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失意,文场得意

2021-11-22 06:20整理杨扬
十几岁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元曲杂剧西厢记

整理/杨扬

元曲家的身世大多是寂寞的,王实甫也不例外。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许多年来,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结合《录鬼簿》《元史》及王实甫的《退隐》散套,我们可以给他的生平画个大概轮廓:

他姓王,名德信,元代大都(今河北保定市定兴县)人。关于王实甫的故居,有两种说法,一是究室村,另一是易上村。

他约出生于公元1255至1260年,曾做过某地县官,声誉很好。后升任到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与台臣议不合”,他四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的性格大约正直不阿,所以为老百姓所喜爱,但不善逢迎上司。

像不少戏剧家一样,他也有段冶游生活,这可能是他放弃官后的事。冶游期间,他从优秀的民间文艺中吸收营养。休官后不久,他就完成了不朽剧作《西厢记》。

老年时,他用散曲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他的生活颇优裕,诗酒琴棋,笑傲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深处,蕴藏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

他的父亲王逖勋和儿子王结是元朝的高级官吏。据说,王逖勋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为妻。阿噜浑人在元代为色目人种之一,亦称回回人。这样算来,王实甫有一半回族血统。

王实甫在元曲史上,一直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作品全面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他作《西厢记》,对当时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杂剧体制进行了大胆革新,并影响明清戏曲创作。《西厢记》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长达五本二十折加五个楔子。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题目正名”,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性的段落;又有《络丝娘煞尾》一曲,起着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剧本也不受一人主唱到底的限制,出现几个角色分唱的形式。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性的壮举。

在元人杂剧中,《西厢记》久被视为最珍奇的瑰宝。它流行的广度与影响的深度是首屈一指的。不少人疑惑,为何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中没有王实甫的一席之地?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王实甫的词过“艳”,文词感情色彩强烈;也有人认为《西厢记》明确表示了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包办婚姻和等级制度的思想,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还有人称,“元曲四大家”约定俗成于明清时期,当时人的评价标准与今人不一样。

猜你喜欢
元曲杂剧西厢记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红娘”称呼的由来
以《度柳翠》杂剧为例看《红楼梦》与元人度脱剧的关系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