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技工院校教学探究

2021-11-22 17:20赖智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工校企岗位

文/赖智伟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时代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国工匠式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企业员工积极提升岗位技能,我国于2015年开始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对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需求[1]。在此背景下,对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也必将产生变革,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技工院校教学过程要素进行探究。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过程中技工院校的角色作用

以培养企业技术工人为办学定位,以培养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校企合作、校企一体”作为办学制度,把“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技工院校,是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面对不同的培养主体、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的培养计划,技工院校将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真正把企校合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对技工院校的自我教学模式变革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2]。

二、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方案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徒是企业在岗员工,需要保证完成企业生产要求,必然会出现生产和学习之间的工学矛盾的问题,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必须调整传统培养方式,以解决工学矛盾。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技工院校首先要深入企业调研,通过召开“校企座谈会”“下企业实践”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探索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线上线下“三结合”的培养方式,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结合企业生产岗位需求、学员工作时间、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实施。同时,匹配技工院校自身专业设置及特色、师资配比、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实现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共同化解工学矛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组织

为更好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坚持“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原则,采用“讲授、观摩、示范、实操、岗位指导、多媒体、在线学习、自学”等多元教学组织形式[3]。在师资团队、课程安排、学员组织及教育技术支持等方面,由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主动落实,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培训”、企业内网以及企业微信等在线平台。作为“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坚实依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减少了疫情对教学组织开展的影响。

以物联网专业传感器课程教学为例,根据课程难度大、学徒基础薄弱的情况,任课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库,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疫情防控、业务推进”两不误。同时,技工院校与企业也可探索以“工学一体化”为主,部门项目制为辅的项目制教学组织培养模式,按岗位部门分类,实行“一部门一个班”“一班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员工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企业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能挖掘出具有管理能力的技术人才进行后备培养,达到“一项目双提升”的教学效果。

四、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内容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讨、企业座谈、专家指导”等方式,全面深入采集企业及学徒的培训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构建“20%通用素质能力,20%专业基础能力,60%岗位操作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形成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精准化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校企座谈会”环节,制造业企业提出了迫切的智能制造专业化用人需求。技工院校作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培养技工的传统优势,坚持为“中国制造”培养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按照教学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紧贴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动态调整专业和课程。

以冶金工程技术岗位特点为例,由制造业企业提出岗位的切实需求,校方通过安排教师团队到产线考察学习,与产线工人交流沟通,结合技工院校专业目录的相关要求和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切实的理论知识及技能需求,同时考虑到技术工人的课程接受程度以及教学理论与岗位技能的衔接,最终在传统的专业课程中,调整优化加入《冶金企业班组长安全管理知识》《热处理技术》《轧钢工艺学与轧钢设备》等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使职工培训完全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开展,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团队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与各个产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关系,实行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制度,通过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平台,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区域、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技工院校教师也可优先下企实践以提高自身技术技能,实现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共同完善对“双师结构”的兼职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制定“双师结构”兼职教师激励机制管理办法,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4]。

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并执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学校每年选派不同层次专业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形式开展实践性进修,促进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增强实践、服务与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每年也选派不同层次专技人员参加技工院校系统的省培、国培教师进修,特别是到国家职业训练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行研习,促进教师团队全方位发展,不断优化人才梯队,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六、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考核评价

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考核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整个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效果。为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效果的根本。企业和技工院校双方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组建考核评价督导组、共同制定的考核方案、共同设计评价标准,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过程性考核与结论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结合技工院校学制课程考核和国家技能等级评价要求,建立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指导、以培养课程考核成绩为基础、以企业生产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自主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内容可包括职业素养、安全生产、专业基础、操作技能等方面,对学徒班级的实施进度、实施质量、实施效果开展综合评价,最终取得企业自主评价体系证书,评价结果得到企业的认可。

七、结语

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技工院校教学需不断自我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立校企自主评价体系,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并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真正将技能养成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行,将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带来重大的、革命性的影响,将为技工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技工校企岗位
从技工到英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