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位置义介词短语“在+处所”与英语中相应结构的对比

2021-11-22 10:23丁泉琨
现代英语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句末歧义后置

丁泉琨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433)

一、引言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都有丰富的用来表达空间语义的结构,其中包含“位置、方向、来源”等若干小类。汉语里,“在+处所”结构是表示静态位置空间语义的一类重要结构。英语里也有类似结构与汉语的“在+处所”相对应。Quirk等人(1985)将其称作position adjuncts,国内(苏州大学翻译组)的翻译版本将其译作位置附加状语,是空间附加状语(adjuncts of space)的重要一类。

为行文方便,下文将汉语的“在+处所”结构和英语中相应结构称为P结构。文章主要从两方面对比,一是P结构的组成成分,二是P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所选取例句主要来自前人文献、BCC语料库和BNC语料库、《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二版)》和网页,少量为自拟语料。

二、汉英P结构的组成成分

(一)P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汉语“在+处所”中,“处所”一般指的是“NP(名词或名词短语,下同)”或“NP+方位词”。NP位置可以由多类单位来填充,如“中国、深圳”等专有地名、“南方、东北、北面”等方位词语、“第一页、第二栋”等数量短语、“操场、海滩”类名词等,或是相对复杂的短语,如“在我爸爸工作的单位”。英语中的组成成分也多种多样。包括“in Chicago”这样的“介词+NP”结构,“We stayinall day”中的“介词副词”,“overseas, upstream”这类缩略词,或者是“I saw Johnwhere her father works”中的“分句”。

汉语中还有一些词汇化程度较高的NP,如“湖心、山脚、墙角”,英语虽然有这类表达,但是一般是短语形式,如“corner of the room(墙角)”。在军事领域,汉语和英语都会借用时钟隐喻来表示位置。例如:

(1a)我在你的十一点方向。

(1b)I'min your 2 o'clock.(word reference网页)

英语国家还经常在航海或飞机领域,或海洋文学作品中使用“aft/oft(后)、fore(前)、port/larboard(左)、starboard(右)”等来表示具体的方位。

在许多条件下,汉语的“在”可能会隐去。英语也可以只用NP作状语,但比较有限。例如:

(2)A:Which side of the streetdoes she live?

B:She livesthis side.(转引Quirk等文)

(3)∗We lived this street at one time.(同上)

(二)P结构组成成分所带来的歧义

添加方位词,可以使描述更精确具体。汉语的如“在广场以北、在桌子上、在北京的西部、在桌子的下方”。但是,像“北边”这样的词容易带来误解。例如:

(4)这个“金岛”位于西南太平洋,在澳大利亚的北边、印尼的东边,是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桥梁。(人民日报)

(5)草席与褥子,被铺在了坑底,凤子就睡在坑的北边,占去了半个坑位。(阎连科《鸟孩诞生》)

例4的“北边”是澳大利亚以北的区域,例5的“北边”是炕作为一个整体中靠北的一部分。一个是分离的位置,一个是包含的位置。而在英语中可以由介词to和in分别指示两个位置:

(6)Mount Kenya is to the north of(=further north than)Nairobi.肯尼亚山在内罗毕以北。(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

(7)Houses are less expensive in the North(=of England)than in the South.北方的房子比南方便宜。(同上)

三、汉英P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

在语序上,学界一般将“在+处所”放在前置、中置和后置三个位置上研究,即句前(主语前)、句中(主语后,动词前)和句末(动词后)。前置如“在中国,你不需要屯粮”“On the treesthere were some very large oranges”;中置如“我在教室门口等你”“Life iseverywhereso frustrating”;后置如“寺庙坐落在山顶”“I keep my carin a garage”。

(一)P结构前置、中置和后置

在三个位置的比例上,倪涛(2013)通过分析英汉双向翻译语例发现,英语的地点状语主要出现在句末;汉语主要出现在句中,句首其次,句末最少。据Quirk等(1985)介绍,英语中空间附加状语一般后置,在《英语用法调查》实例中,所有句首位置的介词短语中表示空间的占4%,句末位置的介词短语中表示空间的占31%,而句中位置的介词短语和封闭类词项都不占优。可以说,汉语的P结构中置居多,英语的P结构后置居多。

在英语中,P结构越长或越复杂,一般越倾向后置。例如:

(8)I hear they drive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roadtoo.(Courant blog 2012)

当宾语成分的信息价值较大(一般表现为较长或较复杂)时,P结构也是后置,但是提前于宾语,位于句末首位。例如:

(9)I foundin the kitchenthe letter I thought I have burnt.(转引Quirk等文)

(10)She keepsin the gardensome of the most lovable little rabbits you ever saw.(同上)

只有P结构较短时才倾向于中置。例如:

(11)We arehereenjoying a different kind of existence.(同上)

而在汉语中,“在+处所”越长或越复杂,就越倾向于前置(王一平,1999)。例如:

(12)在年轻女人的新鞋上,在小女孩束发的绒绠上,在房舍和窑洞的门板上,在村街散落的爆竹上,旧年的风情像火一样地燃烧着。(转引王文)

其实,汉语即使是较长较复杂的“在+处所”也可以中置,但一般出现在正式度比较高的语体或译文中。例如:

(13)此外,仅就语言形式而言,要想在一种由人民意识形态话语所操纵的言述语境中保持个体言说的属我性,肯定相艰难。(刘小枫《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

(14)为了便于清洗伤口,要在从森林里流出来的那条河的河边搭建医疗站。(大江健三郎《两百年的孩子》)

另外,修辞语用也会影响P结构的位置。虽然“∗In Chicago,he lives”这类句子不成立,但是在一定的修辞环境下也可以成立。例如:

(15)In Chicagohe lived andin Chicagohe always had lived.(转引Quirk等文)

汉语中类似的是:

(16)吃在广州,死在柳州,玩在苏州,住在杭州。(网络流行语)

(17)《肉烂在锅里》(某相声名)

这些结构不是很常见。通过使用若干趋同的结构使话语更连贯,或是倒置语序,可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吸引更多注意。

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不同等级的P结构也会影响其在句中的位置。例如:

(18)Many people eatin restaurants in London.(转引Quirk等文)

(19)许多人在伦敦的饭店吃饭。

(20)In London, many people eatin restaurants.(同上)

(21)在伦敦,许多人在饭店吃饭。

(22)∗In restaurants, many people eatin London.(同上)

(23)∗在饭店,许多人在伦敦吃饭。

汉英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一致性,即句子中出现两个P结构时,覆盖范围更广的或者说等级更高的P结构可以前置,另一个则不能前置。还可以看到,覆盖范围较小的NP更接近动词,这点也与金立鑫(1990)“英汉地点状语的顺序存在着向中心成分(主要动词)趋小的一致性”观点相映衬。

(二)P结构常见位置所带来的歧义

前文中说到,P结构在汉语里一般中置,在英语里一般后置,这两个位置是其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常见位置。但是当P结构出现在常见位置时,可能会因为所指范围不明而导致歧义。例如:

(24)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约翰。

(25)I saw Johnon a bus.(转引Quirk等文)

Quirk等(1985)认为例(25)的预设是约翰在车上,但“我”在不在车上不一定。而汉语的预设则是“我”在车上,约翰在不在车上不一定。再如:

(26)Some of the children are walking to the lakein the park.(转引Quirk等文)

例(26)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湖在公园,孩子们不在公园,“in the park”是“lake”的后置修饰语;二是湖和孩子们都在公园,“in the park”是整个动作的状语。如果对译为汉语则是“孩子们在公园里,向那片湖走去”。这句话如果单独出现,那么“湖在不在公园里”也无法确定。

这类句子如果出现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则一般不会导致歧义。出现歧义时,可以通过变换分析法消解,具体可见陆俭明(2013)。当然,这类结构也并不一定会产生歧义。例如:

(27)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转引陆文)

(28)我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同上)

在常识中,例(27)(28)中P结构应该分别指向施事和受事。对译过来的英语也是如此。

四、结语

汉语位置义介词短语“在+处所”与英语相应结构的异同,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对比。文章主要从组成成分和在句子中的位置两大方面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汉英各自都有丰富和独特的配合该义的词汇,P结构在句子中不同位置的比例差异较大,且均存在歧义因素。P结构出现在非常见位置时,汉英往往有着相似的语义或语用条件,因此,与之相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句末歧义后置
浅谈初中英语后置定语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释疑
定语何时须后置?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后置定语”概述
英语中的歧义浅析江
词汇辨析aloud/loud /lou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