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故信息隐蔽性角度看未遂事故管理

2021-11-22 18:36刘畅
劳动保护 2021年10期
关键词:隐蔽性教训事故

文/刘畅

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虽然都属于事故管理范围,但不应采取相同的管理思路进行处理。笔者将站在事故管理全流程的角度,来分析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管理的区别。

首先,重新认识事故管理全流程内容。传统观念认为,事故管理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追究、整改措施落实、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但是笔者认为,事故管理的全流程应当按照流程顺序划分5个阶段,分别为:获取事故信息、原因分析、问题整改、教训推广、责任分析。这5个阶段的顺序不能变换,只有首先获取了事故信息,才能进行原因分析;只有正确的原因分析,才能实现问题的有效整改;只有找到了问题整改的正确方法,才能实现教训的推广;而责任分析是在以上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责任分析不仅包括事故责任分析,还包括原因分析不到位的责任分析、措施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分析、教训推广不到位的责任分析。

其次,需要认识到事故管理的前提是获取事故信息。事故分析是事故管理的核心,教训推广是事故管理的重要价值,杜绝事故的发生是事故管理的目的。当发生事故时,首先考虑的一定是查清事故原因。但是这些都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事故信息为前提。值得注意的是,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在获取事故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安全事故往往伴有人身伤害,这导致事故信息容易暴露,所以事故分析等后续工作无法规避。但是未遂事故由于不带有人身伤害,导致事故信息隐蔽性比较高,规避事故分析等后续工作比较容易。这就引发如果对未遂事故责任单位或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可能导致事故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为了避免追责而隐藏事故信息,甚至报告虚假事故信息。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事故分析的正确性,导致分享未遂事故经验的工作受阻,不利于事故管理。这也是目前很多企业在未遂事故管理上的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未遂事故报告的关键因素不是责任追究,而是事故发生的隐蔽性。但是不是所有的未遂事故都具有隐蔽性,也不是所有的安全事故都不具有隐蔽性。所以笔者根据事故信息隐蔽的难易程度,将事故划分为隐蔽型事故和暴露型事故。暴露型事故可以依据原有的事故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责任追究,但是对于隐蔽型事故的管理,应当更加侧重于事故信息是否被获取。

笔者针对隐蔽型事故的管理提出如下思路:报告事故信息有奖励,并免于追责;隐瞒不报,追究瞒报责任,加重处罚;注重原因分析,但不追究责任者责任;跟踪问题整改和教训推广,追究整改不力和推广不力者责任。

隐蔽型事故管理前提是必须保证信息的及时上报,否则后续工作无法开展;管理重点是关注问题整改进度和教训推广情况,对于整改不力和教训推广不力的单位或人员要严肃追责。

猜你喜欢
隐蔽性教训事故
学中文
隐蔽性证据规则研究
侦查阶段隐蔽性证据的识别获取及应用价值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废弃泄漏事故
教训
小恍惚 大事故
教训
论电子证据特征 
新媒体自身特性与处理机制研究