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种策略,助力古诗教学

2021-11-22 14:07陈素一
读与写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导语古诗意境

陈素一

(河南省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 镇平 474200)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研究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其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近年来,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进行了一番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激趣引导,产生学习欲望

1.1 设置导语,铺垫情感。教学古诗时的导语设置艺术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一把利刃。尤其是面对一些情感复杂深沉的诗词,学生往往不能真切体会到诗词传达的情感思想,从而无法进入诗词的情境中去理解其含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具有煽动情感作用的导语帮助学生融入诗词情境。例如讲《清平乐·村居》时这样设计导语:告别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华与喧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别有一番风味的乡间生活。通过多媒体展示这句简单的导语的同时,又展示一副与课文内容和诗词描述的场景相符合的乡村风景图,从而使学生仿佛真正置身于途中闲适的乡村田园生活。这个精妙设计的教学导语,能够凭借其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无声的情感语言使学生进入诗词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新课导入环节,需要教师用语言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情感氛围。除此之外,根据小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喜欢听歌的习惯,导入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音乐进行导入。

1.2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抓住古诗描绘的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古代诗人都是通过对古诗的意境描写来向我们传达他的情感,并将外界的景与物和自己的内心感触相结合,刻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譬如:学习杨万里的诗《小池》过程中,让学生描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对应意境。这两句古诗创设出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词语把春天的意境加以表达,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其细腻的心思,敏锐你的观察力等。只有抓住了古诗的关键句,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水平。

鼓励学生想象,创造新形象。比如教《山行》一诗,这首诗中形象美最为突出,通过人家、红叶、山路、云彩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并将这一山林秋色图画展现到学生眼前。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诗中描绘的景象呈现出来,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自始自终进行讲述而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的单一模式,让课堂教学措施更为丰富,充分调动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投入到古诗学习中来,从而更有效地激活古诗课堂学习氛围。

2.有效互动,引发情感共鸣

2.1 小组讨论,群学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形式,增强了古诗词鉴赏的参与性与开放性。每一名学生知识储备、思维角度、审美领悟、分析理解等方面能力都有差异性,教师运用群策群力机制,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成果分享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这样激发出学生无限智慧,从而解决古诗词教学重难点问题。

2.2 诵读教学,品味诗意。古诗之所以在朗读时朗朗上口、扣人心弦、铿锵而动听,是因为其具有韵律美,因此我们在讲解古诗时,组织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让学生进入到诗的情景当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并注意前鼻音、后鼻音以及平仄音的区分,平声要读得长而轻,仄声要读得短而重等,同时还注意音节的划分和停顿。譬如,《示儿》这首诗的入诗点以仄声为主,悲凉凄婉贯穿本诗。潘伟老师在示范朗读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惆怅、沉重的氛围,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中意境。再如《暮江吟》,整首诗以“ong”韵为主,音调顿挫缓急,平仄错落有致,极具音乐的韵律美,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当中。总的来说,一要读得准确;二要读明诗意;三要读出韵律;四要读出诗情。

2.3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一是比较同主题诗词。如爱国主题是古诗词主要表现的情感内容,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重要主题思想,陆游的《示儿》与王绩《凉州词》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进行比较阅读。二是比较相同诗人诗词。在阅读比较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拓展,使得学生更有条理性和策略化的赏析古诗词。

3.理念转变,重视古诗教学

3.1 赏识为主,多元评价。从评价方式角度看,古诗词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动学生,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来评价一节课哪里成功、哪里存在不足以及如何改正。

3.2 提升素养,生本教学。通过课堂实操及古诗词理论学习、相关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引领等方式,教师自身加强了古诗词钻研能力,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导语古诗意境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拟古诗”之我见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