内容整理为文字记录并进行总结。

1.2.3 实地调研法

通过走访太原市的各类体育场馆,笔者亲自体验并观察各类场馆运营的恢复情况,探寻新冠肺炎疫情对相关体育场馆运营产生的具体影响。

2 太原市体育场馆单位主体概述

根据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产品的所有主体、经营管理模式及人员比例等内容的不同,将山西省太原市的体育场馆划分为国有体育场馆、私营体育场馆和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3种类型。国有体育场馆以服务社会为主,其投资拨款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运营主体大都是事业单位[2]。私营体育场馆是由个体或者公司完全控制经营的体育场馆,其经营更加注重场馆的经济效益,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更大。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是由私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签订合同,双方共同经营,该类型场馆不仅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也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模式的特点是,既可以保障经营方有较大的自主经营权,也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享受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3 疫情背景下体育场馆业的现状与问题

3.1 国有体育场馆

在此次疫情期间,国有体育场馆充分体现了其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当疫情发生后,场馆主体可以第一时间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做出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避免聚集性活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在政府相关政策与财政的支持下,国有体育场馆可以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房屋场地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和人员经费等定项补助,在场馆闭馆时保证场馆职工人员的工资发放和场馆维护费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情给场馆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国有体育场馆本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因此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其并不过分依赖消费者的消费,所以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3]。据调查发现,在国有体育场馆恢复营业后,场馆客流量均较往年同期有所上涨,甚至部分场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其原因一部分来源于部分体育爱好者的“报复性消费”,受疫情场馆封闭的影响,许多体育爱好者在此期间无运动场地可去或者是选择居家健身,因此在场地重新开放后消费热情极高;另一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使得广大民众对全民健身有了新的认识,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广大民众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以致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不强,而此次疫情,极大地转变了人们过去的生活理念,民众开始注重体育运动以加强身体素质。

受新冠疫情冲击严重的还有体育场馆的赛事业务,体育赛事的承办是国有体育场馆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疫情影响许多重大赛事都选择了取消或延期举办。以山西省足球训练基地为例,其是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修建的新型场地,在许多足球赛事取消后,使得疫情期间场馆收入骤减,来源单一,仅为各专业队训练营收。并且作为专业的训练基地,场地维护则是另一大难题,训练基地以足球场为主,场地使用率低、养护费用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还有许多运输、训练、浇灌等器材设备的护理维修成本较大。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国有体育场馆管理体系存在着老龄化、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由于其事业单位的属性,人员过多,市场开发人员短缺,活力不足,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经营模式之下[4]。这样的情况使得场馆主体面对疫情的发生时,更多是被动应对,对政府依赖严重,未能采取一些主动的措施解决疫情给场馆经营带来的影响,增大了政府负担。

3.2 私营体育场馆

据调查显示,在此次疫情期间,私营体育场馆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大部分的私营体育场馆都属于亏损状态,其不仅需要承担场馆的房租、设施维护费用,还需要承担工作人员的日常薪金支出。由于私营体育场馆大多规模较小,业务模式单一,所以抗风险能力较弱甚至不具备有抗风险能力。尽管目前随着我国公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多数私营体育场馆都呈现向上发展的态势,但是其仍面临着经营模式不够完善、经营主体抗风险意识不够强烈等问题。因此,疫情对其经营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薄弱的资金链很容易由于运营方资金压力过大而导致破裂,进而使得场馆面临更坏的局面。

目前在太原市经营的私营体育场馆,其业务来源主要依靠培训业务,在疫情发生后,线下的培训业务被迫暂停,许多场馆将自己的培训业务转到线上,但作为交互性极强的体育运动,简单线上授课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且消费者也并不愿意以线下价格来购买线上的培训服务。因此,许多体育场馆选择线上公益课或低价体验课的形式来维持自己的老客户群体,这也反映出疫情期间私营体育场馆面临的经营危机,对单一业务依赖严重,客户群体流动性大,在暂停营业期间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不过,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在疫情期间私营体育场馆面临着巨大压力,但仍然可以发掘出许多发展机遇。以太原市云飞搏击俱乐部为例,在疫情期间其开拓出了之前从未涉足过的成人培训业务领域,并且成为了场馆运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使得成年人健身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身心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选择强身健体作为预防疾病的一种方式。所以,从长期来看,疫情带来的不仅是负面影响,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国家政策的扶持,都在进一步刺激私营体育场馆的良性发展。

3.3 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

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因为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特殊性,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一方面,其得到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例如,《山西省体育局关于全力支持我省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指出,各体育部门要积极帮助体育企业复工复产,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房屋租金,支持体育彩票销售,加强金融信贷等。在2020年2月至3月疫情最为严重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的混合所有制场馆都得到了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这对场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另外,由于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大都由专业体育公司运营,管理方式较为先进,相较于传统国有体育场馆更容易实施创新,因此对疫情的应对更加高效、准确、及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调查过程中,太原市一家老牌的场馆运营方山西荣标体育赛事有限公司很值得关注,其在疫情期间不仅没有出现运营困难、资金紧张等问题,还实现了规模扩增,吞并了几家同类型体育场馆运营商。在太原市政府还未出台相关暂停营业的指示之前,场馆运营方就已经预料到了可能面临的情况,第一时间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开始筹备线上课程。其中,公司领导者敏锐的危机意识、团队出色的公关处理能力、雄厚的资金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场馆成功“转危为机”。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体育场馆,该场馆的经营方针是值得其他场馆借鉴的。

混合所有制场馆得利于场馆属于国家所有,减轻了场馆租赁承包费用,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又是其良性发展的保障,该类场馆综合了国有体育场馆和私营体育场馆的双重优势,在疫情中拥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过,太原市的该类场馆还是暴露出了一些管理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

4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优化思路与建议

4.1 开发场馆运营新模式,引入先进管理模式

尽管在此次疫情中,国有体育场馆受影响较小,但仍然要意识到其经营模式中存在着巨大机遇。传统的国有体育场馆,虽然可以通过结合自身优势,较好、较快地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但也过于依赖政府政策的变动,为政府财政带来负担。在未来,国有体育场馆可以通过借助社会体育企业力量,拓展新的场馆管理模式,弥补事业体制缺陷,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私营体育场馆也可以借助政府与社会力量,加强政企合作,政府可采用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私营体育场馆特色服务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也可以提高私营场馆的抗风险能力。

未来,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应该充分利用其制度灵活性大、保障性强的特点,尝试更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混合所有制体育场馆由于其显著的优势,未来必将是传统体育场馆改制的重要发展方向,运营方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多种多样的营销策略,升级场馆服务业,不局限于常规的体育培训、赛事服务、租赁收入等创收手段,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使人们印象中冷冰冰的体育场馆迸发出新活力,激活产业生命力。

4.2 发展“线上+线下”体育消费新业态

新冠疫情催生出了许多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这一模式也同样适用于体育场馆业。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各体育场馆主体可在线上精准发力,以线下体育运动为基础,线上技术为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的新业态消费模式,进一步激发场馆活力,完善其运营模式,这一模式在疫情期间已经在多个场馆中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同时,“线上+线下”的模式也解放了群众对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作用更显得尤为突出,不仅可以激发群众居家健身的热情,也可以保证线下场馆的有序管理。“线上+线下”的模式既可以保证群众健身运动状态的延续,也可以使场馆在疫情不稳定时拥有稳定的业务来源。

4.3 持有危机意识,对特殊情况做出及时反应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体育场馆对此次疫情都存在应对不及时、评估不充分等问题,过分依赖政府政策的疏导,没有自主判断能力。但其中有一家体育场馆受到2003年非典疫情的启发,及时意识到了新冠疫情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因此施行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最终使该场馆在疫情期间最大化了其运营成果,还实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增。由此可见,持有危机意识能对特殊状况及时做出反应,对于企业战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国有体育场馆和混合所有制场馆需要保有危机意识以减轻政府负担,私营体育场馆更应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以此来补足其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缺陷,在危机来临时尽可能延长应对周期。

4.4 加快智慧场馆建设,用科技助力场馆发展

由于目前多数体育场馆的管理及盈利模式仍然比较单一,体育场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较低。引入智慧场馆系统,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运用到场馆运营当中,可以进一步降低场馆的运营与维护使用成本。同时,智慧场馆可以促进各类体育场馆的综合发展,开拓新的营销渠道,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智慧场馆的建设可以提高各类体育场馆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能力,降低场馆闲置成本,并且其智慧能力可以为场馆管理人员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质量[6]。

5 结语

体育场馆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康、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的完美体现,它既能反映城市公民的文化需求,也能展现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当今,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因此,体育场馆必须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运动需求,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在此次疫情期间,有多个体育场馆被改造成为了“方舱医院”,为应对新冠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日后设计、建造体育场馆时,也需科学、合理地考虑“应急避难场所”用途下的构造、设施、布局等,让其在未来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体育场馆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力也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质量高、服务好、口碑佳的体育场馆会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的对象。因此,我国体育场馆应该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切合面向群体的需求,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自己的运营水平,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保有危机意识,稳中求进。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太原市所有制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阳曲县:“网红草莓”匠心种 “圈粉”五千坐地销
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策略性运营对推动地方经济的研究
——以衡水市奥体中心为例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