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困境及改善对策

2021-11-22 14:11逄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课堂

逄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信息化技术凭借其具有的时代性、广泛性、应用性、便利性等特点,普遍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需要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改变,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每一个高校学生都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友好交流,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更多的专业性支持,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应用,该文围绕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相关改善对策进行探讨。

1 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困境

1.1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一般是在户外进行,体育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而信息化教学更偏向于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工作者信息化程度不足,对课堂式教育存有排斥心理。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教学更应该采用户外教学的形式,网络平台相关体育知识的科普及正确运动方式让学生难以理解,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局限于跟随教师的固有动作进行锻炼和学习,导致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相关体育知识内容的吸纳。信息化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部分教龄较高的体育教师,从未经历过计算机教学设备的应用和学习,缺乏专业性,在进行网络设备的操作时应用能力不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技术问题,信息化教学成果有待提升。

1.2 专业化教育设施与资源分配有待完善

由于长时间体育教学都在户外场地中进行,学校更倾向于对基础场地进行改善。而信息化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信息化设备,很多学校直接将专业性设备集中放在了图书馆和一些大型的实验室内,教室的使用需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协商,导致体育信息化教学缺乏专门的教学场地,相关设备的应用十分困难。学校在进行教育资金的投入过程中,对体育信息化教学处于轻视状态,导致专业化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全面,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信息化教学主要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场地应用,结合当前的高校教育模式来看,场所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场所等。信息化设备主要指场所中所置放的多媒体教学硬件及网络基本设施。而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特殊性,使其除了需要具备以上基础设施外,还需要配置相应的教育辅助软件。但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将主要力量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多媒体教育功能和相关场地的开发缺乏重视,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范围被限制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应用,教学系统需要更加全面化发展,而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只停留于表面形式,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只会使用一些常规化的简单功能,如教学视频的播放、教学课件制作与演示等。这种让整个信息化教学只应用于固定的狭窄范围内的行为,让一些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信息化教育系统只起到辅助性的教育功能,甚至一些教师直接放弃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长此以往,造成了信息化资源的浪费,相关教育功能的开发遭遇困境。

1.4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信息化教学因其具有的广泛性和便利性已经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但相关的系统管理模式并没有做出改变,学生在接受全新的教学形式的同时,教育管理模式仍然处于传统的落后阶段。管理模式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应用的基础和保障,管理形式的落后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使教育内容的创新陷入困境。

2 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改善措施

2.1 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想要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就需要加强对教育人员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才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尽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生体育知识学习的有效基础。因此,高校可以针对体育教学人员的相关信息化水平进行培训,通过系统测试将教师分为不同的教育层次,帮助其更加全面地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过程,并通过教学评估保证教育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帮助教师掌握信息化系统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认可,坚持传统教育模式与相关信息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制定出合理的体育知识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相长。

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首要任务。新时期的体育教育目标不再片面地针对学生体质的强化,还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结合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实现全方位的体育信息能力培养。体育教学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信息化综合素养的培训,主要指信息知识接收能力、信息意识理解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道德培养等。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培训形式,让一些综合信息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带动年长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学习,营造出良好的教师团队学习氛围。

2.2 完善专业化教育设施,优化资源分配

要想促进体育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就需要完善专业化教育设施,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情况,需要做出以下改变。第一,全面提高校内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水平。例如,提高相关电脑配置、保证网络信号的通畅性、引进全新的多媒体设备、建立完备的体育信息资源平台、增加先进的软件资源等,全面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保证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相辅相成,两者共同提高。第二,学校需要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场地的投入。为了保证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层次化,教学场地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户外场地上,需要建立多样化、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使学生通过信息化操作平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学成效。第三,硬件设施需要满足师生的基本需求。要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交流平台来分享更多的体育知识,助力信息化课堂的不断发展。

2.3 扩大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范围

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相关教育课件,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内容,同时还可以下载有关的体育赛事,这些都是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教师还需要扩大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范围,充分地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体育课堂中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信息技术制作出有趣的桌面足球、桌面篮球游戏等。发展较为落后的学校无法充分地提供相关体育设施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每个学生喜对欢的体育项目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日常的体育喜好,将相关的知识内容输入到信息化教育平台中,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与教师展开知识互动。教学完成后,体育教师仍然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自主地在社交软件中发言,分享喜欢的视频,以及分享一些有趣的案例进行集体讨论。

2.4 健全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建立,不应该只将其应用到课件的展示和视频的观看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其参与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信息化系统的深度开发势在必行。高校需要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建设,不断地充实信息化系统中所含有的多媒体资源信息库,结合经典的教学案例创作出优秀的教学课件,保证体育教学信息化系统的丰富,使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来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相关体育教学内容,让教学知识的学习走出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开阔了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减轻了教学压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同时,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可以建立多个高校间的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网络远程教育,实现多媒体授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建立信息反馈,对教学成果进行详细评估。

3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已经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得到了普遍运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高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校应适当地增加信息化体育教学设备,培训出专业的信息化体育教师,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间的友好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信息化体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们的“体育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