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1-11-22 15:01刘晓旭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思政

文/刘晓旭

高校课程都必须坚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创新创业课程也不例外。只有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效应,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爱国观念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构建的具体对策[1]。

一、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融合可行性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与其他课程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具备更多与创业有关的技能以及素养,意在培养学生将来毕业后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谋求更适合自身的出路。从本质上分析,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都是为了给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两个课程的融合可以产生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互通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既包括职业道德、法律层次、创业能力方面的教育,也包含心理品质、公德教育、信念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具备与创业相关的优良品质,如吃苦耐劳、永不言败、诚实守信、顽强拼搏等。而其中复杂的教学内容中有部分是与思政课程相通,比如信念、公德、品质以及法律方面的教育,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关联较大。

(三)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也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简单的语言说教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结合当前时代的转变,不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而思政课程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已经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更是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相联合推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则会在教学方法方面因为互补性而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及创新创业教育知识。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课程的价值

(一)利用科学价值观引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添加思政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将在主流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主流意识渗透到创新创业知识学习中,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当前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网络信息传播得非常迅速,而大学生作为经常上网的主要群体,网络社会中的各种不良信息极易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将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师所传递的主流价值理念。

(二)利用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

将思政教育中正确的世界观灌输给大学生通常是利用间接的方式完成的,思政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种正确的价值观也会切实引导学生在学业规划、实习、实践锻炼以及创新创业等不同过程中,找到适合的规则。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不断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大学生群体作为当前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其在拼搏创业的过程中也应该始终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念,为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稳步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三)利用育人功能引导创业人才成长

将思政课程贯穿融合于创业教育课程中,引导大学生把控好自身的思想与意识,做好自己的把关人,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将专业知识、高级技能、优秀品质一起发挥出来,并带领更多人实现创业致富。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思政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借此运用教学内容,激励大学生在自身成长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作用参与到育人的队伍中。整个大学阶段都是学生完善思想道德、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利用思政课程的德育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塑造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将自身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利用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前,国家既关注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课程,而且也符合当前高校教育“工学结合”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在校就读学习的阶段参与创业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基础上开展的,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将还未毕业的学生安排到企业不同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学生通过实践可以进一步了解自身专业的就业范围、岗位内容,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而这些实践以及阅历的培养又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二)利用新型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当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已经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也应当及时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及时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借助网络搜集一些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案例,并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内心思想,提升其道德情操、精神高度、文化修养程度。

其次,教师可以将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利用两个课程的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所具备的不可分割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向全方面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习创新创业的学生构建思政互联网实践平台,教师轮流在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时的思政咨询服务。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思政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讲座,帮助学生在多种不同的授课形式中学习更加丰富全面的创新知识、思政知识,并正确地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2]。

(三)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强化教学实际效果

高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理论相融合,还应及时借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来深化两者的融合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与企业所组织的实习活动,在参与实习过程中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技能,并通过深入企业进一步感知企业自身的文化魅力、部门内部的团结合作精神,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思政修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以往高等院校的教育主要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较差,且对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并不重视。

而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通过在工作岗位的发光发热,进一步感受到自身所学专业所能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并通过实践了解到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凝聚力较强的文化体系,带领价值观相一致的员工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感受集体的凝聚力、团结一致的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丰富其精神价值,显然可以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思政课程体系融合后的教学效果[3]。

(四)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设思政学习氛围

要想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积极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机制,并将校企合作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以及学校要及时认清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比如企业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基地、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工作餐、实习工资、住宿场所外,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带动学生参与企业团建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

而高校除了承担校内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外,还可以积极邀请创新创业、思政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相关的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到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时,还应当朝哪个方向努力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监督自己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4]。

四、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前提,并以此为基础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新的设计。此外,在当前高校教育“工学结合”的大趋势下,高校应当借助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关联,并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积极地在学校的教导、企业的管理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学识,促使自己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