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综述

2021-11-22 14:11樊明豪崔雨晴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幼儿园幼儿

樊明豪 崔雨晴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幼儿体育是人生接受体育的起点,是儿童身体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西方教育观念引入,“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也出现了转变,人们意识到保育与幼儿体质的重要性。近几年来相继颁布了幼儿体育教育政策文件,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体育立项的社科项目不断增多,幼儿体育成为学者热议的话题,并且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异彩纷呈。该文研究以“幼儿体育”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重点检索国内学者2010—202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幼儿体育的核心期刊,共检索到97篇,去除与研究无关的19篇,对剩余的78篇进行梳理分析,为今后我国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1 幼儿体育概念

对于幼儿体育的描述,体育学界与学前教育研究者在认识问题上呈现不对称性,甚至在学前教育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并不认同“幼儿体育”这一概念。并且,在早期由于国内学者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上存在差异,出现了“学前体育”“幼儿体育”等术语。直至教育部在2010年10月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界定为3~6岁的儿童,“幼儿体育”一词才被广泛运用。亚洲幼儿体育协会理事长周宏室将幼儿体育定义为“大约是四岁到进入国民小学之前儿童所受的教育,而幼儿体育则是指在幼儿阶段利用身体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幼儿体育是指通过对3~6岁的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或游戏的指导,使其从中获得乐趣,探索世界,增强体质,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2 近10年幼儿体育教育的研究

2.1 幼儿体育政策的研究

幼儿体育政策是国家依据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在幼儿体育领域制定并实施的各种办法、意见和要求等制度性规定。1949—2020年,国家共颁布82项促进幼儿体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依据不同时期体育政策的内容,国家对幼儿体育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主要目标是“使幼儿在学龄前身心得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第二阶段(1979—1999年)集中在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等方面;第三阶段(2000—2020年)主要集中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内容,根据幼儿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以及幼儿体育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这些政策在幼儿体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郝晓岑[1]认为,当前的体育政策在幼儿园幼儿年龄前移、幼儿园规模、幼儿活动时间、教学过程与质量、个体差异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在幼儿体育教育中政府职能的缺失、政策实施难度大、缺乏针对性政策、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严峻。

目前,相较于国外,我国对于幼儿体育的系统研究较少,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促使了国内学者对国外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如王德涛[2]的《美国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及启示》,李哲[3]等人对日本《幼儿期运动指南》进行分析解读。

2.2 幼儿体育活动的研究

在2015年12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体、智、德、美等方面和谐发展是当前幼儿园主要的培养任务。体育置于首位,可见体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游戏作为幼儿体育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者对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体育活动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林小环[4]在《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中表明,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时,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善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游戏复杂程度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规则意识,并应重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及在快乐中结束活动。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时,为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和家长掌握幼儿体育活动强度,合理安排体育活动课程,罗冬梅[5]等人研制了学龄前儿童体育活动强度他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学龄前儿童的主观评价自评强度量表。为其日常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调整及改进提供科学支撑。

3~6岁是幼儿身体素质快速发育的阶段,科学地安排体育活动使幼儿身体素质快速发展,为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固的基础。王雪芹[6]等人运用实验研究法,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建构由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速度、平衡、综合素质为主的幼儿多元体育活动板块进行幼儿活动教学,结果表明,多元体育活动模块在发展幼儿身体素质方面优于一般体育活动内容。张海平、蒲洪玲[7]从“体智能”“趣味田径”“体操、游戏健身组合”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入手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结果表明,其项目活动对幼儿的多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2.3 幼儿体育思想的研究

体育思想反映了教育研究者对体育本质的认识与看法,是教育研究者在一定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体育的基本认识。随着人们对于幼儿体育重要性的逐渐认识,关于幼儿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成绩。如黄贵[8]、刘建近[9]对“世界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的幼儿体育思想从生活背景、思想渊源、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肯定了福禄培尔在幼儿体育思想方面的观点及对当代的贡献,同时刘建近也批判了其思想充满宗教元素,缺乏科学基础。张文鹏[10]对恽代英的幼儿体育思想进行了详细梳理,认为在当前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时,应充分挖掘与认识近代教育学家对当代幼儿体育的启示。黄贵[11]对教育学家陈鹤琴与蒙台梭利的幼儿体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位教育家都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体验,体育活动是幼儿阶段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在教育方式上,陈鹤琴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又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蒙台梭利以工作方式进行教学,强调以幼儿自我教育为主,教师起辅助作用。

2.4 幼儿体育师资的研究

从幼儿教学实践来看,幼儿体育一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作为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与指导者,幼儿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其知识的储备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幼儿体育教师主要面临两大掣肘:一是数量不敷,幼儿体育师资极其匮乏,缺口将近200万;二是素养不足,学前毕业的幼儿教师缺乏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毕业的幼儿教师缺欠学前教育知识。姚建军[12]在2013年就湖南省幼儿体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指出了湖南省体育教育人才面临相关机构对幼儿体育认识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地域差异大、兼职人员过多等问题。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幼儿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学校。梁红梅[13]就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了调查,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教学的需求、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体育教学缺乏实践,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前教育体育能力培养的现状,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入职后的体育教学能力培训。另外,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欠缺学前教育知识的情况,邹师[14]在《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新思路——基于社会需求幼儿体育教师情况的调查》一文中探讨设置幼儿专职体育教师的可行性,并提出应在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幼儿体育方向,联手学前教育搭建幼儿体育教师的培养平台。

3 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特点

从研究的人群及机构来看,研究人群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其中首都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占比较大,其余人群多来自于基层幼儿园。

从研究主题与热点来看,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幼儿体育政策、幼儿体育教师、幼儿体育思想、幼儿园内体育活动,对幼儿活动环境、幼儿体质的研究较少。

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从早期的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逐渐过渡到定性、定量的综合性研究。

4 结语

回顾我国近10年幼儿体育方面的研究,幼儿体育正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幼儿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幼儿园内,对家庭、社区幼儿体育教育的研究寥寥可数,造成家庭、社区幼儿活动缺乏理论指导;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幼儿,较少对农村幼儿体育进行研究,容易造成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研究视角单一,以教育学研究视角为主,应从多视角、多学科研究幼儿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我们的“体育梦”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