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念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以柳州为例*

2021-11-22 07:30吴亦涵李志琴李浩帆
读与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家庭母亲家长

吴亦涵 李志琴 李浩帆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内的教育。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交由学校全权管理教育到现在家长颇为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理念可谓出现了质的飞跃。白岩松说:“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经常说“原生家庭”,其对人的意义最早会体现在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方面。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一个人的人生路途多少会有家庭教育的烙印。对于初上小学的学生来讲,他们面临着如何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学生家长也往往在这个阶段最容易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情况,课题组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以柳州市小学生家长为对象,结果如下:

课题组共发放问卷66份,回收问卷66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设计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家庭情况,包括孩子性别、年级,家长学历工作等问题;第二部分为家长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方式、理念等;第三部分为家长未来对孩子的要求或期待值等问题。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总结了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成因

1.1 以母亲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50%的家庭是以母亲为主的“母亲负责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有0.09%家庭是以父亲为主的“父亲负责孩子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0.01%的家庭是以家庭保姆为主的教育方式;其余均为父母共同参与孩子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其中母亲多为主导,负责孩子的学习生活身体等情况,父亲多为辅,负责帮助母亲教育管理纪律问题。由此可见,超过95%的家庭其对孩子的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都有母亲参与,且母亲扮有很重要的角色任务,在对孩子三观形成建立的方向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我们的调研问卷中“如何看待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一问题的回答里,有22.73%的家长赞同此种教育理念,且从结果来看,母亲比父亲更赞同这种观念。

从调研结果看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的母亲对于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母亲更为直接和深入的与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沟通或辅导,是掌握孩子近期情况的第一人。中国的传统理念中“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相夫教子”也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我们的问卷中对于“在您的家庭中,父母双方谁对孩子的管理多一些?父母双方的分工是怎么样的?”一问,有家长就回答“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管理孩子多一些”。可见母亲总是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再者,女性作为母亲会比男性在孩子面前更容易的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例如引导孩子向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更细心的感应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这些都使得母亲与孩子更易沟通。而对于更了解情况者,往往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所以母亲们对可以快速产生教导效果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更为推崇。

1.2 家长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情况的频率与家长学历成正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问题“您通过哪种途径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中,有35.4%的家长选择了“定期去学校拜访老师了解情况”;47.3%的家长只通过家长会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情况;17.2%的家长等待老师联系自己。其中定期去学校拜访老师的家长中超半数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者;等待老师联系自己的家长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者较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90%的家长对孩子学历的期望值是高于自己的学历,也有少部分家长表示不注重孩子的学历高低。

2014年OECD曾发布过一个调查,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有关教育的调查研究。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调查结果的国家中,平均有50%以上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父母也接受过高等教育;它的另一则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35%,而在2000年有30%。这个数据有缓慢的上升,但是可以预见,现在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父母(年龄大约在40-60岁之间)大概情况也是服从这个发布。那么,平均30%多一些的人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父母却有高达50%以上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这就体现了很强的相关性。换种说法,父母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子女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高学历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高学历的子女。在目前的复杂社会环境下,家长的学历会转变成许多方式来影响孩子。例如一个人的收入高低与他的学历是存在一部分的因果关系的,同样道理与其社会关系、社会资源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些事情通常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见识与教育。而最重要的是,高学历的父母更重视家校沟通,也更能通过自身求学的经历跟学校老师更好的沟通交流子女相关情况。不仅可以与老师就更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也提升了家校沟通效率。家校共同的引导与教育会换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道路。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频率预示着家校联系的紧密型,也暗含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子女、家校共同造就的联合教育方式是否有效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高学历父母对主动拜访老师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家长,这也说明高学历家长注重对子女在教育时间上的投资,将家庭教育列为子女教育中颇为重要的一环。

1.3 以孩子兴趣为主导的均衡发展。根据得到的有效问卷调查信息显示小学阶段的孩子课余时间的安排多样化,问卷中有53.03%的家长为孩子报孩子喜欢的兴趣班,34.85%的家长为孩子报家长认为有用的兴趣班或者是托管班,还有12.12%的家长不为孩子报班,课余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从这些信息来看,这一阶段多数孩子的父母为他们报班来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但报孩子喜欢的兴趣班占大多数。

上述信息反馈得知柳州市小学生的课外时间教育多以兴趣为主导,这一阶段孩子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均衡发展,孩子除了学习,还参加兴趣班,得以开发其他方面的能力。

毕加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花了四年的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以及美国儿科医学博士西尔斯提出的转移原则,即鼓励孩子对其所热爱的事坚持并成功,这样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同时会把这种自信转移到其他领域。这两者都在明确兴趣的重要性。对一件事抱有激情才能激发成功,家长利用孩子的课外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潜力,更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兴趣,找出孩子的独特之处,这是对孩子的认可的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自我认识,有利于培养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孩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引导孩子,他们能在生活中更容易从自身特殊专长上获得满足,也让在学习之外能够获得成就感。

1.4 家长对待成绩的理性态度。问卷调查询问家长是否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的一切这一问题中,有13.64%的家长选择A选项,认为学习成绩就是衡量孩子的一切,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学习成绩就能体现出孩子的表现;有75.76%的家长选择B选项,认为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的一切,学习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还有10.61%的家长选择C选项,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开心最重要。在另一项询问家长打算如何进一步提升孩子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能力的问题中,家长们的回答我们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家长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计划来提升孩子的成绩或其他能力,占比为15.63%;二是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进行学习能力以外的自律、自觉等能力的培养,占比为20.31%;三是家长认为应该通过报班、让孩子多做题、多看书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占比为25%;四是家长认为应采取沟通、陪伴、鼓励等方式来锻炼和培养孩子,占比为10.94%。

综合上述现象可以看到家长普遍认同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其他能力,且给予恰当的沟通和鼓励等。成绩来自考试,然而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这项检测比较单一,并不能获知孩子更多的信息。相对应地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以及他的人格品性都是无法从一张成绩单中获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沃尔顿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母亲悉心的教导。我们都无法否认每个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获取金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如今的社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再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他们不再只盯着分数,而是转向孩子的学习效果以及素质的培养。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永远比不上一个优秀、美好的人格。

1.5 家长对孩子期待值与学习情况满意度成反比。我们在问卷调查中设置了两个评价题,第一个问题是家长对孩子当前的成绩是否满意,其中有16.92%的家长对孩子当前成绩表示不满意,30.77%的家长表示满意,49.23%的家长对孩子当前成绩表示一般或还行。第二个问题是家长对孩子当前的努力程度是否满意,其中有25%的家长表示不满意,29.69%的家长表示满意,16.92%的家长认为还行。同时在关于家长对孩子当前成绩有何要求或期待的问卷整理中,我们发现有6.25%的家长明确提出希望孩子的成绩能达到90分及以上,有87.5%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改进或保持当前的成绩,有6.25%的家长对孩子当前的成绩无要求。

综上,我们发现家长普遍对孩子期待值高,有较多的家长对孩子现阶段学习情况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且家长比较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够有所进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是刻印在中国人思想中的,并且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它的影响。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他们普遍对孩子期待值高。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学习还没有强烈的愿望,更倾向于玩耍,较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没有达到满意程度,通常他们会以给孩子报各类与课业相关的补习班,给孩子买各类书籍,布置额外的作业的形式来达到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基于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特点的对策

2.1 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家庭教育且不断进行自我进修。不可否认,母亲确实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且母亲对孩子长成人的影响非常之大。但父亲作为男性其拥有的特质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物质。父亲给予孩童性格的勇敢、保持好奇、敢于尝试与冒险这些也同样是不可代替的必学课程。

小学时期正是每个孩子习惯与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父母一方的缺席将会造成孩子某一方面的空白。“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孩童时期除去学习外是终身习惯与爱好的养成时期,父母以同等地位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共同扮演“抛砖者”“引玉人”的角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阻断孩子错误的思想与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家长在家庭中的行为举止是孩子学习的来源,且家长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往往也影响着孩子人生价值的形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但不能缺席还要不断进修,增强自身知识素质能力。

2.2 重视家校沟通。我们不能说家校沟通紧密就一定可使子女同样获得高学历资质,但想要走入高学历一族,教育方法极其重要,家校沟通必不可少。家校沟通的频率本质上是对教育时间的投入,家长要改正“甩手掌柜”思想:把孩子全全交予老师手中便放心不管。投入与产出往往成正比,当在教育上的时间投资比重较大时,家长会更了解孩子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与老师高效率的、高频次的进行沟通则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不管学历高低,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主动向老师获取有关孩子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2.3 合理利用课外资源,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各种场合中,拥有一项特殊专长的人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人群中,甚至获得更多的尊重。因此父母可以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且做好相应的引导。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人人都在不断更新知识,父母为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已不是罕事。不过,合理有效的补习对孩子的学习自是有益的,但是如果父母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由盲目报名补习班,对孩子而言则加重负担,也会给家庭关系,亲子关系造成影响。总之,家长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辅之以合理的课外补习班,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能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4 不以成绩论高下。“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仍是需要从父母那获取关注和陪伴的,肯定的态度比否定的态度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家长能够意识到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且适当给予鼓励和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树立孩子对学校学习的正确态度,以更加轻松、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课业学习。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我们每个人也是彼此特别的存在,有人也说过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这样就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与人之间是不能相比较的,相对应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自身是特别的,并且家长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此,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能使孩子以更加正面的心态对待学习。

2.5 根据现实情况为孩子规划人生。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期,正确的引导以及适当的鼓励能够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大仲马说过这样一句话,“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有所期待,有所感知,才能经营出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坚强、勇敢、优秀自信这些优良的品质,有所期待自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值是比较高的,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满意度与其期待值是相适应的。期待值越高,满意度就会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适当降低期待值,让孩子能够在更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彼此理解,互相包容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较好状态。父母与孩子的相处理应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有效的沟通是搭建父母与孩子之间理解、包容的桥梁。加强彼此沟通,知晓心理动向,有利于父母精确把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正确处理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同时树立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使其正视学习,学会自我约束。

3.结语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终身习惯、性格养成的时期,一个人在这时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长大后便转化为他是否被社会接受的桥梁。在美国家庭教育通常被称为家庭生活教育,教育家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教育,起着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关键作用。教育始于家庭,上述五点并不足以概括整套家庭教育所暴露的问题,在对小学阶段子女的家庭教育路途上我们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家庭母亲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给母亲的信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