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分析及对策

2021-11-22 17:20张丽左朝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文/张丽 左朝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的损害较大,群众对疾病的状况不明,易产生恐慌心理。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和分布差异性,给应急管理处理增加了很大程度的难度,所以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的状况,分析不足之处,并进行应对提升,以保障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一)心理危机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是没有征兆的,所以容易在社会上引起恐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较大,造成的社会心理危机也比较严重,如焦虑、恐慌以及愤怒等消极情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从民众心理动态方面加强重视[1]。

(二)复合型危机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造成的复合型危机危害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是在事件发生之后造成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方面复合型的危机。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没有及时性响应,各种不实言论的传播速度会加快,给政府公信力会产生很大程度影响,造成民众恐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给正常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一些企业甚至被迫停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恢复能力和建设减灾社区目标差异大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中发现,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未能有效提升工作开展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在减灾型社区目标的设定和应急恢复能力方面能达到对等,从而才能提高应急的管理能力。若这一工作没有加强重视,必然会对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2]。

(二)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需要不相符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才能有助于提升管理活动顺利开展。不设防的农村和高风险城市并存,是我国当前应急管理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应急准备的能力方面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标准。应对疫情防控的能力相对薄弱,对于重大的传染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预防相应的举措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到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以及操作性不强,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在应急管理能力方面的现状和实际的工作要求不相符,会影响实际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应急救援能力对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实际的应急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存在着应急救援能力薄弱会对整体的应急管理水平产生影响的现象。由于地区不同,在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应急救援能力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缺乏大型专业应急救援设备以及救援队伍,这对整体的应急管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利于实际工作的有效推进[3]。

(四)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要求差距大

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的情况可以发现,应急处理和应急管理要求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依据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完备的制度体系。但从实际的应急处理能力的现状来看,科学决策和传统经验决策之间存在着冲突,没有充分信息支撑以及科学应急监测预警,使得基层的应急决策比较侧重传统经验,在具体的应急处理工作开展中能力薄弱,距离应急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应急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和对策探究

(一)经验不足的原因影响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比较迅速,应急管理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尤其是一些新型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具体的应对过程中存在的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必然会对实际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加上一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摸索,而居民的应急意识不是很强,防控配合度不佳,这些都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很大影响。

1.基础服务没有均匀分配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基础服务没有均匀性分配,都会影响实际应急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基础服务的需求量较大,为了实现有效均衡分配的目标,必须根据需求实施,这样才能对实际工作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分配工作的推进过程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以保证分配的均匀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一因素并没有得到优化。

2.压力型的体制对基层工作增加压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方的力量调动比较大,尤其是基层的工作负担是比较重的,在压力型体制因素的影响下,会给基层的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加上基层的干部权少责多,工作中要依照上级指示进行工作,也要和群众直接接触,所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在工作当中工作的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措施

1.注重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出发

为有效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加大制度的改革环节。应急管理体制的制定,要注重将常态以及潜伏期应急准备和预防相结合,突发公共卫生风险认知的体系,认知风险是分析研判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发生后危害程度的,系统分析有助于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力依据,所以在风险认知体系的构建方面要加强重视。还应充分重视科学系统风险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在风险发生后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以专业组织和团队为基础,重点加强针对特定领域和特定时期可能出现的风险教育,系统性和持续地开展风险学习,提高风险的意识。

2.强化应急管理的意识

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需要从强化管理意识方面加强重视。思想决定行动,要充分注重树立正确的应急工作理念,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坚持预防为先。通过强化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保障应急管理的关口职能前移,强化风险的管控意识,将隐患以及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3.注重应急管理的科普宣传

为有效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需要落实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在科普宣传的工作环节要充分重视。对此,在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教育宣传的科学方针,将应急管理知识以及技能进行普及以及宣传到位,实现全方位以及多主体的目标,不能留下死角及空白。要注重将重大的传染病预防知识作为科普宣教的重点,有效规范常态化宣传方式。

4.有效强化应急资源储备力量

要想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发展,必须加强应急资源储备能力,有效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障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等。从不同的工作角度考虑,基层政府要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相应比例投入到公共卫生以及用于基础的资源保障,多渠道应急管理资金的支持,保障应急管理资源的充足。

5.优化应急管理装备以及技术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应加强重视应急管理装备和技术的优化,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出发,保障在实际工作的推进当中进行考量,在装备和技术的应用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出来,完善设备以及技术管控的能力水平,有效提升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能力。

6.注重调查评估制度的完善

为有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必须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评估体系的完善工作中加以重视,这也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基础性要求。要注重保障调查评估专业化,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将调查流程积极优化,构建科学完善调查评估制度,为后续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落实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集中应急管理领域以及医学领域专家的智慧,保障调查评估工作的细致开展、科学专业。

四、结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考虑的要点比较多,要求在实际的管理能力提升中能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资源层面等不同维度进行思考,构建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案,这样才有助于保障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为实现既定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