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德育的渗透

2021-11-22 10:37邓寿忠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治道德

邓寿忠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中心校 广西 贺州 542710)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三观并为完全建立,此时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中德育的渗透,往往对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家国情怀以及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学生对道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国家长久发展。另外,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本文将为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希望为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1.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德育重视

随着科学教育观的提出,广大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对道德教育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课堂主体转化为课堂引导者、参与者。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角色,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那么,在新型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尽可能的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与理解。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要多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时候,教师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关键词进行导入时,不妨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人民,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只有思考过后,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德育的重视。以往,大部分学校可能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甚至道德与法治课都是由别科的老师进行代课。那么这就要求身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自身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起到引领模范作用。教师加强德育的重视,有利于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对道德的尊敬。在日常教学生,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道德”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德育观念的渗透,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健全的人格,对社会、对国家而言都意义重大。

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德育内容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往往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且乏味,极其容易让小学生丧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德育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分派班级小组,展开小组讨论。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本字数较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将重点内容进行摘要提取,在课堂上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回答问题。小学生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急于表现自己,急于获得肯定,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回答完毕后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丰富德育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报当前社会的时事热点,并让学生进行分析。目前,社会上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陷入深思的社会性问题,往往引发人们的激烈讨论,这其中有道德的沦丧、亲情的捆绑、人性的扭曲。现代小学生长期处于温室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让学生看到社会阴暗的一面,但要注意尺度与话题的选择,要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丰富道德与法治中德育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扩充社会生活视野。

3.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社会生活,因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运用到生活中去。首先,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一些有关于道德的事情、话题,让学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以及思想观念。我们不仅要培养有道德的学生,还要有培养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地铁上偶遇吃鸡爪事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这一生活中的事件,最后得出结论。用他人的行为来加强学生道德的评判标准。其次,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每年的3月份都是雷锋月,雷锋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楷模,教师可以在雷锋月组织学生展开道德实践活动。各地一般都有敬老院与孤儿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带来的快乐。教师教育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兴旺强盛的动力,当一批批有道德有思想有作为的学生长大成人,那么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一个有道德有思想的学生,需要广大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小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于教学事业之中,加强在道德与法治中对道德的渗透。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法治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