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1-11-22 10:37石洪辉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新课程

石洪辉

(福建省漳州三中 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发展,探讨和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路径问题,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较为深刻而广泛的现实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法治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发挥自主性学习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部分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对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或概念施以笼统的讲解,以教师枯燥单一的讲授作为教学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开发,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则是力主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这就促使政治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精神,密切结合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将课堂教学时间和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比如,在教学《中学序曲》这节知识内容时,政治教师就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施以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可以运用课堂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围绕中学时代具有的独特价值与独特意义,让学生讨论中学生活对一个人这一生的重要性,并在互动讨论中,明白一名中学生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就是通过政治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2.运用实践性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知识应用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有诸多的政治理论知识,也有相应的实践应用知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在强调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体验和创新探究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新课改环境下,再次突出强调了这种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当强调联系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项硬性教学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需要政治教师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意识,结合社会热点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兼具理论教育和实践的双重作用,既要体现理论性,也要体现实践性。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这节课时,体现了知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以发生在学生身边,又被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案例展开教学。在讲解中运用了一则真实的案例:小红今年14岁,正在读初中。但因突遭横祸,她的父亲身亡,母亲瘫痪在床。因无人照顾,她的母亲决定让小红不再继续上学,留在家里照顾瘫痪的母亲。可是,小红本人则是渴望读书,请同学们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谈谈小红母亲的决定,是否有其违法性。初中学生没有更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知道《义务教育法》。于是,有些学生便结合《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谈了小红母亲决定的违法性。通过法律生活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明白人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法律,如果没有法律,生活秩序就会混乱,人们的生活权利也将无法获得保障的道理。

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法治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生,不但要注重养成自己的基本道德品格,还要养成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规范的习惯,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这是一种“义务”。政治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促使学生深切感知到我们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比如,在教学《我与社会》这节知识时,教师采取紧密联系生活化教学原则,让学生自觉将自己置于社会生活当中,以“我的一天”为例,探讨自己与现实生活方式的联系。政治教师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悟、生华情感。许多学生,都会围绕一天的生活,来感受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的事情。他们会从起床开始,从用到的洗漱用品,就会想到他们与产品生产发生了联系,从吃早餐想到与农民种地发生了联系,从上学学习想到与国家管理发生了联系,从扔垃圾想到与社会环保发生了联系,从晚上用电灯照明想到与发电厂生产电能发生了联系等等。进而使学生懂得了自己与社会息息相关,并在规范有序的社会生活中享有着权利,承担着义务。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围绕素质教育,并紧密联系社会和现实生活实际,施以教学。初中生正确道德观、法治观与生活观的建立,需要以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作为法治生活的体验,才能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深度教学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