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1-22 15:37王立芹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课堂交流

王立芹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 山东 济南 251400)

引言

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情景中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完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及自我阐述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即时性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性思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围绕问题核心层层展开或从多个角度清晰阐述,进而简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观点,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1.1 注重课堂语言交流内容的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设计具有吸引力及张力的课堂交流内容。语文教师要基于语文教学要求及学生语文思维特点,设计蕴含课堂主旨内容及发散空间的互动性交流话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交流参与兴趣及自我表达积极性,实现语文课堂语言交流的有据可依、互动发散。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语言交流内容时,不仅要体现出教学主要内容及整体教学思路,还要遵循“简单、根本、发散”的设计原则,其中“简单”是指交流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范围,让学生都可与参与到交流中、都可以有话可说;“根本”是指交流内容要基于教材内容,立足教学根本要求;“发散”是指交流内容的设计要具有发散性、引导性,给予学生语文思维、思考路径等充分的拓展空间。例如,语文教师设计《坐井观天》的课堂语言交流内容时,可以设计四个层次性、递进性的交流问题,给予学生课堂交流及课堂思路引导:(1)《坐井观天》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可引导学生确定文章描写对象、场景、对话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2)你觉得青蛙的观点对吗?让学生对从自己的主观思维出发,清晰表达自己对青蛙的看法。(3)如果你在《坐井观天》故事的发生现场,你会对青蛙说什么话?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认知思维、主观思维发散。(4)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求知兴趣,促使学形成自主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1.2 注重课堂语言交流环境的建构。语文课堂语言交流环境的建构可让学生的语言交流更加自然顺畅,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要注重语文课堂环境的建设,提升学生的认知感悟,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课堂语言交流思路,进而得到更多的认知见解及交流锻炼空间。语文教师要注重构建多样的语言交流机会,同时要给与学生安全舒适的语言交流感觉,让学生可以在安全活跃的语文课堂交流环境中,充分体会到语言交流分享的乐趣及获得感。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表达的肯定,不论学生的表达好与不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找到其表达优点,给予积极评价及鼓励,提升学生的课堂交流表达信心及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交流能力培养中获取更多的锻炼机会。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让学生可以听到、听清、听懂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语言表达,以此锻炼学生捕获语文信息、处理语文信息等能力,为学生的语文课堂交流表达能力提供助力效用。

1.3 注重语文语言交流主题课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增设专门的语言交流主题课程,进而集中性、明确性的教授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给予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充分锻炼。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更加清晰、显著的培养效果。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本质,是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语言表达基础及思维兴趣,设计多种类型的交流主题课,同时要遵循确定交流兴奋点、激发学生交际需求、设计表达空间等基本实施策略,选择与学生关联密切的生活类、学习类交流主题,借此激发学生的交流参与兴趣,对于与学生认知存在一定距离的话题,语文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其进行分析、关联,找到与学生思维认知同步的切入点,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兴趣。语文教师还可以创设交流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激发交流表达欲望及思路,进而得到更多的交流能力锻炼。

2.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即时性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性思维表达能力,利于语文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交流内容的设计、注重课堂语言交流环境的建构、注重语文语言交流主题课的实施,借此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锻炼条件及空间。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课堂交流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如此交流,太暖!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